自從《布達佩斯大飯店》之後的韋斯·安德森,似乎把自己弄丢了。迷失在過于精緻的對稱構圖,固定機位,場景設計,嵌套叙事結構,舞台劇式演技的匠心裡。他丢失了自己最開始的本心,就像是《青春年少》中麥克斯對父親說的“我已經在海上航行了太久了。”透着疲憊與迷茫。

...

所以盡管是如此喜愛他的鐵粉,也無法在這部毫無情緒的《小行星城》上打出推薦的高分。形式的匠氣駕馭了他的靈魂或者說是刻意的掩埋了他的靈魂。他無視靈魂的絮語,轉而去理性中去挖掘哲思的深刻。無疑這對哲學專業出身的韋斯·安德森是輕車熟路的,正如他對于他風格形式的把控上絕對的信手拈來一樣。《小行星城》中虛無生命意義的讨論,完全不适合他的靈魂主題。因為沒有靈魂的力量,所以無法傳遞到觀衆的内心。這種形式的喧嚣是膚淺,是難以共鳴的。影片是導演的表達,是導演靈魂的低吟,可是當韋斯掩耳而目,隻求形式的精緻的時候,情緒的傳染和内心的共鳴便被阻斷了。雖然他于戲中戲的結構中,讓男演員尋求導演的解答,扭過頭來像觀衆發問。試圖打破第四面牆,用出戲來直面觀衆,希望借此來獲得觀衆的思考,拉進他們的靈魂。可是一個拒絕自己靈魂詠唱的人,如何通過暗啞空洞的诘問來喚醒身邊同樣沉睡中的靈魂。

...

想要打破的樊籠桎梏,就要先釋放自己,走出第一步。對于這部戲,是無法滿足我對于他的期待的。可是見到過他獨具魅力的靈魂之光,雖然漸趨暗淡卻無法不對他寄予希望。活着,縱然虛無,縱然徒勞,縱然無意義。那孱弱如蚊靈魂細語,終有一天,會洶湧奔騰如波濤雷動。我相信韋斯·安德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