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賈科長電影上映了,雖然是紀錄片,而且以前也沒看過賈導的作品,但是久聞賈導大名,上映第二天就去影院打了卡。令我震驚的是,本以為會包場的我發現影廳竟還有6名陌生人,7個素昧平生的人靜靜坐在黑暗中,靜靜聆聽着大作家們講述自己的往事,中國文學近80多年的沉浮随着畫面中的海浪蔓延開來,真是說不出的浪漫。

其實看其他觀衆的反應,這部紀錄片還是沒有令他們十分滿意,好多訊息已經是老生常談了。但是對我這個文學小白來說,卻是十分陌生于這些往事,從紮根于賈家莊的馬烽,到走進鄉下的賈平凹,到出身于小城海鹽的餘華,再到回到老家創作的梁鴻,按時間順序,從文學角度叙說了一段曆史,這是我從未感受過的。以前隻是在課本上度過這些名字,這次終于在屏幕上一睹真容,厚重沉穩的賈平凹,金句頻出的老頑童餘華真是讓我印象深刻。通過影像第一次直觀地感受到中國現代文學發展的艱辛,一代一代作家辛勤地耕耘和探索,還有文字深處凝結着的對故鄉的情感。依稀記得賈平凹對女兒可以寫詩,但首先做好人,一個好妻子,一個好母親,生活不要過分詩化,可見老一輩對作品紮根生活的執著。他們依戀這片土地,經曆艱苦歲月的他們用文字來表達對人的思考與感悟,留下了精神财富。說來慚愧,我對中國文學的了解太少了。好吧,其實對文學的理解也太少了。有時間還是該多輸入些東西。

其實作為紀錄片,手法,技巧都是次要的,關鍵是内容,能發揮影像的記錄特性,成為時代的印記,就是成功的。這個片子捕捉到好多當代普通民衆的一點一滴,推大排檔小車的大叔,公園裡唱戲(對,此篇對京劇也有提及,關于他的消亡,隻能說是時代的變遷吧)的大媽,寫實的那種震撼人心我今天算是真正體會到了。

出生于這個地方,也就相當于一半死在這個地方,故鄉,土地,那份歸屬感,深深刻在腦海,推動你向前遊啊遊,一直到海水變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