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听女孩》是一部工整的电影,故事情节振奋人心,人物性格个个鲜明,演员演技全部在线。这是一部无害的电影,你几乎可以把它推荐给任何人,朋友、老师、同事乃至你的家人。但是这部电影的情节设定过于软弱,它为了得到一个HAPPY ENDING,几乎削弱了所有的批判与辛辣。
  其一,天赋+慈父+良师+益友=必然的成功。女主天生有一副好嗓子,只是不太会运气丹田与变换声线;父亲脾气火爆却从不家暴,对待女儿甚是体贴温柔;男友帅气真诚,从不看轻女主渔民家庭,阶级意识淡薄,反而向往女主家夫妻和谐的一家四口;音乐老师一双慧眼,帮女主创造交友及升学条件,其间多次课外补课,没收一分钱。我想,有这样的配置和天分,女主能不成功吗?万事俱备了啊,亲!
  其二,作为一部家庭青春片,女主的原生家庭其实没有任何问题。首先,父母虽聋,却相当乐观,他们可以自食其力,虽然多年不入社群,但在实有需要时就能突然改变性格积极融入群体——这一巨大转变是如何做到的,影片几乎无力阐释。其次,哥哥虽聋,却正义爆棚,时刻想着妹妹不该被家庭剥削,这种处处为他人考虑的性格和极强的同理心究竟是如何造就呢,影片同样没有回答。最后,影片中的坏人都很蔫,坏得不突出不彻底。渔民委会员却很刚,上头来加税,一群人自行组织初级社、自产自销家庭联产,瞬间解决了经济学问题,可谓群众的智慧、民间奇迹。驻船女监督员袖手旁观让警察上船,后来却也只是罚罚款,没再继续使绊使坏,难道是她良心发现了?校园里的坏姐妹处处为难嘲讽女主,却只是过过口舌之快,霸凌程度离《魔女嘉莉》和当今校园现实尚有千里之远。总之,影片把所有苛捐杂税与校园政治等敏感议题都淡化了。女主周边几乎都是些心直口快的好人,政府监督官员与音乐考官可谓“通情达理、善解人意”,没有向其发难,这些细节导致了这部影片的最大瑕疵——缺乏社会批判力度。
  其三,作为一部成长片,女主本身一开始就已心智成熟、无需蜕变。在《伯德小姐》中,女主的叛逆要明显得多。而这部影片中,女主没有明显的青春烦恼,性格良好,与有残疾的父母相处得不错,家庭环境和谐,其心理健康情况已高于其男友所代表的城市中产家庭,竟反而成为了男友所神往的美满家庭样板。其实光是其家庭和谐这一项设定,就已经暗暗为女主的自我发展铺平了道路,她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多地施展才能,因为在这种剧本设定下父母迟早都能心领神会她们的女儿是个天才、进而全力支持她上大学。影片中的女主才高貌好,在班里也有闺蜜,下学还有男友陪着二人游泳,回家更有劝她赶紧离家去上大学的哥哥,真可谓蜜罐中的温室花朵了。而且女主自身性格也比较开朗,敢于创造机会和男友同班学习,主动带男友去悬崖跳水,一开始害羞不敢当众唱歌后来也能迅速转变夺得全场焦点。应该说,这些成熟的性格品质发生在一个未成年女孩身上是十分罕见的。更多的时候,我们其实会囿于原生家庭的种种弊端,长久无法释怀,也很难拥有优质的友情爱情。或许那才是更多健听女孩的生活常态。
  我总体上是很喜欢这部电影的,但它却不如《跳出我天地》《伯德小姐》《伴我同行》《超脱》《非典型少年》真实,这有可能是因为它太想做出一部标准的青春励志电影,因而忽视了那些问题儿童身上难以革除的阴影与其背后无法解决的社会问题。实际上我们更想看到的是,一个不幸青少年如何面对不太理想的家庭环境与校园条件时应有的彷徨与无奈、痛苦与坚持。我们更想知道的是,一个人在无法改变其家庭及校园氛围时,应该如何改变自己以适应社会现实。我们更应该知道的是,并非所有人都天赋异禀、拥有才华,作为一个残障家庭中的普通孩子,没有耀眼才能与贴心父母时又应该如何自我接纳并最终实现自身价值?是的,比起一个本就健康的家庭,我们更急切地想要知道那些“患病”家庭应该如何自我疗伤、甚至带病生活。
  是的,现实中我们很可能只是一名普通渔夫的普通女儿,我们不会唱歌、长相平平、学业一般、交友寥落、家道困难,甚至我们自己也时常自我怀疑、日夜焦虑,我们所面临的压力与困境远超影片中的初始设定,这时的我们又该如何自我救赎、自我肯定?我想,这就是生活与电影的距离与不同,在电影中无论如何都会有一个或明或暗的结局,而在生活中陪伴我们的很有可能就只是茫茫未来、漫漫长夜,那我们也就只能在校园书本中尽可能地求知、在社交中尽可能地合群、在父母前尽可能地和顺、在朋友前小心地维系情谊。是的,这才是我们关闭电影、合上屏幕后所要面临的现实世界。不过好在,我们知道人可以通过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来使这个现实世界变得圆润完满起来。我们坚信当有一日,在博览群书、广闻群声、遍阅群影后,在历经风浪坎坷之后,我们的精神盔甲会变得无比强大,我们会从并不完美的生活中处处读出诗意与永恒。我们会拥有一双智慧的耳朵,它能听懂这世上所有的善与美好,到那时,我们都已是最强大的健听女孩。

...

(更多文章移步公众号:琦玛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