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劝谕片。舞台剧风格明显,主要场景几乎都在室内,大量依赖演员走位、对白来完成,摄影机运动轻缓,似有庄严之气。登场人物不多,但几乎每一个角色都具有明显的指向意味。医生只奉行技术理性而拒绝宗教信仰,牧师作为现代的宗教改良调和派已经能心平气和地与科学同座,然而他却认不出耶稣。两老头都有自己坚定的信仰却搞成了分裂与互不两立的内斗局面,且他们信仰的方式实际都是自私与伪劣的,一个相信快乐的上帝,并固执地拒绝异己;一个坚信苦修,从而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坚忍忠诚的信徒,并力图把别人都纳入他的这种信仰(导致他甚至暗中期待着英格的死,以此来证明自己这一派的合法性),从而都离弃了真正的上帝。大儿子则不信神。而约翰尼斯化身耶稣时的话语从未被上述人认同甚至听见。而理想女性的化身英格则为一切带来了转机,她的形象几乎是完美的,不仅勤劳能干、富于同情心,且在众人间周旋自如、游刃有余,是一家人的粘合剂。她的死促成了势不两立的双方家长的和解,并把玛丽作为替代品交给安德斯一方。而神迹的显现也毋庸置疑地呈现为她的复活。影片没有浓墨重彩地交代她的信仰,但她无疑是以自己的真诚、秩序与善良践行着传统信仰,最终赢得了神的眷顾,还为自己的丈夫(乃至目睹奇迹的众人)带去了纯洁的信仰。当然实现奇迹的另一重力量来源于另一个具有纯粹信仰的人,即甚至都不理解这一切的小女儿。正因为她不懂,她也是纯洁无瑕的,没有沾染上成人的执拗、虚伪等弊病,同时也意外着重建信仰的希望正落在孩子身上。令人印象深刻的一个视觉设计是医生离开时车灯照入房内,对应死神的到来,前一秒还信誓旦旦地拍板说安全无虞,结果下一刻死神的镰刀就不动声色地收割完生命,科学与宗教的尖锐冲突就这样表现出来了。德莱叶展示奇迹的方式竟一点都不急切,不渲染,即使是复活的片段,也只是静静地展现就够了,镜头与节奏同前面的部分并无不同,不配乐,不煽情,仿佛就是在告诉你,心诚则灵,你看,奇迹这个事也没那么神秘和高不可攀,这是更高明的宣传术。
呼唤纯洁的信仰,不放弃奇迹的力量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近期热门文章(Popular Articles)
该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小丑2
You already know how this is gonna end.以华金菲尼克斯的疲倦拖沓身躯来牵引、生发并非动听的歌声与缺乏激情的舞步,就算如此它还要提醒你这不是真的,甚至不及大片厂时代棚拍歌舞的真实,因为那仅是一处任 ...
他们,我们;队伍,个人?
在主流话语体系内兼顾了正直敢为负责的建言功能与以低姿态轻巧抚慰人心的出气筒效果。为了让影片精微地置于意有所指而又得以被接受的那一平衡点上(天台上的独木桥?),文本从始至终有一种流畅自如而又无处不意在言外的暧昧丰富感,比如最后选择与首 ...
海水迷失我的眼,但轻柔抚摸我的身体
艺术作者的超前与创新总是先于人们孜孜以求的解读的步伐。我们无法确定虚焦摄影以及伴随的去戏剧化、固定中远景、松散的人物线条等做法传达了什么,它兼从文本与影像二者上消解了一种习见的传统的对于电影的期待与观看方式。它通过放松对影像的控制而 ...
无限的人们,都与我有关
神神叨叨又迷人。最后一幕所有人手牵手以及孤独谢幕的镜头已足够迷人。他把生命中留下重要印象的相关人物串联起来,是为了保存遗留住记忆,还是通过把他们统统封存固置在电影里,从而放下某些执念?/最好的自反电影之一,结合超现实天马行空肆意横流 ...
挽歌,或是进行曲
重度迷影情结,从私人视角出发侧写城市的变迁与时代的更替,核心则是对电影这一形式的深切眷恋,既像是纪念,又像是悼念。令人叹服的是,私影做法却开辟了广阔的联想空间,内容完全不是固化的,他不是关于某时某地某一文化背景下特定群像记忆的简单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