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美妙的事情莫過于,付出愛,對方亦報之以愛”,這是克裡斯蒂安的話語,亦是《紅磨坊》的“靈魂”;如果讓這部愛情歌舞劇更有韻味,導演巴茲•魯赫曼(《了不起的蓋茨比》導演)采用了戲中戲的方式,從一開場就明确的告訴觀衆這是一部“三重戲”,用以譜寫餘音繞梁的“曲中曲”。

影片以樂隊指揮機位開場,空曠的舞台上除了指揮之外再無一人,沒有樂手、沒有布景,随着幕布的開合呈現着故事的開始與落幕,在這裡值得注意的是——第一重“戲中戲”,樂隊指揮面對着鏡頭指揮着,他無疑也是在調動着觀衆的音律,第一重戲中戲自此形成,電影院的觀衆既是影院的也是舞台下落座的人,随着克裡斯蒂安的回憶,吹起了一層灰塵,華麗重現,第三重戲中戲來了...

年輕的詩人邂逅了美麗的歌姬,然後彼此的命運發生傾斜與翻轉,本以為自己隻愛鑽石的莎婷,發現原來愛情的來臨更為美妙;一直視愛情為氧氣的克裡斯蒂安,決定大口的呼吸莎婷呼向他的空氣;愛情的美妙不在于一蹴而就,而是曲曲折折的過程,代表着權/利的公爵與死神操控的疾病夾雜在了這段感情中,莎婷最終擁抱了愛情卻失去了生命,那是1900年,肺結核最盛行的日子,留下了克裡斯蒂安,隻為把他們的愛情故事傳下去,此刻雙重“永流傳”結合了...

▶回顧這部歌舞劇的舞台效果:壯麗的布景、節拍吻合的旋律、演員無瑕疵的演出,再加上濃濃的波西米亞風格,妮可的顔值與身材,伊萬富有魅力的表情,這部《紅磨坊》是我鐘意的那一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