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回顧了一遍哈利波特系列第一部——《哈利波特與魔法石》,跟第一次看的時候感受一樣,童年的記憶被影片攪動,充滿了激動與欣喜。

看見小哈利赢下了魁地奇比賽,與羅恩一起救出赫敏,三人組勇闖地下室冒險保護魔法石,一幕幕都讓我想起小時候與同伴一起玩耍的畫面。

我的小時候沒有哈利波特。

二十世紀初的農村,雖然不貧窮,但也不發達,每家每戶基本都有電視,但是整個村都沒有幾台電腦,更别說“寬帶”這個東西,聽都沒聽說過。

因此我們每天最大的快樂不是玩手機,不是看動漫,而是放學後一回到家,就扔下書包跑出去找同伴玩,玩什麼不要緊,可以是鬥牛,可以是跳房子,可以是玩彈珠,甚至可以隻是茫無目的的追逐,直到隐隐聽到奶奶在喊回家吃飯的聲音,才會結束快樂的一天。

哈利三人組就像我們小時候的樣子,童真,幼稚,對萬物充滿好奇。

赫敏一字一句念台詞的樣子現在看起來有些出戲,但仔細想想小時候那些女孩子好像就是這麼講話,在小學階段女孩普遍比同齡的男孩早熟,因此她們會更加容易的梳理自己的想法,而一字一頓的表達也能讓對方清楚自己在表述什麼。

羅恩就像是每個團隊裡都有的“壞小孩”,歪點子多,愛搗蛋,但有時候又很機靈,讓人哭笑不得,愛恨參半。

而小哈利就是非典型的“好學生”,學習不認真,但是悟性極高,看似不突出,但是天賦極好,隻要稍加調教,就能有一番作為。

馬爾福就是那種不常跟人玩的“高冷男神”,有自己的一套行為準則,處于看不慣其他人的水平上,但其實隻要把他帶到圈子裡,不出多時他就可以很好地融入到團隊當中,畢竟大家都還是孩子!而納威就是團隊裡的“傻大春”,老實憨厚,聽老師話,不敢越雷池一步,但大家一旦有困難,他絕對會挺身而出。

突然有些不忍心看哈利波特後面的系列電影,長大意味着童年的消失和身邊人的離去。

我剛看完他們無憂無慮的童年,還不想讓這種美好瞬間破滅,後面幾部以後有時間再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