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畫不是孩子的專屬,它可以承載我們的天真和思考,從遠古神話到現代技術,在内容的呈現上我們亦可以體會到生命的寬度和重量。

放眼國際,我們幾乎可以看到以平面或定格為形式創作的各種動畫,但如何集中性地觀看、以相對清晰的主題單元來滿足自己對于動畫的熱愛,費那奇動畫周或許可以給到我們一些答案。

節展前期,書本也專訪了創始人之一陳蓮華,一起探讨學習獨立動畫的發展曆程、費那奇動畫周成立的淵源以及目前中國動畫的處境現狀。

...

...

陳蓮華是《中國奇譚》之《小滿》聯合導演、費那奇動畫周影展策劃。獨立動畫導演,漫畫家,現任教于北京電影學院動畫學院。動畫作品曾經入圍國際知名動畫節并獲得獎項;曾多次擔任國際知名動畫節終審評委,是費那奇動畫周創始人之一。

采訪:劉小黛

理:泛泛

責編:Protokollant

策劃:抛開書本編輯部

劉小黛:謝謝陳老師接受我們抛開書本的采訪。費那奇動畫周今年是第四屆了,有來自世界各地或奇幻或趣味的作品,所以想先問一下陳老師作為費那奇的創始人,在今年選片的過程中,您更看重什麼呢?以及有什麼讓您印象深刻的事情可以跟我們分享一下。

陳蓮華:每年初審有一部分是組委會的人,保證選片能夠符合費那奇的風格,同時也會外請一些其他領域的藝術家。選片是一個特别專業的工作,一方面在于你對片子的内容和質量有一個判斷,另一方面即如何最終使其成為一個放映單元。

另外,費那奇選片比較看重的一些東西,必然跟一般的院線電影、長片以及其他短片影展不一樣。我們可能會有一些原則,比如會看重比較成熟的個人表達,在觀念上和表現手法上有新穎的東西,且相對來說,會偏向于中國作者。

因為世界上動畫影展非常多,每個影展它多少都會有鼓勵本土創作的傾向。總的來說,我們在保證風格穩定性的同時,也要确保不同聲音的存在。

...

...

《中國奇譚》之《小滿》

劉小黛:我關注到今年費那奇有一個歐洲剪紙定格動畫單元(包括這次大火的《中國奇譚》,您作為剪紙動畫《小滿》的導演,以及聯合導演周小琳也是本屆費那奇動畫周剪紙動畫工作坊的設計者),您可以跟我們介紹一下策展這個單元的動因嗎?您認為費那奇動畫周成立的原因和初衷是什麼呢?

陳蓮華:這個單元是另一位創始人陳晨策劃的。一般的動畫影展都會有一些配套的工作坊,為了讓更多的參與者除了觀影以外還能參與到動畫周的活動當中。今年的隐含主題就是剪紙動畫,因為剪紙這個事情本身就特好玩,在過程中你要用到很多材料和不同的制作方式,同時也可以讓很多沒有動畫基礎的人直接參與其中。

之前我做了很長一段時間的獨立動畫,和真正的觀衆群體不存在交流狀态。其次放眼整個國内的觀影情況,大部分觀衆還是隻能接受商業大片,或者是故事性比較強的動畫作品。但是到了一七、一八年有一個轉折,那幾年開始明顯感覺到看不同作品的人多了。以前從來沒想過在國内做放映,也是從那時候開始醞釀組織費那奇影展。

費那奇從誕生以來就有很多理念,比如促進本土獨立動畫的交流和創作,其中最重要的是更廣泛地接觸觀衆,讓作者與主流觀衆進行動态的交流。

...

...

《繼園台七号》

劉小黛:一七、一八年主流市場上出現了各種風格的中國動畫,像院線裡的《魁拔》、《大護法》,像影展上出現《繼園台七号》以及您的各種短片。您剛剛也提到費那奇承載着培養觀衆審美意趣的意義和功能,說到中國獨立動畫的風格,選題也是非常的多樣和發展。

《中國奇譚》也是這次在網絡上發行,可以看到裡面有剪紙、手繪、水墨、現代3D技術,每集的風格都非常不一樣,給觀衆帶來不同的視聽享受。

所以是不是創作的多樣性和探索的先鋒性是費那奇動畫周非常關注的,以及您去跟國外比較優秀的動畫影展做交流或者參展的時候,是否會覺得中國動畫市場或者視野與國外還存在一定差距,以及在創立費那奇的時候做過哪些努力去達到國際性的平衡和交流?

陳蓮華:我感覺中國短片和世界一流的短片在獨立動畫領域差距最小,因為所謂的獨立動畫短片,實際上都是作者向的東西,一旦涉及個人表達,世界的差距就不大了,如果是集體項目還是存在很大差距。

其次随着視野的打開,很多創作者了解到了世界當下常談論的話題、常使用的手法、一些藝術觀念和形式等等,很快就和國際同步了。所以我認為中國獨立動畫的水平還是蠻高的,而且在國際上是獨樹一幟的,這種風格并非是表面化的包裝,而是整個作品的内在質量。

整體國内創作很好,國際交流水準也不低。雖然沒有年年都出經典作品,但也有不少知名作品和知名藝術家出現,我覺得這是中國動畫短片在國際上的一個現狀。

劉小黛:動畫這種形式它在國内的發展狀态相對還是比較小衆的,作為國産獨立動畫的推廣者兼創作者,您是怎樣看待這種情況的?對于還堅持在獨立動畫産業内工作的創作者,您有什麼建議?

陳蓮華:其實這是一個老問題,大體上看有兩條路,一是工業動畫的道路,很多人一起工作,為了滿足觀衆、掙錢、提升産業;一是個人藝術家的道路,偏向個人表達而非滿足企業或服務于其他人。這兩條路不能混淆,個人表達和商業利益是很難兼得的,最後作品呈現出來也是兩種東西。

當然,進入到工業動畫體系當中,可能能夠解決生計問題,但個人表達是你個人的一個需求。從我個人角度來講,個人表達是對我個人的療愈,這個是我應該付出的,而不是要去得到某種回報,所以也就不存在堅持的事。

這兩個方向其實很清楚,各有所需,各有喜好。但同時也必須要承認,在歐洲也好,在中國也好,這兩者的界限沒有那麼清楚,有時候在一定程度是可以兼得的。

但據我所知,在國際上真正兼得的一定不會是特别商業的作品,也不會是極端的個人表達,它還是走一個中間路線。所以我感覺中國現在慢慢趨于多樣化,比如《中國奇譚》雖然是一個面向大衆的,但是也要探讨一些多樣性,因此有人會喜歡其中幾集,有人可能會讨厭其中幾集,這都是這個項目探索的一部分。

劉小黛:您作為一個專業的策展人,可能更了解當下動畫的一些動态,您覺得當前國産動畫的水準和發展狀況是怎樣的?中國動畫又該如何在保留自身獨特性的同時,更加廣泛地走向世界呢?

陳蓮華:剛剛提到國内創作水準還不錯,但其實也存在問題,因為很多非常好的創作,實際上是一個導演的第一個作品,也是最後一個作品。

國内目前的狀況,一方面如果有對短片創作的藝術基金支持會更好,另外一方面就是作者本身的問題。很多非常好的創作者其實是留學生,他們去有世界一流的動畫專業的院校去學習,打開了眼界,學到了一種最新的表達方式,但是這種創作實際上還是一個拿來的東西,與真正變成他自己的東西還有一定的距離。

所以這也就是另外一個問題,說中國的作品怎樣走向世界,我始終覺得,中國作品其實不用非得要做水墨,或是用中國傳統的美術形式,這些實際上都是表面的東西,真正的好是一個内在的東西,一旦你表達的東西是自發的,就會帶着你的生長環境,這才是最中國的東西。

...

《中國奇譚》之《小妖怪的夏天》劉小黛:您剛說到中國傳統動畫的形式,像《中國奇譚》第一集的内容是《西遊記》改編,其實除了像《西遊記》、《山海經》這樣的傳統神話作品向來是中國傳統動畫的一個創作來源,放在當下看,改編神話也是一個影視化改編的潛力方向,像有的電影它會改編小說,您是如何看待這種現象的?

陳蓮華:首先,神話遠離現實。在一般的觀念裡,動畫就是要拉遠現實,更有想象力,更天馬行空,所以神話題材可能是最受國内觀衆喜聞樂見的。

此外,我覺得神話除了在題材上比較安全以外,還比較容易。因為你如果做一些設計的話,就很難挑到毛病,因為這個是假的,是想象的,所以你怎麼做都可以。

如果你做一個比較真實的事情,比如做宋代的作品,可能就會有人說這個地方不是宋代發型,這不是宋代衣服,所以在考據上,在創作的便捷度上,我覺得神話都是一個特别好的、有先天優勢的選擇。

劉小黛:下面就聊聊您的作品。我覺得《小滿》裡面的音樂非常出色,比如有箜篌、笙、尺八等一些現在不常見的中國傳統樂器,您當時為什麼采用唐樂去作為本片的配樂?

陳蓮華:首先音樂部分是李星宇做的。因為我覺得《小滿》這個片子實際上是一個相對來說比較積極的片子,李星宇也是一個底蘊很陽光的人,近年來他在做一些民樂,所以直接就把雅樂用到了這個片子裡。

其次這個片子沒有那麼精準的時代設定,他服裝參考宋明的,但也并不是說它是一個宋代或者明代的作品。然後雅樂本身它過去是宮廷音樂,比較高雅,沒有特别民間的那種味道,之所以這個作品在視聽上都用古代的風格,其實是要一個異域感。

我們現在看古代的東西,跟看外國的東西實際上一樣,都是和身邊很不一樣,不光是時代差距,還有地理差距,會帶來異域的感覺,同時文化差異也會帶來一種神秘感,所以在視覺上和聽覺上都能夠帶給和我們喜聞樂見的那種不一樣的東西。

劉小黛:《中國奇譚》這次在網絡平台也掀起了一股國産動畫的熱潮,您覺得這部作品的誕生對于中國動畫的複興有何作用?或者會産生怎樣的影響?您現在有收到一些反饋嗎?

陳蓮華:《中國奇譚》包括總導演、整個團隊以及出品方都有點意外,因為之前沒有想到關注度那麼高,好評度那麼高。

我覺得這個作品的意義實際上就是把一些概念擺到觀衆面前,比如短片、動畫的多樣性,把很多稍微深入一點的問題直接擺到明面上,開始讓人們關注這個事兒。

這可能是一個開始,促進了一些觀衆的興趣,可能會讓觀衆覺得原來動畫其實不一樣、有很多種,不是原來的那個樣子。

劉小黛:您剛才也說到動畫不是兒童的專屬,也可以用獨特的形式和内容去表達哲思。在您的經驗和思考中,怎樣才算一部優秀的成年動畫,有沒有導演或者作品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

陳蓮華:對我個人影響最大的是一個俄羅斯的導演,叫伊果·科瓦廖夫。

他對我影響有好幾方面,首先是創作觀念上,他說動畫創作原先的标準其實隻是一種标準,但并非隻有那一種标準。其次是叙事方式上,比如說用半叙事的形式,給你講的一半明白一半糊塗,這種方式的可能性對我啟發非常大。還有一些動畫語言或者是電影語言上的啟發。

最開始是無意識的,後來接觸到的藝術家多了,或者一些藝術理論的文章和書籍看得多了,慢慢就能夠理解之前受到最大的沖擊是哪方面的影響。

但是我覺得比較重要的還是要看到一些不一樣的東西。他的作品可能不會影響你一輩子,但是他作品裡有一點會影響你,或者是對你有某種改變。

...

《春分》

劉小黛:當時在 FIRST看到您的短片《春分》,感覺非常驚豔,節氣系列動畫您創作了多部,也是您的代表作。那之後您還會有相關的作品跟大家見面嗎?或者會不會探索一下其他的一些中國傳統元素的一些内核?

陳蓮華:對,節氣這個系列我不做了,一是因為之前和我合作的創作者去世了,之後我又做了幾個我們未完成的作品,算是一個生命階段的結束。

二是最早2008年以節氣命名的時候,當時節氣好像在社會上還沒什麼人重視,現在好像用節氣太多了,有點爛大街了,所以選擇這個作為名字其實就沒那麼有意思了。

再是一開始我們的設計理念是把節氣視為自然運行的一個規律,而實際上它能映射到人生或者人的命運上。但是做到最後有點湊的成分,就會存在一種束縛,所以就不打算再以節氣命名了。

除非偶然,比如說像《小滿》其實也是個節氣,但是正好也有一點點暗合的意味。

劉小黛:最後想問一下陳老師,馬上費那奇要開幕了,您作為國内非常優秀的獨立動畫創作者,也是一名教師,對現在入圍的年輕導演、年輕的創作者有什麼想說的?

陳蓮華:首先我覺得入圍費那奇挺難的,做的非常有特色的作品才能夠入選。當然沒有入選的也不能說做的不好,隻是在導演的評審口味上或者是比較适合費那奇的入選。

這些作品創作實際上都不容易,也算是費那奇影展的一個目标,就是要讓他們得到喝彩聲,得到鼓勵,因為創作永遠是不容易的。

我原來聽過張愛玲寫曹雪芹是一個特别了不起的人,因為他周圍沒人給他喝彩,他不像俄羅斯19世紀初的那些大文豪有一大堆人誇作品特别好。我覺得創作者是需要喝彩聲和鼓勵的,所以我希望影展能起到這種作用,給這些創作者鼓勵,讓他們在創作的道路上不覺得孤單。

劉小黛:非常謝謝導演,在國内現在這個環境下做一個影展非常不容易,希望費那奇一切順利,也希望您可以帶給我們更多更好的作品,非常期待您的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