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半小時,毫不拖沓、冗長。就觀感而言我認為此作品要超越《羅生門》《亂》與《影子武士》。影片中的每一幀都蘊含着黑澤明内心深處的的古典武士道精神。依舊使用标志性的大風,狂沙來渲染氣氛;極強的縱深感與場面調度,加快版的伯格曼式運動長鏡頭無不體現出黑澤明獨有的視覺美學。 其中對戰馬的刻畫尤為驚豔—銅澆鐵鑄,追風逐日,穿梭于徐徐深林中。大量的跳切與特寫,讓觀者切身感受到其強壯的四肢所揚起的蕭蕭塵土後所包涵的莊嚴的魂魄。
作品中有兩個鏡頭讓我印象極其深刻,第一是志村橋在軍心渙散時拔劍沖向逃兵的畫面。動作幹脆利落而不帶一絲猶豫,眼神堅毅且帶着殺氣,一個俯沖便能感受到其身上豐富的作戰經驗與非凡的履曆,令人折服。第二是久藏在伏擊山賊時的肢體語言——席坐樹前,漫不經心地玩弄着野花。此時導演不斷的将畫面在菊千代與勝四郎中切換,對比蒙太奇前運用體現出了久藏高超的武術技巧與對自身必勝的自信心—強而不宣,一鳴驚人。他代表着武士道的最高境界,是理想型的武士角色。
七位武士分别象征着領袖(勘兵衛),正義(菊千代),武藝(久藏),友誼(七郎次),智慧(五郎兵衛),曠達(平八),希望(勝四郎)。這七種特質的集合正是黑澤大師對終極武士道精神的仰望。對于出身于武者家庭,從小就練習劍道、書法的黑澤明來說,後戰國時代無數武士因成為無所依托的浪人而颠沛流離最終走向滅亡的事實無疑是無比慘痛的。
七位武士因憐憫之心帶領農民發起了抗争。在毫無利益所得的情況下和山賊拼命,犧牲了四位同伴…農民歡歌雀躍,慶祝着自身的勝利。這裡的農民是為了生存而戰,狡猾地天性使他們為了生存會不惜付出一切代價,虛僞醜陋的一面便在此體現的淋漓盡緻。而武士們卻是為了堅守武士道精神而戰,他們卻不願意看着農民收到山賊的蹂躏,出于正義挺身而出。然而事實便是如此殘酷,武士道的沒落威脅着他們的生命。他們成功堅守了自己的武士道,換來的卻是死亡的代價。
黑澤明在其影片中強烈想要傳遞的思想之一,便是在熱兵器浪潮的威脅下武士們絕望的命運—武士道精神能維護你的尊嚴,卻無法提供生而為人最基本的權利——生命
到底是為尊嚴而活,還是為了不死而活
影片的商業性很高,基本可以看出好萊塢式起承轉合的故事框架,跌宕起伏,引人入勝。不得不說三船敏郎演痞子的技巧真是超一流,在《七武士》中的形象特色基本與《羅生門》中飾演的多襄丸一緻。與之相比,此片中的菊千代被塑造得更加立體。影片對菊千代的身世進行了留白處理,由此他的死顯得更為悲壯、慘烈(他的屁股好白)。另一位讓我印象深刻的角色是志村橋飾演的勘兵衛,給予我感覺沖擊并不是角色本身,而是志村橋本人——《生之欲》中他飾演的市民部長太過于經典????,看着身體羸弱的市民部長運籌帷幄的布陣殺敵時不由自主地出戲,但志村橋的演技絕對是沒得挑的!
黑澤明的觀影曆程即将過半,要好好珍惜他所留給我們為數不多的影史瑰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