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回到2023年10月12号,山西;晉中;平遙;平遙電影宮小城之春廳。伴随着影廳的掌聲,一位來自廣東的導演走上台向觀衆緻意。

那一晚,是導演蔡傑首部劇情長片《人海同遊》的放映。這部電影從釜山到平遙,再到鹿特丹、香港與北京,終于回到了廣東。這部作品曆經七年打磨,彙集了兩岸三地多位優秀的創作者進行創作:來自香港的資深藝術總監潘燚森,來自台灣的知名音樂人雷光夏,來自内地的新銳制片人莫津津、編劇王寅及新秀攝影指導等。

...

《人海同遊》入選6大創投、18個國際電影節:包括第53屆鹿特丹國際電影節“光明未來”單元,第48屆香港國際電影節“火鳥大獎”新秀競賽,第七屆平遙國際電影展“藏龍”單元等。

這部電影也終于定檔8月27日于全國藝聯上映。

看着電影裡潮濕的南方,風中搖曳的荔枝樹,兩岸城市的風景,那些宿命般的相遇、離散、重逢,以及光影交織下流動着的時間,都促使着我帶着一系列問題找到導演蔡傑,和他聊聊《人海同遊》的一切。

...

采訪/編輯/文字:王晨宇

視頻剪輯:謝文錠

音頻剪輯∶猴聽聽

責編:劉小黛

策劃:抛開書本編輯部

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

導演簡介:

蔡傑,出生于廣東潮州,畢業于中國傳媒大學戲劇影視學院與中央戲劇學院電影電視系。現緻力于獨立紀錄片創作,曾執導短片《雲上佛童》(2012)、《有生之年》(2013)和《歸省》(2014)。《人海同遊》是他的劇情長片首作,入選釜山國際電影節“新浪潮”單元,鹿特丹電影節“光明未來”單元等。他個人亦曾參與 Talents Tokyo 2016 訓練營。

----------采訪正文----------

Q:《人海同遊》這個片子分為廣州和香港兩地去拍,為何您會選在這兩個具有鮮明氣質的城市進行創作呢?

蔡傑:我們今天的采訪也在廣州,其實對我來說廣州是我的第二故鄉。我是一個潮汕人,但是我 18 歲來廣州讀大學之後到現在,我的生活、家庭也都在廣州。

我(導演生涯)的第一個劇情短片叫《歸省》,它其實也是一個廣府的、粵語的短片。所以廣州會給我很多創作上的靈感,我對這座城市空間與生活的熟悉程度很高。所以在《人海同遊》中我想要這個女孩的出發點是在城市。

對于香港,其實我之前說這個片之所以會有這個概念,(劇組)去到香港這座城市。因為麥婉婷(林冬萍飾)就是一個南方的,聽着香港的流行音樂,然後看着香港的流行電影長大的南方小孩。她對于香港這座城市所有的情節與感懷,都是促使我去創作這樣一部電影的出發點。

...
《人海同遊》劇照

Q:這部電影的叙事結構相對松散,也很具有文學性,這是您在劇本創作初期就定下來的嗎?

蔡傑:對的,我和編劇王寅一開始做《歸省》,後來我們覺得很感興趣去挑戰一個長片,這個是好幾年前的事情了。對我來說,我所有的影視訓練跟我的學習背景就是以紀實影像為主。我沒有在專業的電影院校去完整的去修過專業課程,但是我覺得,這些好像都不是拍電影最重要的積累,這些課程可能是功課,但是它不是最重要的出發點。

所以我們在創作過程中的劇本環節,我們決定按照自己的方式去走。所以《人海同遊》的劇本有很多的調研,很多的斟酌,它最後整個劇本的遣詞造句與行文,都留下了非常多的文學性的形容、非常多的環境與空間氣氛以及人情緒的描述。這個是我跟編劇合作的前提,因為我覺得這樣的劇本對于現場創作,我會更有空間,我也會更喜歡這樣的前期空間。

...

Q:我們留意到這部片子裡有職業演員和非職業演員的組合,而且情感流露的十分自然,可以聊聊創作過程中對演員的引導嗎?

蔡傑:

這個是的,《人海同遊》裡有大家熟知的職業演員比如太保老師、孫陽老師,還有然後廣州當地知名影視劇《七十二家房客》的影視劇演員潘結老師。但這部片子的主演又是一個非職業演員,我很好的朋友林冬萍,還有來自香港的話劇演員歐陽駿。所有演員都來自不同的城市不同的背景,但是我都開放性地邀請他們來到這個叫《人海同遊》的故事裡。

我覺得最大的功課跟挑戰其實是怎樣把大家變成一個整體,然後怎麼讓每一個人去相信他們是劇本裡面的那個人物。所以在創作的空間當中,我與演員之間的溝通其實不是解決人物表演的問題,而是解決人物關系的問題。

我要讓這對片中的母女看起來像母女,要讓這對男女朋友相處方式像男女朋友,這方面确實是花了挺多的時間跟精力去跟演員溝通,然後讓演員去進入到一個相對真實的一個狀态。

...

Q:這是一部從親情切入的電影,在創作之初是如何定下來用“尋找”這條線索來串聯全文的呢?

蔡傑:我覺得“尋找”當然是一個動機,雖然這部電影如果化成簡單的情節劇且在表面上的人物尋找動機是尋找父親。但是觀衆在進入這部電影的時候發現其實不止這麼簡單,主角可能還在尋找某一個少年時代遺失了的一個朋友。也可能還在尋找她處理現實生活跟失落理想的某一些缺口。

那為什麼會拍一個這種狀态的片子呢?因為我覺得這部電影是我二十幾歲時很想說的話,就是“尋找”這個主題。我覺得人所處年齡階段的不同也會帶來人對周圍的感受的不同。

那可能二三十歲的這個關頭,我會有很強烈的感覺到自己正在找尋某些與這個世界的相處的方式,找尋自己的定位,所以我會覺得當我要拍一個長片的時候,“尋找”是我很感興趣的母題。

...
《人海同遊》劇照

Q:電影中有非常多聲音的設計,也是這個電影裡很重要的一環,想請導演聊聊對聲音的把控。

蔡傑:我之前其實沒有過很多聲音創作的功課,所以我與廣州本土非常優秀的聲音指導劉琪老師進行合作,他帶來了很多非常專業的聲音想法,我們在這個過程當中不停地去磨合,才找到屬于這部電影的聲音。

其實《人海同遊》的故事不是一個完全現實的東西,這個故事有一些比較虛幻的時空跟環境空間。所以我一開始就覺得這個片子的聲音很重要,它在現實的時空要讓人很快地代入到一個南方都市的語境。這個語境下其實很多細節它會建立你對聲音的感知:一個廣州郊區的荔枝園,它的聲效是什麼樣子的;一個下過雨的半夜淩晨 3 點的麥當勞,它外面傳過來汽車帶着水汽駛過的聲音是怎樣的。所以這是現實的聲音的設計。那等到就是虛幻的那個夜晚的雨林時空,他的聲音又需要強烈的沉浸感跟包裹感。

電影所處的廣州跟香港的城市又是這麼的立體、豐富,我會希望這個聲音它是一個巨大的素材庫。聲音指導劉琪因為它長期在香港工作跟在廣州生活,他對這兩個城市的聲音造型非常了解。而且我覺得關最關鍵的是因為他這部電影是粵語發音的,所以從語言文化的角度上可以進行二度創作。

...
《人海同遊》劇照

Q:很多觀衆對《人海同遊》(BORROWED TIME)的片名很感興趣,可以請導演就影片的中英文片名聊聊嗎?

蔡傑: 名字是很有趣的東西,他寄托的很多起名的人的私心與設計。《人海同遊》跟英文片名《BORROWED TIME》(借來的時間)是我自己覺得進入到這個電影的兩個很重要的入口。

英文片叫借來的時間,它其實是一個非常具體的表述。首先電影裡頭兩代人他們各自擁有了一段借來的時間,他的父母曾經有過十年的愛情、家庭與婚姻。然後女主去找父親的過程當中,他跟他的以前青春期的老朋友有過一個晚上的“借來的時間”。

其實這兩代人對于“借來的時間”這個概念,他們的滋味可能是一樣的。或許他們兩代人在處境,借來這段時間,最後要還回去的處境是可以相互對應的,它有點像一個鏡像關系。所以我會覺得借來的時間它作為英文片名非常的直接。

但當我想要回到一個中文語境,我就覺得它其實應該要有更多的解讀,或者是更有文學性。在寫劇本兩三年後,突然有一天我就看到有一本書叫《人海同遊》,然後就一見鐘情,就覺得這四個字非常适合。其實講的就是人跟人,在人海當中可能他們同遊過一場,然後後面他們就分開了,他們的關系可能也消逝了。這些同遊的時刻以及與每一個人關系,它其實都會變成你生命的一部分。

...
《人海同遊》劇照

主創團隊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