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8.6
阿彼察邦最后一部长片,也是目前最爱的一部阿彼察邦。直到最后一部阿彼察邦,才第一次见到真正意义上大量使用特效。
观影体验就像三位主人公那样,不知缘何来到一处洞穴,随着时间和空间的推移不断向纵深和细微处发现。内心被一股力量源源不断地倾泻和感化,直到结束仍滞留于此,无法散去。
如同冥想的精神净化,在影像当中进入心流还是极罕有的情况。身心放松地沉浸但又分外清醒,感知集中而敏锐,纷繁的欲望则化为乌有,思想和感受交融为一,或许没有某一刻的冲击感,但整体感受却非常清澈、强烈而浓郁。
观后走在雨后静谧的小路,真有洞开天眼的通灵感与恍如隔世、阅尽往生的开悟之感。
本片比前作克制了许多,采用清晰的固定长镜头,技艺已臻于纯熟和精良,有塔可夫斯基的味道。视听处理都十分细腻,影像的质感和纯度最高的一部,然而主旨和内涵却相对含混暧昧。
影片浓郁、神秘又奇丽的意境,吸引人注目和接触。即便日常对话都那么平缓幽静,似乎和自然融为一体。更不用说灯光和幽灵的灵晕。在现实的猿人和看不见的鬼魂之间,超现实和现实实现自然融合,生与死展开亲密交谈。湖面之明镜穿透时间和真幻的边界,和鬼魂对话、和动物交媾。我们一方面被裹挟着融入影像的生生之流,一方面又被暴露在种种不测从而揭示出脆弱的一面,触及记忆深处(尽管并非创伤)和生命无常的空无。
和阿彼察邦此前的电影一样,本片依旧以神话传说为原型。鬼猴/幽灵是在历史和现实之间的孤魂,在城市和乡村之间的野鬼,始终在游牧和逃逸。令人感到惊异的是几乎撕裂开平滑的影像的时刻:幽灵是无穷的深渊,而摄影(包括电影本身)却是平面化的技术媒介/产物,在机械复制和艺术灵韵之间的邂逅孕育着不可弥合的张力。
摄影胶卷中的疑点宛如《放大》。定格的照片搭配画外音旁白,清晰具象的图像和诡异离奇的神话故事形成强烈的张力。阿彼察邦总能从现实的最皮表延伸到最飘渺的超验界。
结尾洞穴内阳光洒落、蝉鸣渐起,从乡野转向城市生活,霓虹灯、风扇、聚众,如梦初醒。柏拉图的洞穴隐喻再次回光返照。
最终,影片止于平行时空下的两对男女,以开放和不确定性告终。当然,从另外的角度来看,或许叙事显得较为割裂,影像质感也严重不均匀,缺乏一贯性。
ps. 观于二刷《路边野餐》之前。
维度 ★(1-10) 级别
个人感受(观看价值) 8.6
思想/社会/历史/时代价值 8.5
叙事水平(文学/文本价值) 7.9
技术完成度/美学创新(视听效果) 9.0
25.7.15
我的影评合集:Aleph-我的影评
观感与简评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近期热门文章(Popular Articles)
该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札记-随感-简评
评分:B- 6.6/6.7前言:机缘巧合来看第二部该导演的电影,听说是和《扒手》一样地动作和犯罪片?和前作相比,似乎视听更为程式化、丝滑的长镜头减少了,诗意和美感也有所丧失(或者说侧重发生了变化)。简评:有着《男人的争斗》的开头和《 ...
全方位深度解析,为何中规中矩?
评分:B-6.8二刷观感依旧非常一般,但已经完全将其把戏看透了。没有见过如此自作聪明、匠气与说教气十足的影片。(本文不企图作为系统性的影评,只是将札记分集整理。)前言:和《红高粱》一样,正好是九个月后在影院重温。依旧是重估的目的。初 ...
简评
B7.5-虽然绝对不算多么精致的杰作-略显单调和平淡了一些,但私心很喜欢,很纯粹的片子,三星半。一个月以来每周找资源都以译制片失败告终。等待了三周以为找到了资源,结果依旧是俄语译制片加英俄字幕,无可忍受。终于看上了繁体中文字幕版-即 ...
大银幕重温再评
B+8.2很不错的作品,有所回味,没有什么可挑剔的。但或许是由于其克制吧,总觉得力道稍差。相比《扒手》结构没有那么连贯,也没有直接的内省。相比《都灵之马》则更精巧甚至轻快。选角的形象和十分恰当和典型,表演则简化到甚至有点生硬刻板-尤 ...
吐槽简评-张艺谋何以至此?!
评分:C+前言:克服万千犹豫和困阻来到影院,却不料是一部烂片!失望至极。现在对影片的态度更为清晰也愈发偏激和挑剔了。忍着要吐的心情硬是没挺住,看了四十多分钟果断离场,就当花钱买罪受了。玷污眼睛、浪费时间。(影院不少笑声,看似在国外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