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8.4/8.5,四星半。
老年文德斯加日本,奇妙的交融與碰撞。觀感遠超預期。也可以叫《文藝老年的平凡生活》,文藝作品含量較高。
關于人物和主題:
對我很大的生活啟示是文藝理想如何融合到現實的生活之中,不沖突違背反而可以升華結合。一方面落實在現實,一方面又遊離于理想世界-理想是救贖的光、逃逸的暗道而非對抗的藥劑或武器。興趣不應當成為抵觸的負累或決絕的叛逃。
片中台詞“這個世界上其實共存着很多世界,有些相通有些不通。”實際上活在自己的世界又包容其他的世界才是最好的選擇。不必攀比和埋怨,男主沒有矛盾糾葛、内耗鬥争的心态令人羨慕。
懷着慢節奏、細緻入微的生活态度,不向信息化、平滑的現代社會靠攏,在微妙的關系中得以共存。所謂“低欲望”不止是滿足阈值和感知敏感度的差異,更本質的是滿足和感知方式的不同。和《帕特森》一樣善于從重複的日常行為中析取出詩意,任何事物和工作都能用心轉化為樂趣和學問。紮根于生活之實踐,同時又在此得到超越性。
此外,自我和社會的秩序和諧不抵觸。雖然沉默、不苟言笑,但又不拒絕責任和期望,作為社會共同體熱忱的的一份子。通過禮儀和敬畏聯結彼此,形成人性層面的平等。
不和命運直接抵抗,但又不屈服,我的生活中也不乏這樣的人。從前我覺得這是妥協、沒有野心、激情和抱負的人生,現在我卻渴望活在這樣完美的日子。
隻需自給自足、孤獨終老,有車有房-最基本的保障,有工作有朋友-最基本的尊嚴。極簡有序,有情有趣,心無挂念,無憂無慮,盡管這并非恒久的。
關于影片:
影片質感素樸淡雅、清新自然,和内容相得益彰。立場上既不批判也不憐憫,而是相對節制和冷淡地描繪。(加之碎片化的攝像略有布列松的味道)
本片用單筒鏡的方式拍攝一位不苟言笑卻心思細膩的老者,不着重凸顯其内心欲望和不幸遭遇,但情感波瀾時隐時現,在結尾段落被徹底掀起。借由插叙的次情節交代背景。
影片對動作重複的刻畫和特寫處理宛如《讓娜》,雖然節奏上相差懸殊。
腦海中的畫面是黑白和模糊的,而現實世界清晰多彩。
樹影中蘊含着侘寂美學,生活的細節中蘊含着禅意和真谛。
由于本片在紀實的風格和叙事線索之間展開,導緻略微缺乏一貫性。戲劇性的力度不足,尤其結尾牽強附會又蒼白平淡。但整體上瑕不掩瑜,雖然重量不足,但仍是相對純粹和美好的影像和觀影體驗。
畫幅似乎是4:3?
公路加音樂的搭配值得學習。
維度 ★(1-10) 級别
個人感受(觀看價值) 8.7
思想/社會/曆史/時代價值 8.4
叙事水平(文學/文本價值) 8.2
技術完成度/美學創新(視聽效果) 8.6
選角/表演 8.3
25.6.26小西天
來晚了二十多分鐘,沒領到樹卡
觀感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近期熱門文章(Popular Articles)
該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觀感劄記
B+8.2從憔悴的面容開始,令人不忍。最後三年的曆程,平靜而悲戚,透過日記和相片記錄下輝煌人生淡出的過程。我有些好奇。當一位如此莊重和從容的人遇到死亡的判決時是什麼反應。一位業已功成名就,衣食無憂的成功藝術家,在面臨要喪失一切的情況 ...
100年的邂逅-《淘金記》大銀幕重溫/賈樟柯映後
B+8.1前言絮叨:年初曾初看,今天恰逢活動場再看,看前略讀了巴贊的文章。正值影片100周年紀念、電影130周年,重溫百年前的迷影夢。卓别林-夏爾洛是永遠鮮活的銀幕形象,百看不厭的神話。中途小困,幾次打盹。台下笑聲叠起。ps.修複版 ...
觀感和簡評
高弧慢球-簡評C+6.5,兩星半。沒想到是這麼一貫和純粹的“運動電影”-反倒是對傳統運動類型電影的一種否定和超越。不可否認,觀感極為平淡。不僅無法理解美國/運動文化(當然我尊重),更無法理解這項運動本身。對于不理解規則的人來說,無論 ...
多方位深入評析-陳佩斯《戲台》
B-6.9寫在前面:本想是在大影院的一次迷影之旅,邂逅一代戲台大師陳佩斯,激動不已。但看下來相對比較失望,雖然有一定的完成度,但沒有真正的可圈可點的之處。簡評:開場的質感比較鮮活,加之民國背景,頗有《讓子彈飛》的架勢。但始終節奏過快 ...
觀感劄記和簡評
B+8.0第一部坂本龍一,此前一直對他不甚了解-隻知曉其皮毛,殊不知他居然也是塔可夫斯基影迷,也不隻是一個隻會寫點鋼琴曲的現代作曲家。影片展現給我們的是一個全面真實的人,而非一個遙不可及的大師風貌。他的音樂和人生是平行交織的音軌。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