掰着指頭算算,我竟然看了十好幾年電影了,每每提起華語電影,我總會想起兩位導演,一位是謝晉導演,另一位是吳贻弓導演,因為看了他們的作品,我才能夠辯得清華語電影的好與壞,很慶幸,在我觀影之初遇見了《芙蓉鎮》和《城南往事》,讓我對舊時的華語電影時常思念、對未來的華語電影滿懷希望。
謝晉導演的《芙蓉鎮》至今仍是我心中華語電影的第一名,與其它華語高分電影相比,《芙蓉鎮》赢在了故事,更赢在了“人”。首先《芙蓉鎮》講的是我們自己的故事,謝晉的導演的講述方式現在看來仍然是大膽的、哀傷的,在黑白的框架内,謝晉導演把代表着那個時代的記憶全部搬放上去,沒有導演的态度,有的隻是讓鏡頭内的人和物緩緩的講述自己的故事,正因為如此,即便是将近40年後再看這部作品,我們仍然不會懷疑它的真/實/性,它就像一位曆經滄桑的老人,圍坐在爐火旁打開話匣子一般,混濁的眼珠裡播放着泛黃的老照片。
這部電影還有一個很棒的地方——展示出活生生的人,這麼一說估計大家要犯糊塗了,哪部電影不都是活生生的人麼?這不一樣,《芙蓉鎮》所呈現的人是有生命的、動人的人,不是那些臉譜化的人,比如胡玉音(劉曉慶飾演),你看過電影之後,這個人就會烙在你的腦海裡,她是真實的,有生命的,會時不時蹦出來傾訴故事的。
?《芙蓉鎮》:我心中的第一名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近期熱門文章(Popular Articles)
該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拆”字為頭 “暖”作尾
搶了手機店的“眼鏡”和“大頭”一路狂奔,逃至一處老舊小區内,小區的牆面上遍布“拆”字,“拆”有兩個意像——摧毀與新生,這就是影片《無名之輩》要描述的小人物的無奈掙紮和末世希冀。小人物的無奈掙紮,遍布命運的捉弄。“眼鏡”(胡廣生),不 ...
《綠魚》:當老港片邂逅詩人李滄東
北京國際電影節挑選李滄東的《綠魚 》(4K)進入緻敬片單,對我而言是一個很大的驚喜,一方面,它是我所喜愛的導演李滄東的作品,另一方面,這部充滿老港片調性的《綠魚》,與李滄東詩意化叙事很搭,看它,就像是一并重溫了80年代的港片和李滄東 ...
《遺傳厄運》:一部不事張揚卻餘味十足的“慢恐怖”
北影節為恐怖同好選了一部很好的片兒——《遺傳厄運》,這是一部不事張揚卻餘味十足的“慢恐怖”,整個觀影過程,前半段像是毫無目的的漫遊,追随鏡頭在女主安妮零破碎的家庭内遊蕩,一半無趣,一半寡淡;到了後半段,那些寡淡與無趣成了拼湊完整“恐 ...
我們與惡魔的距離~
《看見惡魔》這類題材的作品,大多數情況下會被處理成感官意義上的爽片,金知雲顯然深谙此道,但他同時又有着更進一步的能力,在爽利之餘,還能重重的在觀衆腦後敲上一錘。故事的主線圍繞李秉憲飾演的金秀賢與崔岷植飾演的張京哲之間“獵人”與“獵物 ...
此心安處是屋家~
電影《此心安處》極罕見的一部作品中,從“物理空間”、“情感意義”以及“生命承載”三個緯度對“家”這一概念進行了探讨。導演羅伯特·澤米吉斯延續着《阿甘正傳》曆史厚重的滄桑與時光無情的陡轉,在影片中以Richard一家為主線,以固定地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