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非首發,文責自負。


...

一個畫面、一本書、一部電影、一幅畫、一首歌……也如一個人,在某個時候與你邂逅,始于顔值,僅為美。《法國中尉的女人》就是這樣一部電影。


1

多年前,在圖書館看到這個書名,封面是一個黑衣女子站在海邊的背影。這是個怎樣的故事?匆匆翻了幾頁,未瞬間吸引我,連作者也忘了,但這個書名、那個站在海邊女人的背影卻深深印入我的記憶。在“喜瑪拉雅”找書聽,無意看到《法國中尉的女人》,趕緊戴上耳機。聽書自然不如看書效果好,卻節省時間。聽得雲裡霧裡,與傳統小說不同,作者不時跳出故事之外,對故事中的維多利亞時代評論一番,又不像現代小說。遂查書,作者約翰·福爾斯打破了傳統小說的單維閉合式的空間結構,整個文本呈現多元化、開放式結構。這樣的小說,顯然僅聽書理解不了,幸而有同名電影。影片的女主角竟是梅麗爾·斯特裡普,旋即看了這部1981年的老電影。

電影對小說做了改編,采用“戲中戲”的形式,讓觀衆在兩個場景中遊離、穿越。一個是女演員安娜扮演的薩拉與男演員邁克扮演的查爾斯在拍《法國中尉的女人》這部戲,兩人皆有家庭,因戲生愛,在拍戲的間隙偷情;另一場景是發生在英國維多利亞時代女主薩拉與男主查爾斯的故事。影片大部分情節是一百多年前的維多利亞時代,薩拉與查爾斯的故事,現代戲的穿插占極小的篇幅。這樣的結構與小說一樣,讓觀衆融入劇情又跳出劇情。打破作者或導演的全知全能,讓人物自己說話。開放式的結局給觀衆提供更多的想象空間。倘若僅按傳統方式講故事 ,這部電影則要遜色許多。小說與電影打破傳統,亦如薩拉跳出傳統的束縛,抑或,這才是小說與影片的魅力。

2

約翰·福爾斯在創作這部小說的靈感源于他大腦中持續不斷地浮現出一個孤獨女子的形象。此女子久久地伫立在空蕩蕩的碼頭上,遠眺大海。作者想她是維多利亞時代受譴責者的形象,是一個被遺棄者的形象。于是有了那幕最經典的電影畫面。男主查爾斯與未婚妻正在散步,老遠看見一個黑衣女子在狂風巨浪中伫立碼頭,遠眺大海的背影,查爾斯發揚騎士精神,前去勸阻處于危險中的女子。黑衣女子聞聲回眸,查爾斯霎那被女子的面容驚呆了。那張臉并不是非常漂亮,充滿了憂傷,深深吸引着查爾斯。這就是一見鐘情或是一見如故吧。當然始于外表,而一個人的外表則是内在的體現,所謂“象由心生”,莫不如此。

這黑衣女子是誰?她為什麼要在惡劣的天氣,不顧安危,遠眺大海?

男主角查爾斯出生于上流社會,一位貴族青年,去見未婚妻的路上在萊姆鎮偶遇黑衣女子薩拉,再難忘記。旋即打聽到莎拉是個聲名狼藉的女人,曾經照看過一位因輪船失事而受傷的法國軍官,并對其情有獨鐘,結果卻被法國軍官始亂終棄。此後,她被人們稱為“法國中尉的女人”,這綽号當中的“女人”其實是“婊子”的委婉語。鎮上的人說她時時遠眺大海,是為了等抛棄她的法國中尉。查爾斯原本對古生物學和地質學頗有興趣,受達爾文學說的影響很深,看到了維多利亞時代的保守和虛僞,對薩拉的行為雖說不解,卻沒有鎮上人的偏見。

之後,查爾斯在樹林裡偶遇薩拉,進一步想靠近他。薩拉在波爾坦尼太太家做女傭,波爾坦尼太太是出于多做善事死後上天堂的目的才收留薩拉。她不讓薩拉去海邊或樹林,認為是傷風敗俗,常讓莎拉背《聖經》忏悔。後來,查爾斯在波爾坦尼太太家做客時,又一次遇見薩拉,薩拉悄悄塞給他紙條,約他見面。查爾斯再次和薩拉相遇時,薩拉給他講述了她和法國中尉的故事。不是法國中尉對她始亂終棄,而是她主動投懷送抱,她甘于沉淪的目的是不想讓自己被維多利亞時代的女性規約所束縛。

後來,薩拉似乎故意激怒波爾坦尼太太而被解雇,在萊姆鎮失蹤了。查爾斯在在一個谷倉裡找到薩拉,兩人情不自禁狂吻,卻被男仆薩姆和未婚妻的女仆瑪麗的意外出現打斷了。查爾斯給薩拉錢,讓她去埃克塞特小住。薩拉去了埃克塞特,住進一家旅館,并把地址告訴查爾斯。查爾斯随後趕去,魚水之歡時,查爾斯發現薩拉竟然還是處女,她和法國中尉的愛情故事純屬虛構。薩拉承認這是事實,她編造故事的目的是把自己從傳統中解脫出來。

查爾斯讓薩拉等他。莎拉的思想見地、特立獨行讓查爾斯看到未婚妻歐内斯菩娜的無知、淺薄。他回到萊姆鎮與未婚妻解除婚約,惹惱了歐内斯菩娜的父親,他訴諸法律,把查爾斯搞得聲名狼藉,無法在上層社會容身。即便如此,查爾斯依然義無反顧簽字,返回埃克塞特旅館時,已人去樓空,薩拉再次失蹤。查爾斯四處打聽薩拉的下落,還去了美國,在那裡,他發現自己比在英國自由多了。幾年的尋找未果,正當他即将忘卻此事時,忽然收到薩拉于千方百計托人送來的信息,說她就住在倫敦。

查爾斯再次見到薩拉,薩拉一身白色衣裙,完全沒有先前的憂郁。她已是藝術家但丁·羅塞蒂的秘書兼模特,自己也作了許多畫,并未結婚。查爾斯怒斥她的不告而别,薩拉說她是為了自由,不願受婚姻束縛。

電影畫面,查爾斯與薩拉搖着小船在夕陽下緩緩行過橋下,一片橙黃、一片溫馨。維多利亞時代發生的這個故事結束了,似乎是一個浪漫溫馨的愛情故事。倘若如此,這部電影也就落入了俗套。小說有三個結局,電影也僅是“戲中戲”的一個結局 ,戲外呢?觀衆呢?又給出一個怎樣的結局?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