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18×2 通向你的旅程》,倘若僅看片名,我多半會繞開,盡管這個片名很特别,卻因“青春”二字,認定此片不是鎖定我這樣的觀衆,卻在無意中刷到高曉松的短視頻講這部影片時,就想去看了。抑或,高曉松也與“青春”沾不了邊,卻依然文藝。

這是一部日本與台灣合拍,由藤井道人執導,許光漢、清原果耶主演,在台灣收到比《周處除三害》票房更好的電影。顯然,這是一部與青春有關的文藝片,卻因×2,便有了些許感傷。開篇便是已36歲的男主Jimmy因性格擰巴、執拗,被迫離開公司,回到台南老家,收到18年前初戀寄來的明信片,面對過去,審視現在,決定獨自到日本旅行,追尋女主Ami的足迹。

...


36歲,已步入中年,既可有中年人的沉穩,也可有青年人的朝氣。雖說許光漢飾演的Jimmy顯得年輕,劇情讓他有了滄桑。電影起初的色調切合Jimmy心境,較為灰暗,不由想到張愛玲《半生緣》的開篇:“日子過得真快,對于中年以後的人來講十年八年好像是指逢間的事,可是對于年青人來說三年五年就可以是一生一世。”18年,足以讓一個人從青年走到中年,回憶年少,物是人非,往事如煙;有些人、有些事卻不斷在記憶中重現,一段情、一分緣魂牽夢萦一生一世。

影片以倒叙開始,36歲與18歲的Jimmy,兩條線不斷交織,蒙太奇畫面,比按時間順序的結構更具藝術性,也更吸引觀衆。高曉松說他看此片不是為了劇情,主要看導演是怎麼拍的。他作為電影人很專業,像我這種青春已漸行漸遠的觀衆也不僅是為劇情,更多是對青春的懷戀,回憶中的那絲美麗與惆怅。當然,美輪美奂的電影畫面,演員的高顔值也是吸引觀衆的關鍵。

很久沒如此輕松看電影了,也像跟着Jimmy去了趟日本。旅行中,總會遇到一些人,這些匆匆過客一一喚起Jimmy的回憶。

高考後的那個夏天,18歲的Jimmy在一家KTV打工,遇見來台灣旅行的日本女孩Ami,因丢了錢包,到Jimmy打工的KTV找工作,兩人相識。初相識的畫面:Jimmy正在打籃球,Ami幫他撿起了藍球,陽光灑在兩個年輕人身上,一個是帥氣的陽光大男孩,一個是靓麗的開朗女孩。暖色調畫面,也是于千萬年之中、千萬人之中吧,寶玉與黛玉的初相遇。

Ami會畫畫,把她旅行的見聞都畫在筆記本裡,還幫店裡畫宣傳畫,性格活潑、熱情,赢得了同事的喜愛。兩個年輕人自然而然有了好感,都暗戀對方卻未挑明的那種朦胧,是青春最美的記憶。

許光漢飾演18歲的Jimmy比36的Jimmy更靠近角色。大男孩的陽光、青澀、活潑、腼腆,與清原果耶飾演Ami的美麗大方、清純秀雅可謂珠聯璧合。影片有許多溫馨浪漫的畫面,Ami讓Jimmy騎着摩托帶着她,帥哥靓女臨風飛馳在夜空中,不正是青春的寫照嗎?最甜蜜的事,就是你喜歡的人恰好也喜歡你。

36歲的Jimmy在火車上中遇到18歲獨自旅行的學生,那般開朗、恣意,仿佛看到曾經的自己。年輕人讓他閉上眼睛,待他睜開雙眼,看到白茫茫一片雪景,與川端康成《雪國》那句“穿過隧道就能看到雪國”非常契合。這一美景讓Jimmy想到電影《情書》中的畫面,他也像影片裡一樣對着遠方的雪山大聲喊出“你好嗎,我很好”……影片旋即閃回到18年前。

...


18歲的Jimmy不知怎樣表達對Ami的愛意,同事拿了兩張剛上影的《情書》電影票給他。Jimmy興奮地去找Ami,Ami很高興與他去看了這場電影,一部關于青春、暗戀,美麗而傷感的電影,看哭了Ami。觀影後,兩人興奮地聊天,Ami突然轉身離開,令Jimmy不知所措。Ami比Jimmy年長,給Jimmy的感覺是她有男朋友,年少的他不知如何處理這份感情,時而歡喜,時而憂傷;時而興奮,時而惆怅,甚至上網查怎樣去牽女生的手。許光漢把18歲Jimmy的青春陽光、懵懂羞澀演得似鄰家大男孩,自然親切。《情書》的故事恰好呼應該片情節,美麗而哀愁的初戀,其實也是暗戀,永遠活在回憶中。

雙線并行的蒙太奇結構,今昔對比,台灣與日本對比,不同時間、地點,相似的畫面,不同的情感,此情可待成追憶。

溫馨暖色的台南,冷冽幽美的福島;台灣夏天的紅色天燈與日本冬天的白色天燈;台灣的火車與日本的火車……時過境遷,人在旅途。

18歲的Jimmy在與Ami看過《情書》後,終于小心翼翼牽了Ami的手,各自許願,望着紅色的孔明燈飛向天空,兩人看上去都好開心。多年後,36歲的Jimmy在福島遇見網吧經理,兩人在冬夜一起放白色的孔明燈,望着徐徐上升的天燈,Ami甜美的面容又浮現眼前。Ami撲向他懷裡,鏡頭對準Jimmy,一臉的開心興奮,畫面中隻有Ami的背影。看了後面方知,這是導演埋下的伏筆。

...


Jimmy穿越東京的繁華、鐮倉的浪漫、長野的甯靜以及新潟的遼闊, 終于來到Ami的家鄉福島。旅程中,Jimmy經曆了不同的人和事,每一次的相遇都讓他體驗到不一樣的人生,感受到人性的美好,更深刻地理解活着的意義。

到了福島Ami的家裡,觀衆恍然,原來Ami早已因病去世,而Jimmy在影片開始就知道。這不是懸疑片,這樣的設計卻很能抓住觀衆。倘若平鋪直叙,就是一個老套的愛情故事,36歲Jimmy那條線的電影畫畫,以冷色調為主,Jimmy的臉上更多成穩、凝重,再無當年的陽光。他待在Ami的房間,翻開Ami的日記,又陷入了回憶。原來,Ami一直有病,她隻去過台灣旅行,Jimmy也是她的初戀,唯一的愛。她說自己有男友,在國外旅行,不得不在兩人感情最濃時離開台灣,皆是美麗的謊言。Ami回到日本後,兩人還有過電話和書信,Jimmy得知Ami去世,痛苦一陣後,随着學業、工作的繁忙也日漸淡忘。也交過女友,很快分手。他在遊戲公司開發遊戲,忙于事業,離職後,一直萦繞在心間的那段初戀促成了他追尋Ami的旅程,也是尋找自己的旅程。

看到Jimmy給天國的Ami寫信,不禁淚目。鏡頭再次回到兩人在台南放孔明燈,相擁時,Ami是一張淚流滿面的臉,但Jimmy看不到。影片恰是通過這些細節感染觀衆,迥異于一般的文藝片。

...


影片中還有不少溫暖的畫面:兩人在公交車上用一個耳機聽歌,在電影院裡吃爆米花,在人群中小心翼翼輕輕牽手……倏然将我們帶回青澀的時光。最美的愛情依然是初戀,愛而不得,幹淨、純美。

影片并不是根據小說改編,而是監制張震看了一個做遊戲的博主寫的一篇對已逝初戀的回憶,追尋她日本老家足迹的博客而受到的啟發。不是純粹杜撰的故事更易喚起我們對青春的回憶,抑或,每個人都有那樣一個故事,過濾後的純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