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片子是由三個短片組成的,王家衛的《愛神之手》,還有史蒂文·索德伯格的《平衡》、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的《危險臨界點》三部風格迥異的短片組成。

這個短片都不是那種傳統意義上的商業片,或者更認真點說,三部影片最具商業色彩的反而是以意識流著稱的王家衛的短片《愛神之手》,其他兩個片子更像是一些片段,就像記憶的某個片段,充滿了個人的色彩,通俗來說,我看懂了第一個片子,後面兩個片子好像也沒怎麼看懂。

王家衛的短片《愛神之手》講述了一個風塵女子和小裁縫的愛情故事,雖然現在道德一詞在文藝中是不受歡迎,但是我知道我内心是看不起風塵女子的,雖然表面上假惺惺地表示自己有多寬容,但是省視内心,我真心不會喜歡這類人。很自然,我對交際花華也掏不出多少真心去喜歡,當然對于她,我的寬容度要稍微高一點,那個年代,一個女孩想要在極緻男權中讨生活,必然是需要付出極大的代價,這種代價必然就是出賣身體,出賣尊嚴。

交際花華便是如此。我猜想,是因為沒有其他的出路,就像《大宅門》中的楊九紅,七八歲在尚未記事的年紀裡就被賣給了妓院,但是我想這麼多,也沒有用,這就是楊九紅們的命運,以色侍人,找個男人上岸,而這命運并不是她們的選擇。

華小姐早年在風月場上混得如魚得水,吃穿用度無不精緻,但以色侍人終究不抵歲月流逝,風月場上的男人從來不會在意昨日黃花,華小姐終歸成了年老色衰的棄子,而小裁縫卻一直愛着華小姐,如果說這是愛,我更想說這種感情近似于迷戀,花小姐是小裁縫的性啟蒙者,她不過用一隻手便讓小裁縫成了她的裙下之臣,她不過一時興起的惡作劇,風月場多年的浸染,她早忘了那些羞澀,便用一隻手給小裁縫上了“人生第一課”。

不過讓華小姐沒有想到的是,小裁縫卻因為這節課便對她戀戀不忘,在風月場裡久了,華小姐懂小裁縫的一片心,但是她自己本人卻早就沒有了真心,或者說一件漂亮的衣服都比小裁縫重要。

這場無望的單戀,對于小裁縫而言,不過就是一場美麗的春夢,他甚至不配做華小姐的座上賓客。所以在華小姐落難之時,他竭盡力氣接近華小姐,但是這場愛戀卻在華小姐的疾病中戛然而死。

雖然故事的結局,華小姐在小裁縫的師傅口中最終得到了一個東山再起的美好結局,但是那個年頭的交際花即便做了姨太太,也是另外一種悲劇。這場朦胧的情愛便死在了那個雨夜裡。

影片的另兩個故事與我而言,隔着一層薄紗,是另一種文化的内涵,我很難完整地解讀。我在這裡想要另外探讨一下,影片的個人化和大衆化。

其實在我看來,電影一般大概率是大衆化的産品,畢竟一部影片的制作動辄上白人,即便是一個小團隊,最少也不會少于十人,導演、編劇、美術、服化道,攝影,燈光,制片,缺一不可,電影在我眼裡更像一個工業品,這些團隊就是流水線上的各個環節的負責人,人一多便需要博弈,博弈之後,一部影片便不一定是某人的創意。所以從這個層面上,我是十分佩服那些具有強烈風格的導演的,這部影片毫無疑問便是存在這種強烈風格的特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