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倒不覺得電視劇完全爛尾了,我也不覺得把智多近妖的費可還原成那個賭氣替考的李澤瑞就是洗白。人的一生要經曆那麼多事情,怎麼能都是那些非黑即白的定義。看完了電視劇,随便聊聊吧。

很多人審判高三的費可和何珊,但是大家無外乎都站在現在的閱曆和經驗之上去看那時的他們,反觀我們自己的高中年代誰沒幹過一兩件蠢事,隻不過沒那麼嚴重罷了。即使他們有利己的出發點,但畢竟是孩子,就算那時看來精美的謊言,在成年人眼中也就像家家酒一般。在大腦颞葉還沒成熟到可以很好控制和處理情緒的時候,青春期的末尾,在看似成熟理智的背後,是沖動刺激和不顧一切。

很多人疑惑李澤瑞為什麼要用替考的事情毀掉自己的人生?其實不奇怪啊,意氣風發的高中生,覺得未來和世界一切都是屬于自己的,尤其像李澤瑞這種超級優等生,他真的認為即使自己不讀大學也能混出一片天地。他就是沖動和一氣之下的複仇,他的報複甚至沒給自己留退路。費可為什麼穿着那件球服,因為高考對他來說也是一件重要的大事,穿着喜愛的衣服參加替考,可能也是給自己套上了一層保護殼。如果故事在這裡着重筆墨,戛然而止,這種心理模式不就是“青春殘酷無語”嗎?

在何珊拿到成大錄取,費可因為替考入獄的時候,這兩個人就注定走上了不同的路。他們之間朦胧的情愫在完全不同的社會環境中消散。你會記得你們班留級或複讀的同學嗎?你會找到曾經關系不錯卻高考失利切斷一切聯系的同桌嗎?熙熙攘攘的世界,連成年的愛侶都能走散,何況青春期的少年少女們。

何珊是故意想毀了李澤瑞嗎?觀衆對她的道德要求是不是有點高呢。何珊不是傳統意義上我們喜歡的奉獻型女性,不是那種為了心中的男友會毀掉自己人生的女性,她人生的重心永遠是自己,行動的出發點也是自己,但不是私利是公義。當年是她舉報的嗎?不管怎麼說她都是誠實的說出了自己看到的内容,當年的她可能也想不到後續會有這麼多事。金融社活動,何珊不寫名單,費可的身份一定會暴露,因為學校會嚴查,徐歐有能力憑借家世抽身世外開啟新的人生,但是其他人呢,總有人要出來擔責任。何珊可能樸素的以為隻要她不寫費可,别人就發現不了,隻要她寫了名單,學校不查,費可身份就不會暴露,事實确實是這樣,教務處沒有發現費可的問題,是徐歐自己破防了在所有人面前指責并給費可難堪。自覺高人一等的徐歐,那些仰仗鼻息的金融社成員,每個人都是加害者,所以觀衆隻能指責何珊沒有提供力所能及之外的保護嗎?為什麼愛情就意味着犧牲自己成全别人呢,何況何珊和費可的情愫都沒到愛情的地步。要指責的話,不應該怪徐歐嗎?那個欺辱和踐踏費可自尊的人,他發話,那些普通學生怎敢不從?

徐歐破防的原因,是費可的優秀吧,一個身家背景連學曆都沒有的下層人,竟然可以和他平起平坐,竟然蒙騙了他,甚至自己女友心裡的白月光是這個底層的騙子。突然想到了《紅與黑》中的于連,那個不甘于平庸想要往上爬,最後被判除死刑的美麗少年。既然“你出生的那張床不允許你好高骛遠”,既然“隻有象征戰争的紅血和象征宗教的黑袍”才是向上爬的路徑,那麼于連就另劈一條路出來。徐歐簡直和那些希望判處于連死刑的貴族一樣,不是因為費可或于連真的十惡不赦,而是這些不安于現狀的貧民,竟敢肖想不屬于他們的地位。

費可對何珊的感情不是愛,是一種象征,是何珊替他保管着他意氣風發的青春,是隻要有何珊在,就可能有人知道曾經的李澤瑞比現在的費可還要光彩奪目。考成大的時候,是何珊追逐着李澤瑞;而在大學之後是費可一直在追逐何珊,他想證明他還是能活得很好,即使開局什麼都有了。

從李澤瑞到費可,他一步一步被推到了欺詐師的位置。李澤瑞時期的艱辛不是他的洗白,而是孕育費可的土壤,每一個選擇都是他自己做的,他不願意等五年再考,想用自己的聰明頭腦走一條“捷徑”,他放不下曾經優等生的光環,所以開啟了一場又一場騙局。

他創造了費可,讓榮耀向他俯首。

*人的大腦颞葉功能是情緒控制,在二十多歲才能完全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