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個人驕傲自滿、自高自大、不思進取。不但不與鄰和善,還居高臨下,盛氣淩人,或對人處處防範,拒人于千裡之外,那麼,這個人在社會上會是什麼處境,我們是否願意與此人為鄰?我們會怎樣與這個人打交道?而如果,這個很倨傲的人,家裡又很有錢呢?而又發現,這個人,其實又不堪一擊呢?

國家與人一樣,國家之間相處也與人和人之間的相處一樣,有着很多共通的道理。

當然,曆史就是曆史,處于曆史中的人,是不會有着現代人的全知思維的。

我國古代一直相信“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除了中國,其他都是蠻夷之地,自然要“萬邦來朝“。到了明朝,這個天下之主的思想,已多半是朝廷的一廂情願和自我美化。所謂的“朝貢”,對于外邦,可能主要是一種貿易手段。

...

在這部《朝貢、戰争與貿易》中,作者對明朝的外交、邊貿及滅亡原因進行了全面的分析。

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在應天府(南京)即皇帝位,國号大明,建元洪武。七月二十八日,明軍攻克通州,元順帝偕後宮及太子倉皇出逃。八月初二,明軍攻陷大都(北京)。元順帝退走塞外後,仍自稱元朝,史稱北元。朱元璋派兵幾次出征,雖未完全剿滅,但其内部分裂,已不再成為心腹大患。又經過朱棣又禦駕親征,五次北伐,草原上的蒙古遊牧民族再也沒有當年祖先的輝煌。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朱元璋将當時的多個屬國列為“不征之國”,即不準無故興兵。包括當時的朝鮮、日本、琉球、台灣、泰國、越南、馬六甲、柬埔寨、菲律賓、文萊、斯裡蘭卡、蘇門答臘等。這表明,大明與這些國家或地區有了明确的疆域劃分,且中國不會追求領土擴張,他們作為屬國,按時朝貢。

...

哥倫布

1492年,哥倫布第一次遠航,身上帶着伊莎貝拉一世給印度君主和中國皇帝的國書。當時中國正是明朝第十任皇帝明孝宗朱祐樘在位,又稱弘治帝。哥倫布在航行之前,仔細翻閱過《馬可·波羅遊記》。1519年9月20日,麥哲倫率領艦隊開始了環球探險,1521年4月27日,他在菲律賓的麥克坦島被當地人殺害,9月6日,他的船隊剩下的最後一艘船回到了出發地西班牙,完成了環球壯舉,世界進入大航海時代,而明朝對此一無所知。

正德十二年(1517年)秋天,三艘葡萄牙人的大船出現在廣州城外,鳴炮三響,聲動天地。當時明朝官員稱為“佛朗機人”,但遍查文書,也不知他們到底來自何方。這是西歐船隊第一次叫響中國的大門。經過朝廷讨論後,準許這些“佛朗機人”進行貿易。嘉靖年間,改變政策,驅逐“佛朗機人”,進而與葡萄牙人展開戰鬥。明朝人對他們的火炮威力印象深刻,将這種火炮稱為“佛朗機”。早在四年前,就有葡萄牙人在珠江口屯門做過貿易,但當時單槍匹馬,并未驚動朝廷。

1553年,葡萄牙人以“借地晾曬水浸貨物”為由,獲準在澳門暫時居住。1557年,明朝設立守澳官衙門,葡萄牙人除繳納商船停泊稅外,每年還需繳納五百兩白銀賄賂廣東海道副使。1571年,這五百兩賄銀改成租金,成為定則。

...

《大明王朝1566(2007)》中的張居正

萬曆九年(1581年),首輔張居正推行“一條鞭法”,即賦役合一,按畝計稅,用銀交納。白銀成為主要貨币。在貨币制度上,明初以寶鈔為主,銅錢為輔,但是寶鈔沒有準備金,而又濫發過度,導緻通貨膨脹。嘉靖之後,銀錢通用,大宗用銀,小額用錢,形成銀錢雙本位制。中國白銀産量極低,日本、南美盛産白銀,随着走私貿易的猖獗,大量白銀流入中國。由于朝廷缺乏有效的監管,這些充當貨币的白銀與明朝的财政體系脫節,失去了對貨币體系的控制權,為明朝的滅亡埋下了伏筆。

萬曆三十一年(1603年),占領了馬尼拉的西班牙人高價将當地華人家中的刀全部購去,八月一日,對華人展開攻擊。華人手無寸鐵,逃到山谷之間,西班牙人追殺近萬人,“橫屍枕藉”,隻有大約三百人生還。這場屠殺事件傳至明廷之後,明廷認為華商被殺是咎由自取,竟然表态“姑不究治”。于是,到了崇祯朝,馬尼拉的西班牙當局又一次屠殺了幾千華人。明廷照例無動于衷,鄭成功極為憤慨,準備出動大軍發兵菲律賓,無奈兵未出身先死。

萬曆三十七年(1609年)二月,日本薩摩藩攻入琉球。這時,琉球已經是明朝的藩屬國,早在洪武五年(1372年),朱元璋即遣人出使琉球,将其納入明朝的朝貢體系。終明朝一朝,從永樂至崇祯,琉球共朝貢一百七十三次。日本占領琉球後,由于中國已經禁止日本朝貢和貿易,為了能夠取得中國的物品,日本想方設法隐瞞控制琉球一事,混在琉球的朝貢隊伍中。琉球夾在中國和日本中間,形成二重依附關系。中國盡管對此事心知肚明,為了維持天朝體面,一直到清朝末期,都在對此事裝聾作啞。

崇祯九年(1636年)正月,漠南蒙古十六部向後金朝貢,在沈陽承認皇太極繼承蒙古可汗大統,蒙古各部歸順後金。四月,皇太極稱帝,國号大清。十一月,皇太極發兵讨伐朝鮮,國王李倧親至皇太極面前伏地請罪,交出長子、次子為人質,此後朝鮮成為大清藩屬國。

崇祯十七年(1644年)四月二十四日,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自盡于煤山,明亡。

...

蔔彌格

永曆四年(1650年),皈依天主教的南明最後一個皇帝朱由榔派出傳教士蔔彌格作為使者,前往歐洲,意圖尋求教皇幫助。蔔彌格費心周折,終于取得到了教皇回複,當他再要回到中國,南明小進行已經被趕到了雲南。蔔彌格打算借道澳門入境,但是澳門已與清朝建立關系,禁止他進入,沒有辦法隻好轉道交趾(越南),1659年,蔔彌格病死在交趾與廣西邊境。

永曆十六年四月十五日(1662年6月1日),吳三桂在昆明篦子坡缢殺永曆帝,南明亡。同年,鄭成功收複台灣。

...

《柳如是(2012)》,錢謙益由秦漢飾演,據考證,錢謙益的“水太冷”之說為杜撰

在明代,逐漸形成了在皇權主導下,内閣和宦官相互制約的機制。文官中充滿了黨争,張居正改革中的“考成法”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這種局面,到了明朝末期,把宦官也拉了進來,成了“東林黨”和“閹黨”互相争鬥的格局。崇祯登基後,鏟除魏忠賢,卻仍舊放任黨争。而在南京領着百官向多铎請降的,正是東林黨首領錢謙益。崇祯帝在煤山自缢前,說:“君非亡國君,臣乃亡國臣”。可到了南明,依舊黨争不斷。

...

《柳如是(2012)》,錢謙益雨中率百官迎多铎入城

一場“吳橋兵變”,中斷了中國武器改良的進程。朝廷的麻木與短視,使中國錯過了火藥革命,錯過了軍事革命,錯過了走上現代軍事的良機。

書中詳細講述了明朝的“倭寇”情況,說明所謂“倭寇”,絕大多數是中國人,真正的“倭人”極少,而且大都不居領導崗位。

本書駁斥了白銀造成明朝覆亡的說法,說明了明王朝滅亡的真正原因。

曆史進入大清,天朝傲慢依舊。在經濟政策上,清朝相比明朝,沒有絲毫的改變。終于,1840年,英國發動鴉片戰争,通過堅船利炮,打開了中國的大門。

該如何擺脫中國王朝的“周期興亡率”呢,作者給出了一定的思路。

目前,全球的不安定因素正在增加,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本書的很多内容可以給我們以許多有益的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