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觀衆對每一部藝術作品的欣賞,都是從它所呈現的形式開始的,其次才會分析它的價值内涵。筆者認為,每一件藝術作品被接受者所“欣賞”,需要藝術作品從語言、形象、内涵上都有獨特的魅力。

言、象、意”範疇最早基于先秦和魏晉的“言意之辨”,其中以是莊子的“得意忘言”和《易傳》的“立象盡意”最為著名。王弼在莊子和《易傳》的基礎上,提出 “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盡意莫若象,盡象莫若言。言生于象,故可尋言以觀象,象生于意,故可尋象以觀意。意以象盡,象以言著。故言者所以明象,得象以忘言;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進一步論證了 “得象忘言”、“得意忘象”的藝術表達層次和審美境界。因此,筆者将從《春江水暖》的藝術語言如何鋪叙,藝術形象如何塑造以及藝術意蘊如何寓意,來進行研究。

...

《春江水暖》是顧曉剛的首部影片,電影以杭州富春江兩岸的風景為背景,整個城市為了迎接即将到來的2022年的亞運會而火速改造。在此背景下,《春江水暖》講述了杭州富春江岸邊餘氏家族四兄弟在母親生病後,需要面對的生活考驗,并借由一年四季的冷暖畫卷徐徐展開叙述。導演顧曉剛以多代 人的視角,呈現出中國中産家庭的生活圖景。

一、東方文化的的鋪叙

影片與中國的傳統文化相結合,汲取中國哲學和繪畫元素并應用于電影。六百年前畫家黃公望創作了一幅描繪富春江兩岸風貌的畫作——《富春山居圖》。電影《春江水暖》即以此長軸畫卷為基調展開。電影中的江一放棄國外優渥的環境回到國内,是希望可以研究《千裡江山圖》,圖中卷一描繪的就是富春江兩岸的人像風物志,影片即是在山水畫的散點透視中串聯起人物。

...

影片中使用了幾處長鏡頭來展示生活在富春江的人生百态:其一,是江一和顧喜在岸邊散步,江一遊泳的鏡頭,導演運用了十二分鐘一鏡到底的長鏡頭來展示岸邊形形色色的過客,江邊遊泳戲水的人,散步乘涼的人,通過經過觀看到的是整個富陽人的生活狀态。

...

導演在影片中的 每一個長鏡頭都有着自己的面貌,将鏡頭的表現形式呈現為水墨山水畫的視覺形式,以獨特的構圖方式處理人和環境的關系,在一個景深畫面裡容納更豐富的空間層次;在《春江水暖》中,長鏡頭的處理結合中國傳統長幅卷軸繪畫,基本做到了沒有混雜和跳躍。

...

另一方面,影片對中國親屬關系中“情”進行了深刻探索。中國人常常将天的觀念、命運和時運的觀念用于人與人的交往當中;中國的社會也是一個講究綱常倫理的社會,這就産生了一種不同于需方社會的中國“親情觀”。

...

影片中可以明顯的看到一家人的豐富立體的生活狀态,對其中家庭複雜關系的展示,在時代與城市變遷的背景下展示出溫暖的人情底色。顧喜對精神追求的堅持;老大媳婦一邊照顧生病的婆婆,可是婆婆卻記不住她,卻事實認真細緻的照顧老人;老太太去世後,顧喜和江一回到家庭賠父母散步;故事中的人物無論經曆怎樣的矛盾沖突,最後都會接受親屬關系的鍊接。

...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儒家以親情觀念為基礎擴展為家庭的宗法社會、孔子克己複禮、王陽明緻良知等,都在無意識 中影響着中國人的三觀。導演在影片中敏銳地觀察社會人情百态,用古今融貫的思維關照着當下年輕人的生活現狀。

二、藝術形象的塑造

時間與空間的塑造,都是為主體人物和主體人物所發生的事情所服務的。電影作品中的叙述,如果沒有人物的出現,也就無法叙事。顧曉剛的紀實性風格,不光是從作品中的一幀一畫來展示,還需要大量人物形象的出現。以人物為主體,以事件為線索,以時代發展進程為背景,才可以完成電影作品叙事的全部真實。

電影《春江水暖》的結構有着一個夏春秋冬的四季展示,恰好影片中的老太太又有着四個兒子,每個兒子的性格和人生境遇又迥然不同。影片的開始是老太太的70大壽,一個大家族的家人具集中在一起給老太太過壽,伴随着四個兒子的祝詞的是老太太突然的生病,并以老太太的生病拉開了一副富春江邊的普通家庭畫卷。

...

老太太的大兒子顧有富,經營着一家大飯店,是兄弟幾個中比較富有的人,他每日拎着酒瓶穿梭在不同的包間,看着不同人的臉色,喝着酒,當老大倒在廁所無法自理時,是對汲汲營營的現代城市人的生命狀态的最好诠釋。

金錢的存在并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夫妻二人在為女兒選擇夫婿的問題上,産生了重大矛盾,女兒喜歡的是一個有文采的小學老師,母親中意的是有權有錢的小汪。

...

二兒子餘有路,和妻子靠出海捕魚為生。為了給要成婚的兒子陽陽買一套婚房,夫妻二人買點了自己的拆遷房,用畢生的積蓄為孩子在城市買到了環境優美的住宅。從此夫妻二人漂泊海上,無所依靠。

...

老三餘有金,愛好賭博,遊手好閑。為了給自己患有二十一唐氏綜合征的兒子康康治病,它用盡各種手段遊走在賭場中,掙着兒子的保命錢。

...

老四餘有宏,一個37歲的單身漢。老四是影片筆墨刻畫最少的一個人物。大概是親情、家庭氛圍、婚姻在他生命中的缺席,讓他時時刻刻保持一顆清醒且強大的新心,以缺席的在場的身份觀看着别人的悲歡離合。導演在影片結尾處将最後的鏡頭給到了帶着墨鏡注視遠方的餘有宏。

這些小人物就是憑借着樸實的生活質感和普通人的悲歡離合赢得了觀衆的掌聲,讓每一個人可以在影片中的每一個人身上看到生命與生活的精彩。

《春江水暖》中各不相同的人物形象讓我們深刻的體會到,無論是何種身份地位,都需要理解與尊重。顧曉剛的作品中深刻的體現出來生活中的普通人對愛的追求與堅持,對生活的認真和不妥協;同時透過影片中人物的目光,也深刻體會到了在社會快速變化的環境下,普通人的精神迷失。

三、地域性的空間寓意

黑格爾說:“預見意見藝術作品,我們首先見到的是它直接呈現給我們的東西,然後追究它的意蘊或内容。”筆者有感于顧曉剛導演的良心鏡頭,在它的影片故事演繹的背後,是他的情懷,他的人生體驗。他的電影負載着自己的思想,他的塑造的人物角色傳遞着他的思考。

...

《春江水暖》中承載着政策文化的變遷,社會文化的變遷。為了保障20022亞運會的如期舉辦,富陽在大量的拆遷,影片中大量廢墟建築的呈現正是對曆史的一種表示。曆史在不斷的向前,舊的不斷被破壞和拆除,碎片不斷累積形成廢墟,新的建構正在這廢墟之上。大量的工程建設确實到來了就業活力,知識樓宇起起落落,拆遷與建設,緻使原來的富春江邊的人文記憶變成了往昔。

...

在富陽這個小小空間内并行的新生與毀滅,是曆史意義與價值的的消失,同時也是新的秩序的建立過程。在這種情況下,地域空間與其說是永久生命中的一種進程,不如說是一種不可抗拒的衰落形式。城市在極速發展的同時,也不可避免的讓一些人便的無家可歸,于是他們隻能像老二餘有路一樣,漂泊無依。

故事中的江老師放棄國外優渥的環境,回到家鄉做一個小小的教書匠一邊繼續自己研究《千裡江山圖》和自己的小說創作,他堅守的是中國傳統文化根脈,體會的是中國獨特的人文縮影和足迹。

四、結語

在中國城市化進程和經濟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底層人民生活狀況的湧現是不可避免的。或許在展示幽微的生命和生活時,隻有家庭這個背景才能同時涵蓋生活和生命這些即宏大又細膩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