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看似是個尋常的約會喜劇電影。

皮埃羅和拉拉,一男一女,在酒吧相識,然後開始了第一次約會。

不過正如我們所見,問題很快出現——

皮埃羅不是一個人,是四個人。拉拉也不是一個人,是四個人。

所以這不是兩個人的約會,是八個人的會議。

當他們說"我想要這個",其實意思是"我們當中的多數想要這個"。

當他們說"我改變主意了",其實意思是"委員會重新投票了"。

這種内在的多元化,很誠實。但也很累。

每做一個決定,都要先開内部會議。

理性的聲音說應該謹慎,浪漫的聲音說應該冒險,激情的聲音說現在就要,幻滅的聲音說算了吧。

這些聲音争吵不休,最後妥協出一個行動。這個行動,不是任何一個聲音真正想要的,而是所有聲音都能接受的。

所以,他們做的每一件事,其實都是妥協的産物。

皮埃羅有個上學的女兒,拉拉也到了凍卵的年齡。他們已經不是青少年,不會被單一的沖動主導。

年輕的時候,愛情很簡單。我喜歡你,你喜歡我,我們在一起。

但經曆過背叛,傷害,失望之後,愛情變成了一個數學問題。風險和收益的計算,過去經驗的投射,未來可能的預測。

皮埃羅有個聲音叫安定劑。這個名字很有意思。安定劑本來是用來消除焦慮的,但這裡它代表了失落幻滅的性格。

這說明了什麼?有些傷害太深,以至于治療本身也變成了痛苦的提醒。

每次想要放松,想要相信,就會想起上次相信的代價。

所以,療傷的藥物變成了懷疑的毒藥。

拉拉經常陷入死胡同的戀愛。她的其中兩個内心聲音拉扯最兇,一個叫阿爾法,一個叫朱麗葉。

阿爾法是過去破碎關系的殘留物組成。每個失敗的戀情,都留下一些碎片在心裡。這些碎片不斷提醒她:絕不要妥協輕信,否則這次你還會受傷。

而朱麗葉是永恒的浪漫幻想。不管失敗多少次,她還是相信真愛存在。

這兩個聲音的矛盾,造成了拉拉的困境:她渴望愛情,但害怕傷害。

約會進行得不錯。兩個人吃了晚餐,聊了童年,玩了遊戲。

最後在足夠的化學反應下,親密了。

但深夜道别的時候,兩人都沒有提議過夜。

身體的親密已經發生了,但情感的親密還在謹慎地測試。

過夜意味着什麼?意味着早上一起醒來,意味着看到對方不修邊幅的樣子,意味着從浪漫的幻覺回到現實的關系。

對于兩個受過傷的人來說,這可能是最危險的一步。

但皮埃羅回頭了。他們各自的四個聲音抛開“宿主”,直接對話,并決定一起做點什麼。

這個轉折很重要。原來真正的親密不是身體的結合,而是内在聲音的交流。

當我們允許對方聽到我們内心的争論時,當我們不再假裝自己是一個統一的、完美的個體時,真正的了解才開始。

對于皮埃羅來說,什麼是真實的自我?

是那個理性的教授?是那個浪漫的羅密歐?是那個激情的愛欲?還是那個心灰意冷的安定劑?

或許,真實的自我就是這些聲音的總和。包括它們之間的矛盾,包括它們之間的鬥争。

我們總是想要呈現給别人一個一緻的形象。但真正的親密,可能需要我們展示自己的不一緻。

承認我們内心的混亂,承認我們的複雜,承認我們也不完全了解自己。

這種脆弱性,比任何完美的表演都更有吸引力。

電影的結尾,他們決定繼續約會。冒着再次被傷害的風險。

這或許就是成熟的愛情:不是不顧一切,而是顧及一切之後,

仍然選擇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