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津湖》最大的問題在于理應九個小時的故事都擠在了三個小時的時長内。

影片整體上是好看的,但可能因為趕工的原因,很多細節上的處理不是很妥當。

觀影體驗欠佳的主要有以下三點:

一是開頭沒講清原因,我們隻知道美軍幫助韓國攻打朝鮮,并且已經越過三八線,如果我們不援持朝鮮的話,很有可能聯合軍也會越過鴨綠江,這會對剛成立的新中國造成很大的威脅,于是我們組成志願軍抗美援朝。但為什麼韓國和朝鮮會打起來呢?這個大前提影片沒有給我們,也許制作方默認觀衆都知道原因,也許他們覺得我們無需幹涉其他國家的事情,但我覺得這個哪怕在片頭多加一句朝韓戰争的原因,觀衆也能對這場戰役有更深的理解。

二是結尾沒收好,志願軍全殲“北極熊團”,雷公壯烈犧牲,然後故事戛然而止,開始用回憶錄的形式講述赢下抗美援朝戰役的史實,這與前面兩個半小時營造出來的悲壯感毫無關聯。聽說還有下一部《水門橋》待映,但是官方還沒有消息,如果有的話那就可以解釋得通為什麼結尾倉促,但這樣又會産生一個問題,即長津湖得結尾已經告知了戰役的結局,那水門橋的結尾需要再重複一遍嗎?而且若真有兩部的話,為什麼不直接在第一部的結尾留白,讓大家期待下一部,而是變成如今這樣大家都是在猜測會有下一部的情況。

三是“突兀”的楊根思和冰雕連。這些本應讓人感動的情節出現在結尾倉促的結尾中,像是強加進去的劇情一樣與主體情節不搭,他們本應擁有屬于自己完整且熱血的故事,但因為時長的原因被一筆帶過,甚是可惜。

看到片頭的八一制片廠以及本片的拍攝規模,讓我想起九十年代的大決戰三部曲,那時的特效并不成熟,所有的場景所有的對決都是實景拍攝,也許在情感上沒有如今商業片那般娴熟與深谙觀衆心意,但卻給人一種可怕的真實感,感覺曆史就在眼前。

而長津湖在拍攝手法和角度切入方面都更像一部商業片,好看但沒有那麼真實。并且有上述幾個遺憾的存在,讓影片還達不到“史詩”的程度。如果影片能把抗美援朝戰役當作一個系列三部曲來拍,把三炸水門橋的事迹與楊根思及其他英雄的故事講清楚,再在每部之間有相應的銜接,然後有足夠多的時間對後期和細節進一步處理,也許觀衆在觀感體驗上會更好。

影片雖好,但還可以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