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影片很精彩,巧妙的叙事結構使影片從頭到尾都充滿着懸念,在配樂的烘托和恰到好處的剪輯下使影片更具懸疑感,讓觀衆時刻緊繃神經,直到最後馬明亮在犯罪現場的視頻被監控攝像頭拍下投到公衆場所顯示屏上時,整個故事才松弛下來。

影片在氣氛營造和劇本結構上很有想法,但我總覺得少了些什麼,使得影片呈現出來的效果并沒有達到它本應達到的高度。

...

老李原本是個修家電的,為了攢夠給兒子去黑市換腎的錢便當起了賊,看見道上的朋友留下的記号進入尤老闆家中行竊,可進行到一半的時候,一個穿皮鞋的男人帶着一個女人回來,于是老李忙不叠地躲進床底下,在等待他們離開的時候睡着了。

當他醒來的時候發現女人被殺倒在地上,而皮鞋男正在客廳處理手上的傷口,于是兩人扭打在一起,最後皮鞋男被老李制服,這時不知道什麼時候進入房間的外賣小哥馬明亮從昏迷中醒來,走出房間時被老李發現并将其扣留詢問,于是老李,皮鞋男,馬明亮形成了經典的三人對峙局面。

...

三個男人都是什麼身份?他們又為什麼到這裡來?他們誰是好人誰是壞人?他們說的話又有哪些為真哪些為假?一個個問題随着三個陌生男子的同框逐漸浮現出來。

于是我期待着他們三個陷入羅生門,每個人有着屬于自己的故事,并且這個故事能讓對方和全場觀衆信服,直到通過後續一層層反轉讓觀衆發掘事件最終的真相。

或者發揮本片黑色幽默的基調,來一場發生在殘破小樓裡的《瘋狂的石頭》,用多條人物故事線把人物與事件脈絡縷清,然後多個人物因為各種機緣巧合彙集在這個房間,再将故事線整合在一起,最後通過人物間的互揭面具與吐露真相結束這個荒誕的故事。

...

不過影片并沒有按我設想的劇情走向去發展。

我仿佛知道少了些的是什麼感覺,就是故事段落與段落之間反轉的驚喜度不大夠。

在影片前半段三個人産生對峙局面後,剛開始确實是有通過不斷閃回使這幾個人物和整個故事更加完整,但影片描述的側重點在剛出現的馬明亮上,對其來這個房間前的時間線進行補充和配有一定的情節展開,而對老李和皮鞋男都是隻用一些口述的台詞進行鞏固人設。

即使後面有皮鞋男潛入房間安裝攝像頭并質問尤老闆的片段補充,但那時事件已經明朗,并不能造成足夠的驚喜。

...

在懸疑片中人物戲份的不對等會很容易讓觀衆猜出誰是好人誰是壞人,前期濃墨重彩通過閃回等各種手段描述且看起來人畜無害的角色,往往就是幕後黑手或者最終BOSS,參考《非常嫌疑人》《一級恐懼》,而前期已經将殘暴屬性展露得一幹二淨的角色,後面往往會通過一些反轉來修正觀衆對角色先入為主的印象,達到出其不意的效果,比如一直被誤解的斯内普。

雖然這種結論僅是猜測,影片也不會提前給出足夠多的證據去證明這種猜測,但這種想法一旦出現,後續揭露真相時所産生的驚喜效果便會大打折扣,除非前面一切線索都是故意給的,耍一波觀衆,隻為了最後的驚天大反轉,但影片的後半段并沒有這種讓人驚歎的反轉。

...

從效果來看,影片所呈現的所謂反轉劇情就像是已經有了一定圖案的拼圖,觀衆隻需要獲取影片提供的圖塊後将其放在既有的圖案上,不用過多地思索圖塊放置的位置是否正确。

這就像是最近幾年《名偵探柯南》中的破案模式,展現給觀衆一個案件之後,柯南便開始破案,在一道閃電擊中柯南後腦勺後便想出了誰是兇手以及兇手的作案手法和作案動機,于是開始列舉一堆前面并沒有鋪墊,但是現在突然出現的證據來證明某某某就是殺人兇手。

這樣的推理從邏輯上講得通,但是少了與觀衆互動的環節,成了自娛自樂。

這是一樣的套路,而這個套路之所以一直被青睐,就是因為觀衆與導演間存在着一定的信息差。

導演會通過剪輯隻給觀衆看他想讓觀衆看到的“真相”,這是蒙太奇的作用,也是懸念制造的慣用手法,而反轉就是将觀衆原本看不見的部分展現出來,使其與前面的劇情産生意料之外但又情理之中的效果。

...

這種問題在影片後半段尤為突出,影片從馬明亮誤以為殺死皮鞋男,尤老闆進入鏡頭與老李馬明亮形成新的三人畫面開始進入後半段,而從這一刻開始,影片開始線性叙事。

從尤老闆從衣櫃裡逃出解決女人被殺的初始問題,到販賣兒童的張老闆的出現解決尤老闆選擇在這裡交易的地點問題,再到皮鞋男的女兒出現在被販賣的兒童中解決皮鞋男的身份問題,最後通過皮鞋男安裝的監控攝像頭解決馬明亮殺人的法治問題。

這些劇情都是按照單一時間線發展下去的,而這種線性叙事雖然能讓觀衆更直觀看清發生什麼事,但也會降低反轉所帶來的驚喜度。

雖然後半段也不斷通過閃回來豐富在場角色的“不在場人設”,但那些都隻是填充整個故事的拼圖塊,不能産生拼完圖後發現圖案與最開始構想的圖案不一緻的效果。

...

電影節奏不合理也會削弱劇情轉折之間的驚喜度。

影片故事并不複雜,但為了将時長保持在一個正常的長度,影片在不同角色講述故事時會插入一些相同的鏡頭,用于對該人物的正常叙事,但在觀衆看來這是多餘的。

在懸疑片中,重複鏡頭或者劇情的使用我覺得有兩個作用,一是推翻觀衆在上一個同樣的鏡頭上産生的結論,達到劇情反轉的目的,二是起到對影片補充說明的線索作用,将一部分原先隐藏的細節或劇情展現給觀衆,讓觀衆獲取更多有用的信息去完善整個故事。

而本片很多重複鏡頭僅僅是為了達到從不同方位看同一件事的叙事功能,比如馬明亮被皮鞋男打暈的鏡頭至少出現了三次,并沒有特别的含義,這種沒必要的重複鏡頭不僅不能讓觀衆獲取更多信息線索,也不能起到加深理解影片的作用,反而會使節奏變得拖沓影片顯得冗長,在一部需要時刻繃緊神經觀看細節的電影中會徒增觀衆的疲憊感。

...

好在劇本紮實,氛圍營造到位,演員穩紮穩打,使得影片可看性很強,對于新人導演劉翔來說,是一個很好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