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不懂陕北话,看《拨浪鼓》会少一半趣味;如果你没去过黄土高坡,《拨浪鼓》中刮起的风一定迷不住你的眼睛;恰好,这两样我都具备,所以《拨浪鼓》对我来说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乡音”作品,也就注定这篇影评主观大于客观。
我的老家在榆林佳县,离故事中的清涧、神木都不远,当我看着那辆载满货物的“塬上清涧”颠簸在土路上时,自己的屁 股也会生疼,因为小时候被颠怕了,而小时候我真的见过一辆载满货物的小车挨着村跑,但因为父母不在身边,所以总是站得远远,虽然只是短暂的几年光景,但却给了我进入毛豆内心的窗口,那是一份对于父亲的迷梦,以及自己现实依仗的执拗,他上路的原因单纯的令人心碎,公路尽头的成长随着拨浪鼓的敲击声,一下下打在我的心里。
拨浪鼓这个设定很妙,从看到影片名字的第一刻起我就在思考“它为什么起这么个名”,当看完影片,我会心的笑了,拨浪鼓有两个面,配有两个弹丸,随着转动弹丸会敲击鼓面发出声响,但两个弹丸永远不会击打在同一个鼓面之上,就像苟仁与毛豆,他们的短暂相遇,就如同一段萍水相逢的旅程,旅程中各取所需用以疗伤,结束时各自踏上前路,他们的这一段旅程就如同弹丸击打鼓面发出的和鸣,从起初的不合拍,到最后进入节奏,直至奏出美妙的童声,完美的诠释了他们内心的变化,拨浪鼓这个物件、这个名字选的真好。
影片中的台词不失为一大亮点,当然前提是你听得懂陕北话,特别是苟仁教训吃着泡面的毛豆时的话,让我笑到按下暂停键:“你晓得烧了老子多少钱的东西,四千八百块钱,等于你吃的这方便面两千桶,五百五十把挂面,等于种十亩荞麦的收成,你瞧这加油站的员工,等于他们两个月的工资”....苟仁讲的越来越来气,可幼小的毛豆哪知道这是什么意思,继续吃着他的泡面。
出演苟仁和毛豆的演员都是素人,一个是出租车司机,一个是小学生,正是不加修饰的生活情态,才能把角色刻画的如此动人,谢谢《拨浪鼓咚咚响》,让我开始思念许久未见的黄土高坡,我决定启程,就在这个夏天
《拨浪鼓咚咚响》:萍水相逢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近期热门文章(Popular Articles)
该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命运凝视,过往不再
“生猛疯格”是《大风杀》类型元素中的一个,甚至可以说是不重要的一个,然而,要在档期生存,势必需要一个“卖点”吸引观众眼球,“生猛”被从众多元素中拎了出来,也就合理许多。但,我认为《大风杀》的主基调还是“文艺”(犯罪文艺片),那些杀戮 ...
“拆”字为头 “暖”作尾
抢了手机店的“眼镜”和“大头”一路狂奔,逃至一处老旧小区内,小区的墙面上遍布“拆”字,“拆”有两个意像——摧毁与新生,这就是影片《无名之辈》要描述的小人物的无奈挣扎和末世希冀。小人物的无奈挣扎,遍布命运的捉弄。“眼镜”(胡广生),不 ...
《绿鱼》:当老港片邂逅诗人李沧东
北京国际电影节挑选李沧东的《绿鱼 》(4K)进入致敬片单,对我而言是一个很大的惊喜,一方面,它是我所喜爱的导演李沧东的作品,另一方面,这部充满老港片调性的《绿鱼》,与李沧东诗意化叙事很搭,看它,就像是一并重温了80年代的港片和李沧东 ...
《遗传厄运》:一部不事张扬却余味十足的“慢恐怖”
北影节为恐怖同好选了一部很好的片儿——《遗传厄运》,这是一部不事张扬却余味十足的“慢恐怖”,整个观影过程,前半段像是毫无目的的漫游,追随镜头在女主安妮零破碎的家庭内游荡,一半无趣,一半寡淡;到了后半段,那些寡淡与无趣成了拼凑完整“恐 ...
我们与恶魔的距离~
《看见恶魔》这类题材的作品,大多数情况下会被处理成感官意义上的爽片,金知云显然深谙此道,但他同时又有着更进一步的能力,在爽利之余,还能重重的在观众脑后敲上一锤。故事的主线围绕李秉宪饰演的金秀贤与崔岷植饰演的张京哲之间“猎人”与“猎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