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不懂陝北話,看《撥浪鼓》會少一半趣味;如果你沒去過黃土高坡,《撥浪鼓》中刮起的風一定迷不住你的眼睛;恰好,這兩樣我都具備,所以《撥浪鼓》對我來說是一部不可多得的“鄉音”作品,也就注定這篇影評主觀大于客觀。

我的老家在榆林佳縣,離故事中的清澗、神木都不遠,當我看着那輛載滿貨物的“塬上清澗”颠簸在土路上時,自己的屁 股也會生疼,因為小時候被颠怕了,而小時候我真的見過一輛載滿貨物的小車挨着村跑,但因為父母不在身邊,所以總是站得遠遠,雖然隻是短暫的幾年光景,但卻給了我進入毛豆内心的窗口,那是一份對于父親的迷夢,以及自己現實依仗的執拗,他上路的原因單純的令人心碎,公路盡頭的成長随着撥浪鼓的敲擊聲,一下下打在我的心裡。

撥浪鼓這個設定很妙,從看到影片名字的第一刻起我就在思考“它為什麼起這麼個名”,當看完影片,我會心的笑了,撥浪鼓有兩個面,配有兩個彈丸,随着轉動彈丸會敲擊鼓面發出聲響,但兩個彈丸永遠不會擊打在同一個鼓面之上,就像苟仁與毛豆,他們的短暫相遇,就如同一段萍水相逢的旅程,旅程中各取所需用以療傷,結束時各自踏上前路,他們的這一段旅程就如同彈丸擊打鼓面發出的和鳴,從起初的不合拍,到最後進入節奏,直至奏出美妙的童聲,完美的诠釋了他們内心的變化,撥浪鼓這個物件、這個名字選的真好。

影片中的台詞不失為一大亮點,當然前提是你聽得懂陝北話,特别是苟仁教訓吃着泡面的毛豆時的話,讓我笑到按下暫停鍵:“你曉得燒了老子多少錢的東西,四千八百塊錢,等于你吃的這方便面兩千桶,五百五十把挂面,等于種十畝荞麥的收成,你瞧這加油站的員工,等于他們兩個月的工資”....苟仁講的越來越來氣,可幼小的毛豆哪知道這是什麼意思,繼續吃着他的泡面。

出演苟仁和毛豆的演員都是素人,一個是出租車司機,一個是小學生,正是不加修飾的生活情态,才能把角色刻畫的如此動人,謝謝《撥浪鼓咚咚響》,讓我開始思念許久未見的黃土高坡,我決定啟程,就在這個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