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以前公司搞破冰時,曾經做過一個遊戲。有一根繩子,老師要求我們兩隻手握住兩端,不能松手,不借助其他工具,将繩子打結。

《繼往以為序章》是一部讨論憲法制度如何展開的著作,專業,卻并不難讀。

...

有位美國總統曾評論過,美國憲法對于美國而言就好比一件太小的上衣,如果他從前面将扣子扣上,後面就會開裂。因此,一部基于本國實力政治的憲法,如果真要發揮約束現實政治的功能,對制憲者必須有妥協的精神,以及因勢利導,以小謀大的政治智慧。

...

小奧利弗·溫德爾·霍姆斯,美國最高法院最偉大的大法官之一

美國大法官霍姆斯在洛克納案中曾指出,憲法是為具備根本不同政治理念的人所制定的,這實際上就要求憲法應當是高度抽象的。唯有如此才能具備基本的包容性,才能承擔起比普通法律更加廣泛的團結功能。

江蘇學者費孝通認為,中華民族的主流“是由許許多多分散存在的民族單位,經過接觸、混雜、聯結和融合,同時也有分裂和消亡,形成一個你來我去、我來你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個性的多元統一體”。

...

費孝通

1979年3月,鄧小平在人民大會堂接見時任港督麥理浩。會見結束後,鄧小平告訴這位身高超過六英尺的港督先生:“你如果覺得統治香港不容易,那就來統治中國試試。”

政治是衆人之事,在“星期五”到來之前,魯濱遜所在的荒島是沒有政治的。

作者告訴我們,憲法不是一成不變的,憲法也是有變遷的。

一、在美國的憲法理論中,原旨主義者的目的是尋找制憲者在建國時的原初意圖,與此不符都是違憲,保守派的理論甚至認為,美國憲法的意義隻限于建國時的那一刻,所有的修正案都是違憲。但在自由派學者看來,建國、重建和新政都是憲法意義的生成時刻。因此,憲法必須理解成一種代際對話與多種憲法傳統的綜合。

二、美國憲法史在反複告訴我們,一旦法院将憲法解讀為一種流俗的社會進步理念,那麼往往就是司法遭遇挫折的時候。憲法解釋隻能判斷法律的合憲性,而在判斷是否合憲時,法院隻能基于憲法,而不能根據一種流俗的經濟社會理論或道德進步理念。試圖以自我的高尚理念來置換憲法之罪惡,往往會造成更大的罪惡,因此憲法解釋并不是要去建構一種完美正義的理論。在一個多元社會内是不可能有“完美憲法”的,憲法不可能是一種道德原則的邏輯推演,為了實現共同體的團結,憲法經常要寫入妥協和讓步。憲法必定是一種曆史上确立的規範,而它的效力是指向未來的。唯一不變的憲法規則就是憲法在變,它是一隻在航海過程中不斷修補的船隻。

...

三、憲制是一種曆時而存在的自治,它的成功實踐取決于共同體内每一代人對所繼承憲法的信仰,而這種信仰的生成又取決于該共同體的政治文化中是否存在着可以讓我們共同起來的曆史叙事。

四、憲法被設計去經受漫長歲月的考驗,因而必須适應人類事務中的各種危機。

在這個大衆民主的時代,知識可以改變命運,卻不能帶來權力,也不意味着德性。中國的憲法學者與其說要改造我們的憲法,不如反求諸已,改造自己的憲法觀,“重新發現中國憲法”。

本書包括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方法篇”,包括五篇文章,都在讨論一個問題,就是“我們應當如何研究中國的憲法”。在第二部分的“實踐篇”中,共包括四篇文章,以具體事件讨論問題。用作者的話說:“要親手解剖一隻麻雀,親口嘗一嘗梨子的滋味”。

書中第二部分對具體事例的解讀很精彩,極有啟發,希望能看到作者更多這樣的文章。

...

在書中,作者提到了一部電影,2007年上映的《每當變幻時》,由中國大陸和中國香港聯合制片,講述了97之後的十年間草根階層的故事。十年,隻為讓一切圓滿。

...

本書的封面非常有新意。是重慶銅元局風臨洲的航拍圖。畫面上的建築似迷宮,又如同一個問号,寓意深刻。個人非常喜歡重慶,這是西南地區“法學重鎮”,這個封面是作者給我們的彩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