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喬蘋果

...

電影《編舟記》海報

01

日本人總能把社會邊緣職人的生活拍得豐富多彩,《入殓師》如是,《編舟記》亦如是。

《編舟記》講的是出版社編輯馬締和同事們花費15年心血共同編著辭典《大渡海》的艱辛曆程。從整個故事中,我們能深深地感受到流淌在日本國民血液中的職人精神。

何為職人?即一輩子緻力于某一技藝的人。一名真正的職人,不僅要為自己的技藝和事業感到自豪,他人和社會也因他的技藝而尊重他。不同于中國的匠人,日本的職人範圍很廣,上至天皇将軍,下至商人手工業者,人人皆職人,人人皆有職人精神。

《編舟記》所聚焦的正是一群在文字領域的職人:辭典編輯。

...

辭典編輯部

在故事開頭,我們能看出,在辭典編輯部工作并不是一件很光彩的事情。編輯荒木(小林薰 飾)已經到了要退休的年紀,他選擇離開辭典編輯部,回家照顧生病的妻子。于是,他請求局長村越(鶴見辰吾 飾)選調一位合适的人才來接手他的工作,村越卻嗤之以鼻:「沒人想去編辭典吧,如果有那種怪人,現在的工作肯定也幹得不怎麼樣。」不僅村越,出版社的其他人也都認為編辭典是一份既老土又沒有前途的工作。

...

小林薰 飾 荒木公平

正是頂着這樣的壓力,男主角馬締(松田龍平 飾)走進了辭典編輯部。

馬締低調内向,甚至有些自閉,但卻對詞語極為敏感,做事情一絲不苟。作者在男主角人名上幽默了一把:在日語中,「馬締」的發音與「認真」相同,所以同事叫他「馬締君」,時常會被人誤以為是「認真君」,而這個外号恰好與馬締的做事風格相符。相比做事浮躁且話痨的另一位編輯西岡(小田切讓 飾),馬締确實是接手荒木工作的合适人選。

...

松田龍平 飾 馬締光也

在酒席上,國語學者松本(加藤剛 飾)向我們解釋了為何這本辭典叫《大渡海》的原因:「詞語的海洋浩瀚無邊,辭典是那片大海中的一葉扁舟,人類靠着這葉名為辭典的扁舟渡海,找尋最能表達自己心情的言語,那是找到獨一無二言語的奇迹。獻給想與人關聯、期望渡過浩淼大海人們的辭典,那便是《大渡海》。」這是一段隻有真正把靈魂與畢生精血完全交付與一份事業的人才能說出來的話,因為他已經超脫了凡塵俗世的利益糾纏,懷抱一顆赤子之心,站在衆生的高度來俯瞰一切。

...

加藤剛 飾 松本朋佑

在任何時代的任何行業,松本這樣的人都會成為受後輩敬仰、完美無瑕的理想标杆。

02

馬締是影片主題「職人精神」的主要承擔者,可以說作者把他認真嚴謹的工作風格寫到了一個極緻:為了編辭典,他可以買下書店裡幾乎所有的辭典拿來研究;即使與女友香具矢(宮崎葵 飾)出來約會,他也會随身背着用例采集卡搜集新鮮詞彙;他對用來印刷《大渡海》的紙張手感有着獨特且苛刻的要求;在《大渡海》面臨即将出版的緊張狀況下,發現有詞條被遺漏,他便帶領着編輯部全體人員日夜趕工重新核對詞表,因為他不想讓有漏洞的辭典面世。

...

馬締編輯《大渡海》的過程,也是他理解詞語的心路曆程。松本曾說,《大渡海》是一部活在當下的辭典。因此,想編出一本好辭典,不能隻枯坐書齋,僅靠一人之力也絕無可能,因為詞語要真正與他人發生關聯時才會擁有生命力。影片中,房東竹奶奶(渡邊美佐子 飾)的一番話點醒了馬締:「無法理解别人的感受不是理所當然的嗎……不懂才需要和他人交流,編辭典不是需要使用語言的工具嗎……必須努力與人交流。」

...

渡邊美佐子 飾 竹奶奶

于是,不善與人打交道的馬締開始主動與西岡做朋友,開始主動追求心上人,開始與不支持編辭典工作的局長村越正面交鋒……他所做的每一次改變,都讓他離詞語的真谛更近。

...

「海」是導演石井裕也所強化的重要意象,是松本所提到的「詞語海洋」的具象化。他多次利用大海的空鏡進行轉場,海天顔色的變化預示着情節走向的上揚或下落。

...

...

而馬締做的兩個夢也都與大海有關:第一個是馬締夢到自己站在一望無際的大海邊,海面上漂滿了用例采集卡,他驚惶地沖到海裡去撿,卻被海水吞沒,他在海水中無力掙紮。

...

夢境一

另一個夢是馬締掉進海水中,但他卻安之若素。

...

夢境二

這兩個夢暗示着馬締心境的成長。在做第一個夢時,馬締剛剛進入辭典編輯部,此時的他不僅面臨着工作上的壓力——編纂《大渡海》可能會花去他十年甚至更多的時間,還有人際交往上的壓力——同事西岡開朗善言的性格他完全招架不來,所以,他感到茫然無措。而在做第二個夢時,馬締已經成為辭典編輯部的主編,從事《大渡海》的編纂工作也逾十年。不再為身外之事所困擾的他,已經無限向松本老師靠攏,真正把編纂《大渡海》當作一份造福國民的終生事業來做。

03

除馬締外,幾乎所有角色的身上都或多或少地體現着工匠精神:編輯荒木編了一輩子辭典,手上的指紋已經消失;學者松本源源不斷地為《大渡海》補充着新鮮詞彙,即使身患重疾,心裡也時刻挂念辭典出版的事;愛人香具矢是一名廚師,對刀具和食材都頗有研究……在物欲橫流的時代,這些人站在了浮華與功利的對立面,默默秉持着匠心,擇一事,終一生。

...

宮崎葵 飾 林香具矢

影片結尾的處理顯示了作者對于這份事業的态度。在《大渡海》出版的發布會現場,馬締與荒木各自拿出一沓用例采集卡,相視一笑,然後繼續商量着明天修訂《大渡海》的事。

...

在詞語海洋中的乘舟苦旅永無終點,真正的職人們卻樂在其中。

04

不可否認,《編舟記》是一部過于清新、工整的電影。

...

影片主線是《大渡海》的編纂與出版,在這一條主線中,導演石井裕也隐去了諸多矛盾沖突,将反面力量放至最小化,幾乎所有角色都勤勤懇懇、心甘情願、十幾年如一日地編纂着辭典。局長村越出于利益考慮,原本準備中止《大渡海》的編輯工作,卻在兩個青年員工西岡和馬締三言兩語的勸說下就改變了主意;西岡被調去宣傳部後,也一直在背後默默為《大渡海》的編纂獻策獻力;妻子香具矢在家庭裡仿佛隐形人,對丈夫的事業除了支持外别無他求。這樣去戲劇化的處理方式抽離了電影的現實性,使得故事主線風平浪靜。在我們看來,盡管編纂《大渡海》是一場文化苦旅,卻也順風順水、順理成章。

...

也許作者想借助馬締的故事傳遞出每一位職人心目中最為理想的工作狀态,但叙事上的工整與美好阻礙了電影進一步深挖行業現實性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