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看的時候就極其喜歡就想寫文吹,當時看的時候也記了好多頁筆記,拖到現在也沒空了,僅能寫下大綱以後重看再寫

1.作為在電影技術史上留名的作品,即使認為庫布裡克拍本片僅為探讨這種如畫般精美的影像可能性,這種說法似也已可自圓其說。畢竟本片在這方面的表現是驚異的,同時在各種複雜的光影設計(戶外/室内白天僅一窗/夜間燭光)之外,定景慣用的緩慢縱深運動和很多鏡頭的景别選取,鏡頭高度,以及鏡頭的穩定性等都很有“畫框意識”(以及很難不提從堡壘裡往外的那個鏡頭,還有伯爵夫人在散步時透過樹影看到巴尼和保姆偷情的鏡頭)。同時應注意到巴尼暴起打養子時這個界限時刻時一切上述東西的消失。

2.影片第一部分在風格系統中最主導的鏡頭模式肯定是遠景固定鏡頭中人物從後往前的縱深運動以及以這條縱深線為軸的騎軸對話,而進一步我們要注意到與這些大量戶外的,寬景别,長縱深鏡頭所形成差異的各種鏡頭,例如樹後巴尼決心當逃兵的聚焦鏡頭,例如将軍死去時巴尼背他到一處泥濘的地方時的鏡頭等高深度時刻鏡頭。并且我們還應注意到和第二部分的宮廷部分中以鏡頭變焦,景别緊湊很多的各種鏡頭作為形式的區别。同時最後在兒子過來提出決鬥時,一個人物從後往前的縱深運動以一種獨特的樣式重新出現。

3. 一些值得賞析的段落,本片值得賞析的段落自然是很多的,僅相對開頭部分就有餐桌吃飯潑水發起決鬥那段或和村婦吃晚飯那段(直角公式下的不斷拉近)。但是顯然如果要挑最值得也最重要的我認為肯定是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兩個決鬥,他們本身極其都是設計複雜精妙的,也存在一種形式上和叙事上的對比呼應。

4.本片在旁白外叙述廣度實際上上是較窄的限于巴尼,偶爾涉及一些其他人,也是和當下的巴尼事情聯系較深的,在第二部分則擴展到伯爵夫人和巴尼的養子。而深度和信息明确度在一種常規的比較上是不高的,甚至很多時候台詞也沒有,直接讓位給了存在感很強的旁白,或者說這個宣布着開幕 分節 和落幕的narrator。他不僅是全知的從巴尼的父親開始講述着巴尼的一生,也是超脫的,是一種劇外視點,通過開幕分節落幕的方式講巴尼的人生框在了他的結構之中。他始終帶有一種戲谑的意味,從全片開始的時候對于巴裡父親因決鬥而死的評述的倒裝句式和對巴尼母親追尋“the memory of her departed saint”,這種戲谑的味道就很強。不僅自己持有這種态度,他的這種叙述也構成了一種讓觀衆同樣不要共情而是站在一種置身戲外的角度去觀賞巴裡“注定失敗”的人生:例如在和村婦的一夜溫情後,他諷刺當時這種村婦和逃離士兵的一夜情的普遍。他在第二部早早就下定論巴裡在婚後已不把伯爵夫人當一回事。在巴裡試圖得到爵位時,他評論為巴裡最大的unlucky. 在巴尼面臨喪子時,他似乎落井下石的預示巴尼注定沒有後代,孤苦窮破困的終老。當然這種斷言最直接的表現還是在于所謂第一節,第二節和最後的分割形式和相應的斷言:第一幕 Barry acquired the style and title of Barry Lyndon(這裡用style一詞也實在非常有趣,和1,2點的風格變化分析結合。),第二幕an account of the misfortunes and disasters which “befell” Barry Lyndon。 而在最後,更是一種非常虛無式的總結到,所有片中人物無論生死,好壞,美醜,貧富,“they are all equal now”。作為觀衆,由于影像和片中台詞構成的叙述的上面已經總結的一種局限性,我們依賴于旁白的叙述去理解這個故事,進一步的我們很容易去“相信”旁白或者說受他的态度和斷言所影響。然而實際上影像本身的叙述和旁白的這些态度和斷言始終存在一種矛盾——或者說,在注意到他們之間性質的差異後,旁白更如同對豐盈的影像本身的一種目的性很強的解讀,他無法囊括實際影像所表露的東西,而這種“沖突”最明顯也是我最初意識到是結尾當旁白對于上馬車的巴裡做出最後的悲劇性斷言時,畫面鏡頭在上馬車運動的一半極其不自然得停滞了,但是随後影像仍然在延續,我們看到了貴族宅邸中,早已被斷言發瘋了的伯爵夫人對着巴裡的名字出神的這場戲。在這場戲後所接續的“they are all equal now”是顯得多麼無力而蒼白。而以此為起點,重新審視全片,旁白的許多斷言,特别是和伯爵夫人相關的,(因為無論她和巴裡的感情亦或是她的精神狀态,都被旁白所斷言過,而對她的再現是特别的去語言的,常規意義上低深度的,實際上我們自始至終都距離理解她很遠),都和“they are all equal now”一樣的“自以為是”。(當然談到自然而然又會延伸到很多對于叙事,評論的更抽象,更本質層面的論述了,但是已經超出了我的能力和本文範圍,但是這個角度上的接續論述是很可以想象的)

5.順便當時看完後還查了下巴裡的小說原作,小說原作是薩克雷在19世紀的小說,根據維基雲了下是以一名巴尼的孤獨終老的囚犯的自述口吻,百科評價他的叙述口吻是unreliable的。而在原作中,巴尼是被控殺死了他的繼子而入獄的。我相信這些顯然是和4中提到的本片旁白叙述的武斷有一種的非常有趣的聯系。(現實的孤獨終老的囚犯巴裡對自己的過往的不可信叙述 VS 旁白對于已被再現的巴裡的一生的武斷評價以及對仍在延續的未來的定論)。并且在第二次決鬥的時候刻意選擇空槍,也顯然是刻意對于原作的重大改變點(因為其他部分大體的都是遵循原作的巴裡軌迹的),并且關系到巴裡的結局的改變。

6. 本片的背景音樂的形式變化顯然有極重要的地位,當時看完後和群友也試着拉了下聊了下。但是果然沒有樂理分析能力無法詳細的去聊這方面,隻能提出這個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