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發于 奇遇電影 圖文版

如果不看導演科貝裡澤的前作,或許能夠把握住影片的手法,但一定理解不到影片的主題。這部電影非常之“可愛”,一方面是影片的劇情就像是一個古老的童話故事,講的是一對剛剛一見鐘情的戀人因為被惡魔之眼詛咒而被改變了外貌,無法認出彼此并因此飽受磨難的故事,有很多可愛的(童話式的)奇幻元素,導演甚至還有動用了無所不知、自我反射甚至打破第四堵牆的(童話故事式的)旁白叙事人(特别是開場警告女主角詛咒即将發生的段落,以及狗狗們看球的叙事段落);另一方面則是導演延續了前作中的“有聲默片”手法,不少完全是使用默片技巧的段落(大都加上了默片風格的配樂),以及經常通過旁白而不是台詞來講述故事(作用類似默片中的字幕卡)。一方面利用身體局部特寫的手法讓我明确了他的參考系之一是布列松,另一方面整部影片的氣質又很接近奧塔·伊奧塞利阿尼(或許還有一點米哈伊爾·寇巴希澤)的小曲子風格,有很多令人舒适的閑筆。

理解影片的關鍵,其實在于片中“PartII”的開篇旁白,這個童話故事發生在“世界杯的那個夏天”,但這次世界杯是虛構的,正如這個故事是虛構的一樣——在影片中,擁有梅西的阿根廷隊,在四分之一決賽踢出了5:1的大勝(這個比分在阿根廷的世界杯比賽中從未發生,是的我連這個都查了),并在決賽中3:1戰勝對手,獲得冠軍。除去導演可能是個阿根廷球迷之外(雖說導演主要居住在德國,很可能靈感來源是2014年世界杯),世界杯所提示的,實際上是他在前作《夏天不再重來》中反複在段落開頭旁白中講述的“發生戰争的那個夏天”(指的是2008年俄國入侵格魯吉亞的南奧塞梯戰争)。因此Part II的開場旁白才會講到“這段時間會被未來的人們認為是一段最暴力的時間,而我們同他們一樣,無法理解巨大暴行發生時候人們的日常生活。”對世界杯的記憶,結構性地提示的其實是對戰争的記憶,而這種突如其來,沒有邏輯的“詛咒”,也是“暴力發生時的日常生活”的前提。

當然,不了解這些背景知識也不妨礙享受這部影片,導演把格魯吉亞古城庫塔伊西的夏日,拍得非常美麗,而且影片還有一個特别迷人的迷影指向,最後是電影拯救了這對命途多舛,明明就在眼前卻無法相認的戀人。我其實覺得影片的另一個創意來源是辛波斯卡的《一見鐘情》,這個故事有時也會讓我想起《向左走向右走》。

還有,閑筆好是好,不過影片還是應該再短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