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爾斯的改編我很喜歡。卡夫卡原文是很龐大很繁雜的,有很多心理描寫,包括K對周圍人的看法,對他的厭惡啊,喜好啊,K把一切的東西都在心裡說出來了。

小說劇情上的拖沓——陪神甫走來走去,繞着彎子說一些有哲理的話——都不适合拍成電影。

電影的主題還是很貼近卡夫卡的本意。

就看最後20分鐘的處理。在法的門前的和引子呼應。律師(導演本人)在K的腦子裡放着幻燈片,向他解釋什麼是法。他們反駁,他們對峙。最後K逃了出來,還是在教堂裡。

K的死法有改動,最終卻被炸彈炸死。沒有那句像狗一樣。
(為了諷刺殺人時雙手不沾鮮血嗎

畫家的房子像個籠子一樣。
木闆拼接,一明一暗如同時空隧道。
荒誕感通過連續的房間,不停頓的運鏡做成。



删減:
副經理的同事明争暗鬥
莫名其妙的意大利客戶

——



改編小說最吃虧的地方就是,如果你做的好,我隻覺得你還原,隻是及格線,僅此而已。
如果你不還原,我無情給你差評。

其次是内容。内容好,我覺得是原作者的功勞。内容不好,我覺得你曲解原意。

威爾斯在還原上是很不錯的。荒誕又迷離。内容上的創新是,結合60年代的機械化和異化(不能回答所有問題的計算機;這些機器占這麼多地方卻不使用)和兩次世界大戰的暗示(炸彈而不是冷兵器搏殺)


不足的是,導演想把審判的核心主題《在法的門前》呈現完整,這必定就犧牲了審判其他的含義。
準确會犧牲廣度

基本上沒有違和卡夫卡的設定——這就已經很厲害了

(打四星會不會太嚴格了哈哈哈)

——

配樂

威爾斯用這首阿爾比諾尼的時候還沒想過是僞造的吧
04:15
《Adagio for Strings and Organ in G minor》:http://163cn.tv/0NobV3

1:02:00
K推門發現躲在樓梯下的客戶,大提像窗外閃電一樣劃破真相,逃不出的城堡

——

The trial.所有人都在講英語。都是美國導演演員,但是卻在法國上映。(所以審判在美國是沒過審?)

——

38:00
庭審戲。
安東尼擠上講台,差一點就要掉下來,發表演說。又激情又荒誕。


43:00,49:19
和兩個劊子手的人對峙。

——

[碎碎念]

Tony 終于不演變态/情感障礙啦!但這回除了他沒瘋别人都瘋了

暈倒
太澀了
他在哭嗎
逐漸聲音變大的電子音樂。

一顆解開又扣上的紐扣,和安東尼晦暗的眼睛

1:43:00
半脫外套,靠在床上。
大口喘息
下意識閉眼舔唇
閉眼咬手指搖頭

...
金邊!
...

2023.11.26 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