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裡斯托弗·諾蘭,一個在電影屆自帶“門檻”的男人,一位真正的“時間管理大師”。

這個名字長久以來和那部著名的,被科幻迷奉之為難以逾越的經典的《星際穿越》綁定在一起。但《奧本海默》之後,奧本海默和諾蘭,《奧本海默》和諾蘭,将成為往後多年聯系密切的兩個名字。

...

無法比較《奧本海默》和《星際穿越》哪個更精彩,也不建議非要比個高低。兩部類型完全不同的影片,都是諾蘭在對應類型片的扛鼎之作。

...

細數諾蘭的電影,無論是超英,還是戰争題材片,又或者科幻。大都在神乎其技的叙事手法中增添了許多懸疑的味道。

《奧本海默》也是如此,如何将人物複雜的一生“濃縮”至3小時,而這相比傳統電影更長的時間裡,又該如何把握住觀衆始終保持在一條主線上,并且還能持續不斷獲得新的體驗。

在《薩利機長》中,我們看到了如何通過一場審判,插叙還原故事完整情節的手法。

而《奧本海默》面臨着不是集中在幾天内發生的事情,而是奧本相當漫長且複雜的生活。

一場已成定局的,審判奧本生涯的審判作為影片主線,就此開啟。

插叙,倒叙,操縱時間線對于諾蘭來說已經是信手拈來,在影視飓風的采訪中諾蘭表示,劇本創作時就已經想到了實際拍攝的情況。

整個故事沒有偏離那場審判,在對奧本過往求學,工作的非公平性審查中,舍去了人物早期成長的細枝末節,僅保留做了什麼事,見了什麼人。

...

從他轉變科研方向(從實驗轉向了理論物理),到成為美國首屈一指的核物理學家。諾蘭将“核裂變”視效穿插在其中,以一種“浪漫主義”的手法處理奧本海默和“原子”的關系,巧妙的避開了需要“硬核理論輸出”來佐證奧本是個前沿學者的事實。

但如此一來,本就舍棄了大量人物在學識道路上成長的故事脈絡,若非他是鼎鼎大名的奧本海默,否則這段處理不能讓人信服。如果對于奧本的名聲沒什麼了解的觀衆,那麼在後續的觀影過程中,或許也不能理解奧本強大的影響力。

影片同時也沒有規避奧本在感情上的随意,這位行事自由的大物理學家,和對于政治立場缺乏敏感的聰明頭腦,成為這場審判另一方強有力的武器。

大量的台詞堆疊在一起,需要觀衆能夠快速處理此時正在說話的人是誰,和奧本什麼關系。

這也是本片的門檻之一,好在如果你熟悉歐美電影明星的話,那麼影片中大部分的臉還是能夠認清的。有一衆影帝級的演員為基裡安·墨菲搭戲,至少在表演層次上,這是一部群像無一掉線的優秀電影。

為了能夠讓觀衆更好的厘清正反兩側,諾蘭将畫面設定為彩色和黑白。對應奧本人稱的視角是彩色,黑白則對應劇中唐尼飾演的美國前商務部長劉易斯·斯特勞斯,也是這場審判的幕後策劃。

...

盡管整部影片的台詞量十分飽和,但大多都是發生在焦灼的審判期間和圍繞在奧本海默身上的“關鍵事件”之上:毒蘋果、強烈的思鄉之情、和瓊·塔特洛克的戀情、薛瓦利埃事件、和斯特勞斯鬧翻以及對氫彈的态度。

這幾個事件完整刻畫了奧本海默的為人處世,異常分裂的精神狀态,無明顯政治傾向的自由主義者,大學者的傲慢和缺乏同理心的情感表現。他所具有的人性弱點造成了政敵的出現和一系列在麥卡錫主義背景下形成的莫須有罪名。

在電影中,最後時刻引出幕後黑手的手法并不少見,況且作為人物傳記,曆史是最大的劇透者。那如何将這人人都可查到的曆史内容(影片改編自《奧本海默傳:“原子彈之父”的美國悲劇》)變得險象環生呢?

除了諾蘭的剪輯技法和快速利落的叙事節奏,影片的配樂也稱得上是神來之筆!

《奧本海默》由2019年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憑電影《黑豹》獲得最佳原創音樂獎的路德維格·戈蘭松操刀,也是諾蘭《信條》的配樂。如果還不能稱之為大師的話,那麼《曼達洛人》1、2、3季,《波巴菲特之書》也足以證明路德維格的實力。

影片從一開始就用小提琴拉起深思,悠長高亢的小提琴聲與刺耳的警鳴聲類似,奠定了本片的基調。弦樂快慢的起承轉合之間又将故事的情感拉滿,上世紀那群大物理學們的古典浪漫,對于萬物真理的探索,到後來面對緊迫的時局和政治層面的博弈,路德維格的配樂絲絲入扣。

作為本片最大的亮點,也是每個觀衆最期待的“三位一體”實驗,路德維格在前期營造出十足的氣氛。先是用蓋革計數器經典的低吟(美劇《切爾諾貝利》常用的背景聲,蓋革計數器用來探測電離輻射,通常發出震顫的低頻聲),給觀衆強烈的心理暗示加強試驗前的緊張感。

...

後在爆炸前用宏大的弦樂和重音層層遞進,在長達5分鐘的渲染下戛然而止(原聲帶對應《Trinity》)。此時諾蘭将不同觀測點同時發生的畫面拼接在一起,在震撼的原子彈爆炸後,物理學經典的應用——聲音傳播比光速慢開始出現,随後諾蘭又将不同觀測點聽到爆炸聲音拼接在一起,一聲一聲地回味震撼。

這一段處理不禁讓我想起同樣是在影片上映前吊足胃口的《碟中諜7:緻命清算》中,阿湯哥摩托飛崖跳傘的場景。相比之下,路德維格帶來的配樂真的是把觀衆按在座椅上讓諾蘭在你眼前引爆原子彈一樣震撼。

同樣的,小羅伯特唐尼也在本片中貢獻了颠覆性的表演!

他不再是大家熟悉的鋼鐵俠,轉而自己擡高發際線開始深入政壇。從對奧本海默的欣賞,到同位素出口問題聽證會上被奧本奚落的尴尬但不能表露,再到政治操弄的老謀深算,最後在審查時崩盤的潰敗。唐尼的演技令人折服,這樣一個層次豐富的角色交由唐尼,甚至要比基裡安·墨菲這個表演也非常不錯的主角更加出彩。

...

影片中唯二有着不少戲份的女性角色分别是奧本海默的情人瓊·塔特洛克,戀人凱蒂·奧本海默。且都有裸露的戲份出現,其中塔特洛克的激情戲被讨論的更多,但在審判現場揭露奧本海默與塔特洛克不正常關系的時候,國剪版僅出現了奧本海默的裸露鏡頭以及凱蒂的臉,其實這裡是凱蒂幻想的自己與奧本在審判之下已經一覽無遺,與奧本赤裸發生激情戲份的場景。

這一部分不做過多讨論,但凱蒂被删減的那段确實影響了對于影片表達的判斷。

影片中的女性高光僅有凱蒂在面對質詢時,表現出的鎮定,缜密。反問質詢也讓凱蒂這個角色變得飽滿。

在影片衆多的物理學家中,不得不提的一位就是愛因斯坦。

這個串聯了影片開始和結尾的物理學明燈,在影片中的作用亦如此。

...

而前面提到的彩色和黑白處理,在愛因斯坦這裡形成了交集。斯特勞斯的黑白在猜忌奧本海默與愛因斯坦在非議自己,奧本海默的彩色則是在與愛因斯坦交談後,對于人類将如何使用這把“普羅米修斯之火”的擔憂。

影片到這裡結束。

1954年之後,被宣判沒有叛國但被吊銷了安全許可權的奧本海默失去了參與政治的動力,不再簽署任何重大的反核武器公開抗議活動,也無心再推動核物理發展。

1967年2月18日,奧本海默因喉癌于美國新澤西州普林斯頓市去世,享年62歲。

1980年,曆史學家馬丁·舍溫啟動了撰寫奧本海默傳記的計劃。在此之前,無數科學家試圖為奧本海默平反皆無疾而終。

1999年,專欄作家凱·伯德加入馬丁的計劃之中。最終耗時25年,于2005年形成了一部詳細記錄奧本海默複雜一生的人物傳記——《美國普羅米修斯:羅伯特·奧本海默的勝與悲》。

2022年12月16日,在兩位作者和科學界的不懈努力之下,美國能源部長詹妮弗·格蘭霍姆下令撤銷1954年吊銷羅伯特·奧本海默安全許可的決定。

68年後,奧本海默得到了平反。

...

也許正如影片中表現的那樣,自那一天後,奧本海默腦海中經常浮現原子彈爆炸的畫面。那一天“核裂變”雖然并沒有導緻鍊式反應繼續下去,但如今各國對于“核威脅”的态度已經不可逆轉。

寫在最後:

誠如這篇影評的結構,我并沒有提及70mm膠片的IMAX畫幅帶來的附加享受。因為電影首先是電影,我們首先要讨論電影的結構,反推導演要表達什麼。

70mm膠片最終的成像效果遠遠優于數字攝影,其帶來的細膩畫質和膠片特有的質感為演員的情感表達增加了富有曆史感的魅力。

這是導演的技法,觀衆則應該回歸電影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