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能還原真實的四行倉庫保衛戰,請别抹殺任何一位英雄

前言:

本文在撰寫時查閱了大量資料,結果發現有些資料對四行倉庫保衛戰的部分細節描寫的有所不同,因此文章中若有出入,實屬無奈。關于這部電影的影評部分,在文章的最後一個小節,私認為對曆史進行如此大的歪曲,這部電影是沒有資格談藝術上的事情。但鑒于《八佰》這部電影的影響,還是淺談一下其中的“白馬”。

正文:

在上映兩個月之後,電影《八佰》來到了網絡視頻平台。先前因為這部電影的各種非議,并未于影院觀看,反而是在電影上映的那段時間裡,“被科普”了四行倉庫這段震撼人心的曆史,并于國慶節前去參觀了四行倉庫遺址。

...

說回電影,正如所有的改編電影一樣,《八佰》在開始也表明了“本片源于真實曆史事件”,并附以“待我成塵時,你将見我的微笑”的字樣。

這句話來自魯迅先生的散文詩——《墓碣文》,是魯迅先生在五卅運動之後,受工農鬥争鼓舞而作。文中借由墳中的死屍表達魯迅先生消極陰暗的思想,通過與死屍的訣别表明自己堅持鬥争的信念。用于《八佰》這部電影所要講述的故事,最合适不過。但是......

片中湖北保衛團扮演着什麼樣的角色

電影開畫就是大片大片的麥田,湖北保安團們穿梭在其中。實際上,據調查考據,最後駐守在四行倉庫的414人中,出自通城保安大隊的壯士在240人以上,占了整個“八佰壯士”的一大半。

史料記載,這群湖北保安團成員在開拔當天,湖北武漢各界人士舉行了盛大的送别儀式。一到上海,就遇上了88師最後一次也就是第五次人員擴充。如果真如電影中所表現的那樣,被當做逃兵處置,那麼這支守衛軍還有多少人在參與戰鬥部署呢?

...

甚至還有這樣的台詞:“就是因為你們這幾十萬雜牌軍,國軍才讓日本人打成這樣。”

所以蔣介石的70萬軍隊撤離閘北,這個鍋居然還讓湖北保安團來背?

而歐豪飾演的湖北保安團團員端午,在打掃戰場時發現了四行倉庫下的一條直通蘇州河的水道,并且在一天晚上夥同另外兩個同伴準備從這條水道出逃。可是據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改建策劃人之一、複旦大學曆史系教授、淞滬抗戰專家餘子道所說,四行倉庫下并沒有這樣的一條水道。那麼這部電影如此設計,是要表達什麼呢?為什麼偏偏是湖北保安團的人做這個逃兵呢?

盡管随後端午發現了秘密潛入的日本敢死隊并通報蘇州河兩岸的守衛軍和租界裡的人民,但是單從對湖北保衛團的描寫來看,仍舊無法改變捏造史實的事實。而這僅是全篇最大的捏造,其他地方甚至有過之而不及。

十裡洋場群演吸睛寓意何為

在人物上,除了幾個主要角色之外,對面的租界十裡洋場中還有幾個特寫鏡頭的“群演”。

...

其中包括了上海灘一等一的人物——杜月笙,隻不過在電影中被稱為“會長”。杜月笙在88師五二四團第一營保衛四行倉庫期間,為将士們提供了20萬隻餅。謝晉元為此緻函杜月笙并轉告廣大市民:“最好購買救國公債,或捐助現金,作全國抗戰犧牲官兵之撫恤,以免浪費而切實際。”

...

還有姚晨飾演的“何香凝”,何香凝當時是救國會執行委員、中國婦女抗敵後援會主席。何香凝得知守衛軍們缺乏物資,便号召大家捐資捐物。

她于10月28日奔赴的前線,在租界裡帶領蘇州河岸邊的群衆為八佰将士們鼓舞士氣,并在當晚,何香凝有感而發寫下了一封信。《申報》以“何香凝函緻慰勉”為題原文刊登:

謝團長并轉親愛的八百勇士們:

我在報上看見你們英雄豪壯的氣概,使我感動得流淚,但是等我跑到橋邊,卻又不能通過,隻有靜穆地向對岸注視,遙寄我滿腔虔敬親愛之忱。你們每一個人,都已具備革命精神,犧牲精神,不論是成功或成仁,都可以仰俯無愧了。殉國的将士,将因為你們而愈加偉大,前線的将士,将因為你們而愈加英勇,全國的同胞,将因為你們而愈加團結,國際人士,也因為你們而愈能主張正義了。我已設法送給你們一些救傷藥品和食品,聊表心意。盼你們奮戰。你們每一個人都已充滿了孫總理和廖黨代表苦鬥精神、犧牲到底的精神。

專此敬緻!抗敵敬禮!

何香凝

10月29日

...

唐藝昕在片中飾演了一個關鍵角色,這名角色的曆史原型就是楊慧敏。而楊慧敏獻旗為真,但是如何從租界到四行倉庫,至今仍舊沒有一個确定的說法。其中深夜遊過蘇州河是最具英雄主義色彩的行為,也是最适合作為改編的情節,另有說法是楊慧敏從租界區匍匐了兩個小時到達的四行倉庫。

而全片最詭異的劇情是,數十人為了保護升起的青天白日旗,前赴後繼的在日軍飛機掃射下奮力保持着旗幟屹立在四行倉庫上空。誠然這對于情緒渲染起了非常大的作用,彈幕中一行行的淚目,更加驗證了這樣的設計非常有效。但是有沒有想過,整場四行倉庫保衛戰隻有十餘名戰士犧牲(有些說法是犧牲了9人),難道全部都葬送在此次“護旗”行動上了嗎?

...

實際上,四行倉庫升起青天白日旗确有其事。不過升起的這面旗幟并不是楊慧敏送的,而是後來租界送過來的一面更大的旗幟,前前後後送了不下三張。在當時上海遍地都是日軍旗幟的情況下,能夠升起一面中華民國的旗幟,是多麼振奮人心,鼓舞士氣的一件事。根據“八佰壯士”之一的王文川老先生的叙述所說,當時升起旗幟後,日軍并沒有做出什麼反應,更沒有派飛機前來掃射。

...

當時日軍的大部隊都追着蔣介石撤退的部隊去了,一個四行倉庫值得留下幾架飛機嗎?而且租界就在旁邊,這些重型武器,日軍壓根就不敢使用。

如果把這樣渲染氣氛的時間,用于描寫包括如上所述在租界裡的各界愛國志士,不是更加體現了四行倉庫之外的人們,對于參與這場保衛戰的将士們的關心嗎?而不是過度表現河兩岸一面天堂一面地獄,一面駐足圍觀一面孤軍奮戰。以至于觀衆們對于在租界出現的幾個“大牌”所扮演的角色,絲毫不知道她們存在的意義。

電影或許是一部好電影

回到電影本身,如果抛去這些過分歪曲的史實,《八佰》肯定是今年一部非常出色的國産電影。不僅是因為疫情的原因,還有其對于戰争的刻畫,以及小人物的内心探索,都是現在抗日類影視作品值得參考的地方。

...

電影通過一條蘇州河,将十裡洋場與人間地獄分割,燈紅酒綠的租界與戰火連天的閘北形成鮮明對比。為這場頗顯荒誕的一場保衛戰奠定了基礎。

《八佰》對于四行倉庫保衛戰的基本主線還原的還是很準确的,像身綁手榴彈跳下去阻擋日軍,以及租界裡駐足觀看的各色人等。如果有條件,甚至這場戰鬥都将會被現場直播。而當時充當攝像頭的,就是那些在現場的各國記者。

片中還有一匹與整個場景格格不入的白馬,這匹白馬時而穿梭在戰場中,時而作為“戰馬”馱着歐豪飾演的端午,面對“百萬”敵軍絲毫不怯。而最後這匹白馬也作為謝晉元的坐騎,與謝晉元前去和騎着黑馬的日軍首領進行交涉。一黑一白,将立場在無言中交代。

...

這匹白馬作為跳脫出戰場的存在,給略顯嚴肅的電影基調帶來一絲緩和。又配合戲曲趙子龍的形象,将“誓死抵抗,孤軍奮戰”的四行倉庫守衛軍們的心理描寫出來。這匹白馬設計的很妙,同時也暗示着一種“獨戰的悲哀”(“獨戰的悲哀”又是魯迅說的)。

...

與長刀白馬趙子龍相對應的是,在租界裡還有幾個梨園子弟。他們在十裡洋場中演繹着“趙子龍”的英勇,而蘇州河對岸,人間地獄裡卻在真實上演着這出英雄戲。

在雙方停止交火整頓的時候,鏡頭除了給到對岸的租界外,還有四行倉庫裡的士兵。羊拐,老鐵,老算盤,小湖北等這些“小角色”,影片将他們面對戰争所表現出的不同模樣極為細緻的刻畫出來。雖然他們最終都義無反顧,但是逐漸走向犧牲的過程,才是這群戰士有血有肉的根本。

...

最後的撤退,租界裡戲台子上的鼓聲敲響最後的悲聲,圍觀的人們掀起障礙準備歡迎這群英勇的戰士。在聽到“英軍要繳武器”時,謝晉元又反身回到垃圾橋上,為戰士們打掩護。因為他知道,此次進入英租界,将再也無法上戰場殺敵。

而“繳械”是日軍逼迫英國租界當局做出的決定,并且“八佰”将士們進入租界後就被軟禁了。一關就是5年,期間謝晉元被汪精衛的特務刺殺。1941年底,日軍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争爆發,日軍占領了原本的英租界,将“八佰”将士們拉去各地做苦力。又過了5年,1946年,“八佰”将士才回到上海,在經過長達10年的折磨之後,彼時已經剩下了100多人。

藝術加工還是篡改曆史

《八佰》上映之後,指責聲和支持聲幾乎是持平。對于片中肆意改編的曆史,有些人認為是藝術加工的必要。

誠然《八佰》在電影方面情節非常善于煽動情緒,但是這種建立在極其扭曲曆史史實的基礎上進行的改編,并不能成為觀衆義憤填膺的根由。

電影對于湖北保安團的抹黑,已經不能用藝術加工來解釋了。許多觀衆是第一次了解到這段曆史,并且沒有進一步探究曆史真相,就這樣在一場極其“慘烈”的戰鬥中激發了自己的愛國情懷。這種愛國情懷,真像被苟晶欺騙的善良。

...

但是當我們把主題上升到愛國的時候,仿佛電影怎麼演都是對的。所以我們之後再回憶這場保衛戰,難道印象裡湖北保安團就是無足輕重,中央軍支起了整個戰鬥的嗎?那這和看完《三國演義》就說自己了解曹操有什麼區别?

這種針對大戰場中的一個“小”事件改編的電影,是最不容許對曆史有什麼彎曲的。他們本來就不像大戰役中那些被人銘記的大英雄,為什麼還要在電影中以更“小”的身份出現?甚至不惜背上“逃兵”的鍋。

這部耗資5個億打造的商業片,截止目前已經收獲了31.12億的票房。可以說作為一部商業片,《八佰》是出色的。但是作為一部曆史片,是絕對失實的。我不去惡意揣測導演管虎的用心,相信大家也對他在電影之外的表現有自己的判斷。但是這部《八佰》,請以後不要再說自己是一部還原曆史的戰争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