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利堅女士》海報

我是親眼見證了豆瓣上關于“Taylor Swift: Miss Americana”的譯名,從“美國甜心小姐”變成“美利堅女士”。

且不管哪個才是官方譯名,片名變化的過程本身,倒是體現了這部電影的主旨,就是黴黴的成長,尤其突出“美利堅女士”的“堅”字。

電影的前半部分實際上是一些公衆人物,尤其是明星老生常談的話題,比如經營人設,比如公衆聚焦帶來的傷害,比如做商品還是做自己。

黴黴成名時年紀尚輕,這些問題的困擾大概還會加倍。

...

“六”手連彈

明星在聚光燈下很難百分百“做自己”,這是許多人都明白的。那麼相對客觀的紀錄片,展示的黴黴是否就是真實的她自己呢?

這裡面就有一個無法避免的矛盾,雖然紀錄片已經是電影類型中相對接近真實的創作方式,但它仍有創作的痕迹。

即使人物在鏡頭前變現出來的的确是自己的真實反應,但在後期剪輯中對拍攝素材必須有所抉擇,這就必然會喪失掉一部分的真實。

《美利堅女士》屬于有明顯表達意圖的紀錄片,所以創作者在選擇素材的時候會重點拾取符合表達主旨的部分。

當然,創作者有選擇創作方式的自由,這點無需置疑。

...

窒息

從這部電影的觀感看來,它的創作目的并不是客觀展示拍攝對象的一切,把好的壞的放在一起,讓觀衆自行判斷。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将這部片子當成是黴黴想要對公衆說的一些話,你可以贊成或反對。

影片後半部分黴黴公開支持民主黨,在公衆視角看來,有點“跳反”的意思。

她賴以成名的鄉村音樂,以及早期在公衆場合營造出來的形象,符合許多偏右男性的觀賞習慣,共和黨大概會視她為“友軍”。

...

I don't care

影片一直在講黴黴的蛻變,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褪去了面帶微笑說“謝謝”的美國甜心小姐的外衣,袒露自己真實的性格,還有立場。

而她所需要承擔的最直觀的代價可能就是掉粉。特朗普知道她反對自己後說:“我對她的音樂的喜愛會減少25%。”雖然是玩笑話,但也可以看出黴黴此舉可能帶來的後果。

可是另一方面,以她的地位,表明立場也足夠令她成為一定範圍内的意見領袖。與她意見不合的粉絲也許要經曆一番理性與感性的掙紮。

...

她還是當選了

這倒是給了我一個提醒,平時喜歡一個明星,總是會合理化愛豆的所有行為,這種思維用于追星自然沒多大問題。

但若是對一個大家賦予權力的人有這種想法,就非常危險了,有些國家正是因為打造了一個“全民愛豆”而導緻萬劫不複,比如希特勒。

扯遠了,話說回來,黴黴有表達自己立場的自由,看到片中的她因為釋放自己而獲得快樂,相信多數人都曾在不同程度上體會過。

...

一種視角

《美利堅女士》對黴黴的粉絲來說是一份不錯的答卷,主旨清晰,有觀點有例子,有情感輸出,還有有部分歌曲創作過程的記錄,對女粉們更是一次貼合切身利益的精神鼓舞。

當然也有粉絲提出片中的素材比較松散,不夠上頭。

無論如何,希望“美利堅女士”并不是一個需要每個人付出巨大代價才能得到的稱号,而是人們習以為常的對一個女性乃至一個普通人的看待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