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起來看藝術療愈的電影

第一部:《放牛班的春天》純真心靈的永恒歌唱

《放牛班的春天》是2004年上映的一部法國音樂電影,上映不久票房便成為第一,很是轟動。2005年,該影片在奧斯卡上獲“最佳外語片”和“最佳原創音樂獎”提名。

這影片主要講的是:用音樂來治愈靈魂的故事

《放牛班的春天》是關于教育的影片,有一個管理制度非常苛刻的學校,一個鐵血無情的校長,一位出色的老師。他用詩歌、音樂和自身行動去引導學生和幫助學生,解放學生們的思想,重塑孩子們的靈魂。讓孩子們找到了被愛、被原諒的感覺,最重要的是讓他們找到自尊。

...

影片中随處可以看到以校方為代表的制度和學生内心本質的沖突。正是因為有了對思想的批判和對靈魂的發現,真正的教育才能起航。

音樂治療的本質是通過各種各樣的音樂活動改變來訪者或病人的行為、心理狀态、人格,最終讓其獲得心理的健康。(書中對音樂治療做了很多方面的解釋:音樂治療與音樂教育的區别、音樂治療的作用、音樂與紋狀體、為什麼音樂可以治愈靈魂)

這是一次心靈的洗禮,沒人生本向惡,隻是無情的手把人推向了無盡的深淵。希望可以看到更多的像馬修一樣的老師,也希望我們的孩子們都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

對大部分人來說,一旦産生對美的追求,在追求中就容易産生成就感。而成就感可以提高一個人的自我價值和自尊心。如果通過音樂的方式,潛移默化地讓其建立自尊心、自我價值和成就動機,他就會進一步期待自我價值得到社會主流的認可。


...

第二部:《弗裡達》比鋼鐵更堅硬,比蝴蝶更自由

電影《弗裡達》描述的是墨西哥女畫家弗裡達·卡羅的人生故事。這部電影的導演是美國著名女性導演朱麗·泰莫,她将自己的個性色彩和多才多藝的能力都體現在了這部影片中,使這部影片獲得多項奧斯卡獎提名。

01 在繪畫中,與自己的疼痛相處。

弗裡達的一生都在畫自己。流淚的自己、流血的自己、以殘裂的大理石柱為脊椎的自己、流産的自己:血污的床單,破損的花,嬰兒升上天空。她畫男裝的自己:弄粗自己的眉毛,加重唇上的胡須;畫長發的自己,色彩濃麗,發簪鮮花。畫自己的婚禮,在高大的叠戈身邊,像個小姑娘一樣歪着頭;畫被大地母親和宇宙洪荒擁抱的自己,自己懷中的巨嬰長着叠戈的臉;畫化身為鹿的自己,身上插滿箭簇。在生命的最後幾年,她卧床不起,于是她畫與骷髅一起漂浮的,荊棘糾結的床,畫床上面色平靜的自己。

 弗裡達作品中的自己,從服飾、發型和化妝的變化都代表了畫家在自我形成過程中,對潛意識的調整與修複。這個過程是具有療愈性的。

...

02  用情緒體驗成就自己

她的一生都在流血,小兒麻痹,車禍,手術,流産,暴風雨之愛,背叛。于是畫中的弗裡達也一直流血。叠戈說她的畫冷硬如鋼鐵,精巧如蝶翼,酸苦如生活。她是那些替全世界喊痛的人裡面一個:血淋淋的,痛給你看。

一個人隻有在深深的痛苦中、在安靜的忍耐中、在受挫的掙紮中才能接觸到這個自己。否則,個體隻能膚淺地涉獵一些表面的東西,而難以觸及内在的自己和潛意識内容。而内在的自己和潛意識内容事實上也代表了繪畫治療所涉及的深度。

 她深入自己的疼痛,并将自己的疼痛意象化;她努力将自己的疼痛用視覺的方式呈現出來。但是将疼痛呈現出來的前提就是曾深入地、面對面地跟自己的疼痛在一起。這個過程也是疼痛的化解過程。

她是暗夜飛舞的蝴蝶,将凄美的詩篇描繪入畫。她是自由奔放的烈火,在靈魂 荒原裡熊熊燃燒。

...

03   藝術療愈

 弗裡達靠藝術來升華自己在情和性上的壓抑,她的創作源泉還源自堅定的革命信念,以及向往新生活的态度和獨立自主、不希望成為家族負擔的精神。

《放牛班的春天》是音樂治療,《弗裡達》是繪畫治療。在我們當代人的生活中,藝術療愈不應被忽略。

當我們心有所感而口不能言的時候,藝術是最好的表達方式之一。當我們在生活中感到孤獨和隔離感,甚至有抑郁體驗的時候,不妨與藝術做朋友,它會成為我們最安妥的療愈“夥伴”。

...


我是文文心兒,喜歡生活中一切新奇的事。喜歡記錄生活、記錄故事。喜歡分享走過的旅程、讀過的書、看過的電影、令人垂涎欲滴的美食。努力做一個熱愛生活的人。

其它專題鍊接:

遊記專題

親子專題

故事、随筆

讀書、觀影

感謝耐心看完此文的你,喜歡就幫我點亮左下方的小桃心❤️吧。您的關注和點贊都是對我莫大的支持和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