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最火的劇是什麼?毫無疑問,是許光漢主演的《想見你》。豆瓣評分從開局8.0飙到現在的9.2,可謂奇迹。

...

然而劇未播完,許光漢又貢獻了一部“年度最佳”——《陽光普照》。

說起台灣電影,很多人第一反應是“小清新”。實際上,台灣電影成就最高的,是現實主義題材。聚焦家庭與個體,以小見大,從内到外,窺視整個社會症結。

往遠了說,有楊德昌、侯孝賢等人建立的“台灣新電影”;往近了說,這兩年的《大佛普拉斯》《血觀音》,都同樣帶有濃烈的現實主義傾向與人文主義追求。

而《陽光普照》則是最近新增的一部代表作。在去年56屆金馬獎中,本片一舉獲得了11項提名,被譽為“有史以來關注度最低”的金馬最佳影片,成為當屆最大赢家。

...

影片集殘酷、溫情及黑色于一體,是一場另類的親情和解,一次對于現實的無能為力。

不被承認的弟弟,被期望壓垮的哥哥,口是心非的父親和為愛硬撐的母親,這個家庭如此畸形,卻又如此貼近我們每一個人。

鐘孟宏這次用一個家庭悲劇折射千萬家庭的内部問題,24小時的陽光普照可能就變成了烈日灼人。

經曆了那些巨大失去後,我們才會去珍惜那些渺小的幸福,也才會明白,水清則無魚,人生中的陽光與黑暗是相輔相成的,陽光要有黑暗才能生存,黑暗要有陽光才能苟且。

...

01一種寓言與奢望

電影英文名是《A Sun》,sun諧音son,意思是“一個兒子”。

這巧妙的雙關,既映射了向來偏心的父親阿文,對誤入歧途的次子阿和,發自内心的拒絕與不接受,也暗示了寄托全家希望的長子阿豪驟然離世後,四口之家不得不面對的生活現狀。

片中阿豪從小成績優異,乖巧懂事。而阿和,是個問題少年,後來更是進了少年輔育院。

面對差别如此大的兄弟倆,阿文打從心裡覺得阿和是自己人生中的污點。因此每當有人問起,他總是說自己隻有一個兒子。

但雪上加霜的是,阿豪在毫無征兆的一天,跳樓身亡,讓這個支離破碎的小家再次遭受重創。

此後,當有人問起阿文有幾個兒子時,他還是說一個。因為此時,他的确隻剩一個。

...

駕校教練阿文,常常告誡兒子與學員,

把握時間,掌握方向。

好像隻要這樣就能順利踏實幸福。

但人生不是開車,我們也不僅僅是車或者司機,我們是獨立個體,有自己的想法和情緒,并且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未知和意外。

...

“這個世界,最公平的是太陽。無論緯度高低,每個地方一整年中,白天與黑暗的時間都各占一半。

前幾天我們去了動物園,那天太陽很大,曬得所有動物都受不了,它們都設法找一個陰影躲起來。

我有一種說不出的感覺,我也好希望跟這些動物一樣,有一些陰影可以躲起來。

但是我環顧四周,不隻是這些動物有陰影可以躲,包括你,我弟,甚至是司馬光,都可以找到一個有陰影的角落。

可是我沒有,沒有水缸,沒有暗處,隻有陽光,24小時從不間斷,明亮溫暖,陽光普照。”

這是阿豪給心愛女孩發的“絕筆”,一直以來,他都是個完完全全活在陽光下的人。

他的辭世,沒人能了解,更沒人能真正明白。那麼突然,又那麼順理成章;那麼理所當然,又那麼無從知曉。

從心理學上看,阿豪屬于讨好型人格。滿足父親的期待,努力學習,性情穩定,總是為别人着想。

可把所有的好都給了别人,卻唯獨忘了留點給自己的他,根本無處安放自己的靈魂,他終是被全天不斷的陽光狠狠灼傷,被無處安放的陰暗所傷。

...

片中阿豪說的“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大概是這個具有深度性文本裡,一個極有趣的故事,它出自袁哲生《寂寞的遊戲》。

“捉迷藏”是一個隐喻。砸缸的司馬光和躲在缸裡暗處的司馬光都是真實存在的,且相對對立。

陽光普照時,影子顯形卻又因光的限制變得秋毫之末;而光消失的黑暗裡,沒有陰影卻又把整個世界覆蓋在黑色陰影裡。

阿豪永遠活在陽光普照下,無絲毫陰暗,大家理所當然地吸取光的養分,卻忽略陽光也需要找些陰影躲起來。

正如阿和發出的疑問,

他們都說我很爛,但起碼我還在這裡,可我哥呢?

...

和阿豪一個屋檐下的阿和,是截然不同的存在。或許是為了博得家人更多關注,或許是自暴自棄,叛逆不羁。

哥哥去世後,他回憶道,

他成績好,長得好,他什麼都好。他厲害到這輩子隻做錯過一件事,就是從那麼高的地方跳下來。

此刻,我們才明白:光芒多溫暖,就會多刺眼,如太陽般照亮所有人的阿豪,也灼傷了幼小阿和的雙眼。

阿豪帶小玉探視阿和時,他絕望地喊道,

我什麼都看不到,你知道嗎?

此處也很好地映射了:阿和從小就生活在哥哥一直找尋不到的陰影裡。

...

拖曳着陰影生活的人,固然逃不出升天;生活在陽光下的人,也有其不堪逃脫之重荷;你的陽光,驅不散我的陰霾;我的陰霾,雖然讓我暫時迷失方向,卻也讓我活了下來。

有的人看起來什麼都好,但會莫名其妙跳樓;有的人看起來像亡命之徒,出獄後卻接受父親的角色,還打兩份工。

這個世界并非那麼黑白分明。陽光下沒有陰影是不可能的,陰影中的人永遠得不到光照也是不可能的。

但無論是“陽光普照”還是“把握時間,掌握方向”,仿佛都是一種寓言與奢望,最終無法徹底實現也是情理之中的。

...

02受害者,還是加害人

影片中的母親琴姐,看似是家庭中的受害者。

阿和出事,她獨自承受痛苦,還擔下了照顧小玉及其孩子的責任。

但這也同樣掩藏不了她的自私。小玉的人生本來還有很多可能,卻在她的堅決支持下成為了她家的媳婦、孫兒的小母親,放棄學業成為她的接班人。

可讓一個15歲少女的命運就這樣被安排,真的正确嗎?

她表面上對大家都關愛有加,但實則與大家都疏離到陌生。

如琴姐得知阿豪去世前好幾天沒上課,一臉驚訝地說,

為什麼會這樣?我還是看到他,每天一大早就出門,然後很晚回家。我以為他去上課。

又如丈夫在山頂對她說,

後來,我有整整兩個禮拜沒去上班,你很少管我幾點回來,很少問我去哪裡。

琴姐對丈夫與兒子的不聞不問,或許正是這個家庭親情疏離痛苦,情感溝通出現障礙的枷鎖。她是這個家庭得以維系的紐帶,但同時又可能是這個家庭悲劇的幫兇。

...

琴姐對阿和也是如此。

琴姐探監時,已然知悉小玉懷孕。但看到阿和後,她欲言又止。作為母親的她,終是無法體會阿和的喜怒哀樂,更無法感知他的内心世界。

影片最後,阿和“借”腳踏車時,琴姐雖然有些遲疑,但并未阻止并自然地為阿和“把風”。

琴姐問阿和,

你什麼時候學會開鎖的啊?

阿和自然回答,

媽,這我很小的時候就會了啦。

這一細節,與片頭阿和偷摩托車犯罪的經曆形成巧妙呼應。也從側面反映出,類似的“惡作劇”,在阿和的童年以至少年時期不勝枚舉。但琴姐卻對此選擇了縱容。她關注更多的隻是阿和的生活,而不是成長更不是思想。

阿和用“借”來的腳踏車載着母親,行進在陽光普照的當下。琴姐茫然地盯着刺眼的太陽,陽光透過枝葉的空隙散落下來,複雜的情緒交織在琴姐臉上,善與惡,溫暖與冰冷的界限在此模糊。

...

如果說陽光普照的阿豪是至陽,那麼那個拿開山刀,二話不說把黑輪手砍掉的壞小孩菜頭,就是至陰;

如果說,陽光溫暖的阿豪用死縫合了整個家庭的分崩離析;那麼躲在陰暗處的菜頭的死,則永遠被遺忘在了陰暗的角落,并“成全”了這個家庭的“祥和安甯”。

菜頭是個遊走在陽光之外的底層邊緣人,雖然是反派,但卻不能用“壞”去概括。

他家徒四壁,從小與奶奶相依為命,朋友有需要時他義氣有加,而他有事時卻被抛棄。

...

可即便如此,他還是怕在車裡留下煙味,會讓阿和為難,選擇下車抽煙。

那個在暗夜中抽煙的背影,在靜默中展現了菜頭人性中善良與義氣的光芒。菜頭對于阿和的追讨其實也不是血淋淋的複仇,而更像是被生活打敗後的絕望控訴。

但他最後還是被阿文撞死,隻換了阿和一句,“他是一個總找我麻煩的人”。

他死的那晚,黑暗籠罩大地,大雨如注。他就這樣被丢棄在城市邊郊的荒原地帶,正如當初野草般的瘋長,又如野草般地死去,沒有哀悼,沒有調查,甚至都沒有人在意。

這可能就是菜頭的宿命:暴雨夜砍下黑輪的手,又在暴雨夜暴斃于非命。大雨傾盆,這場死亡被沖刷得了無痕迹,永遠沒有了絕望的控訴。

其實不止是琴姐跟菜頭,影片中幾乎所有的人物都帶着這樣的屬性:陽光夾雜着陰暗,似乎每個人都有說不清的罪與過。誰是受害人,誰是加害人,陽光的同時是否又有陰暗,陰暗是否又夾雜着陽光?或許每個人心中都會有不同的答案。

...

03有些東西是無法和解的,承認它就好

影片表面上是一部關于家庭和解的故事,但自始至終一家四口都沒真正同框。表面的圓滿,并不能掩飾那些終究無法和解的東西。

片中阿文跟兩個兒子,通過一段有着些許超現實色彩的夢境,被聯結在了一起。

阿文夢到了阿豪,阿豪對他說,

就是來看你啊。

走到岔路口,阿豪說,

爸,我不陪你了,我往這邊走。

阿文繼續往前走着,在便利店裡遇到了阿和。一聲久違的“爸”讓他明白,那個自己從不肯接納的次子,成為了自己唯一的兒子。

巧合的是,阿豪也曾托夢給阿和,對他說了同樣一句,

就是來看你啊。

“A sun”離開,“a son”重生,影片在虛實結合間實現了對現實生活最溫暖的關照。

...

阿文在電影中的形象是冷酷、無情的,尤其是面對小兒子時。他希望兒子坐牢,在小玉來家中時大吼大叫,拒絕賠償受害人......

但阿文不是冷酷無情,也不是鐵石心腸,他隻是古闆,笨拙,面對兒子不知所措。

對于溫柔,哥哥和父親有着各自不同的理解,哥哥把好都給了别人,父親不惜犧牲菜頭,來換取阿和的“陽光普照”。

這是一種強烈的、自私的英雄主義。在這種英雄主義下,我們得以窺見這個破碎家庭中被深深隐藏的愛。

...

阿文對他學員說,

難過的事情總會過去,也會被遺忘。

這句話其實也是說給自己聽的,他們的日子要在陽光普照的陰影下繼續過,無法真正和解,隻有承認它,時間或許能療愈一切。

...

影片最後,電影給了阿文送阿豪的筆記本一個長鏡頭。從鏡頭上看,筆記本有被翻閱的痕迹,但上面空無一字。

阿豪雖然感受到了那份濃重的父愛,卻始終無法将其擡起。

其實無論是阿文與阿和的心結,阿文對菜頭做的事,阿文與阿豪的父愛糾葛......

很多事,注定是無法和解的。就像我們必須承認,陽光下必有陰暗,陰暗下也必有陽光,承認它就好。

...

片中每個人物都寫得很好,人物間的張力甚至讓人忘了電影這個框架的存在。

通過人物的塑造,構建出冰冷、陰暗的水缸空間般氛圍,最後又通過人物的轉變,打破水缸,讓陽光照射進來;懸疑式的展開也讓溫情和殘酷都多了層次。

我最喜歡《陽光普照》的,是它不是什麼教人走出陰影,必須和解的正能量電影。它恰恰是在直面黑暗、面對崎岖破碎的人生。特定的故事,就像漣漪一樣漾開到不被看見的陰影處。

生活裡就是有人生,有人死,有挽回不了的遺憾,有無法改變的命運,然後我們承載些什麼,繼續活着。

在焦慮、憤怒和恐懼重重壓在我們心頭的時候,可以看看這部電影。雖然救贖哪怕在電影裡都不是百分百的事情,但我們比較容易知道怎麼去面對歧路縱橫的人生。

有陽光,有陰影,有殘酷,也有溫情,這就是生活;陽光要有黑暗才能生存,黑暗要有陽光才能苟且,這就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