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皆過火,盡是癫狂”,這是有人對《怒火·重案》這部影片的評價。

...

抱着高期待觀影過後,雖因一些三觀上的瑕疵,略感可惜。但也不難理解,影片能在本就不算火熱,又在疫情反複下的暑期檔突出重圍,産生一點熱度。

一方面,是因為疫情複工以來,及格的院線動作類型片,比較稀缺;另一方面,近五六年來香港導演投身“新主流大片”,經典港片的極緻、癫狂與過火,反而與大家分别太久。

這是影片受歡迎的原因,也是讓人感動和感傷所在。

...

這部影片具有懷舊的港片橋段、經典的“雙雄”人物關系、酣暢淋漓的打鬥場面。但從主題上說,它是一部更加具有當代意義的港片。 

因為它颠覆了以往大多數舊港片,專注于警對匪的向外沖突,而是把矛盾集中在警局内部的黑白分裂。并纏繞着一條清晰的社會食物鍊,也折射出中國式人情社會,那細思極恐的兇險和複雜。

...

阿敖是劇中的反派,但他這個角色,恰恰是全局最極緻立體的。

他曾是警署的明日之星,在一場富豪綁架案中,上司為了邀功,默許他濫用私刑。出事後,承諾保他的上司,沒有兌現承諾;被解救的富豪,對他漠不關心;好同事加兄弟的邦主,沒有為他說一句善意的謊言。最終,使得他迷失了正義的方向。

于惡,他是暴力執法的惡警察;于善,他又是執法過界的失職人員。與其說,他的尴尬處境是更高層領導的腐敗貪婪所緻,倒不如說,他是被正義雙方皆抛棄的可憐人。

而這也正如影片中提到的:

“世界上不是非黑即白,還有灰色地帶。”

...

一件惡劣事情的發生,總要有人來承擔這個後果,阿敖成了整個行動的替罪羊。而他與警察和毒販進行火拼時戴的頭盔,也仿佛在暗示我們,這群人有着比殘暴惡徒更多的面向。

歸根結底,再狠的人無非都是金錢和權力的玩物。劇中兩位主角,阿敖和邦主,都是這種社會秩序階級中的一員,他們看似是執法者,其實都處在權力結構的最下層,隻是上層意志的執行者。

面對不公與黑暗,以阿敖為首的惡徒的行為動機也不是欲望,而是憤怒,是對不公現實的複仇。

...

影片中,他反複強調:

“誰出了問題,連老天爺都不給面子。”

事實上,他也是這麼做的。哪怕是兄弟,一旦出錯,手下也絕不留情。表面上看,是他的暴徒性格泯滅了他的良知,實際上,在整個事件當中,又有誰給了他面子?

是曾經承諾保他們的警隊高官?是被營救出來後,過河拆橋的資本家霍先生?還是所謂清高的“程序正義”維護者,卻直接斷送了五人人生的邦主?

都沒有。而他本身也并不屬于惡,是所謂正義一手造成了如今的惡。

...

影片最後,阿敖還是輸了,無數槍支的紅點瞄在阿敖身上時,就像星光灑在他身上。

人來這世上走這一遭,不是為了黑或者白,而是為了穿透黑和白,重回完美平衡的狀态。如果人生已無路可退,那麼這恰恰就是他最好的歸宿。

...

縱觀整部影片,阿敖是個不折不扣的悲劇人物,他就像一把刀子,重重插進了腐敗的官僚主義之中。他的高光時刻或許,就是最後那二十分鐘的大戰,沒有一絲拖泥帶水,但影片的三觀雙标,也在那一刻體現地淋漓盡緻。

“如果那天選擇去追可樂的人是你,我們的命運會不會反過來?”

這是阿敖,對邦主這個自命正義的人,提出的靈魂一問,更是對不公命運的發問, 不過顯然邦主也回答不了。

我們常說的倫理道德是一個集體概念。對于個體,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把道德标尺,有時與社會主流道德觀相左,卻不一定是絕對錯誤的。

邦主作為一個好警察,剛正不阿,他的标尺與社會主流道德觀基本吻合。從這個層面來說,他是白的。

但即便剛正如他,也會犯下錯誤。畢竟凡事不是非黑即白,有很多人不理解的選擇,其實是因為别無選擇,而當你站在同一場景下,你才會感同身受。

...

當邦主妻子被劫持,得知隻有綁匪脈搏停止,炸彈才會停止計時時,他護妻心切,哪怕要付出或被革職的代價,也毫不猶豫地朝準備向歹徒開槍的警察開了槍。

甚至在被調查時,不惜打出感情牌,但對自己的行為錯誤與否絕口不提。

那一刻,為了堅定原則,而在法庭上堅持不說謊的正義形象徹底崩塌。當其他隊員沖進來說“我們是一隊的,有事要一起承擔”時,也正好與當初被所有人抛棄的阿敖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

說到底,邦主是幸運的。

因為同事沒有受到傷害,所以他可以秉持着自己堅信的善惡标準,繼續生活下去。可阿敖偏偏被牽扯進了上級的算盤裡,釀下大錯。

何至暴烈、怒火于此?

你以前是誰不重要,你不能是誰很重要。世界上也沒有那麼多的感同身受,不過是命運沒錘到你罷了。

影片結局站在法制勝利的一邊,這是與時代同步的選擇,罪有應得沒有錯,但錯誤的開始,到底在哪?

影片中的兩人,他們一個為了堅守法制拼命,一個為了蔑視法制拼命,這是他們兼具善惡兩面灰度的原因,而邦主的雙标三觀恰好解釋了這場悲劇。

不過我們也要明白,阿敖不是隻能變惡人,他是有選擇的。

遇到不幸,怪命運和怪制度都是容易的,但也不要忘了性格決定命運。在無法憑借一己之力改變的環境面前,作為自身應該如何選擇善惡,仍舊是一個需要叩問的實際問題。 

一念天堂一念地獄之間,阿敖沒有反思身份和立場,正如他的名字“邱剛敖”一樣,一意孤行,義無反顧,最終被困在環境帶來的焦慮中,逐漸走向虛無。邦主也難逃雙标三觀下的正義追責,那份感同身受。

惡意是因為被善意傷害,善意下也會包裹着惡,這就是人性。好在,看完電影,你依然熱血沸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