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1979年2月,流亡國外的伊朗宗教領袖魯霍拉·穆薩維·霍梅尼回到伊朗,領導了伊斯蘭革命,同年4月1号,宣布成立“伊斯蘭共和國”,徹底推翻巴列維王朝的統治。

可是美國不顧伊朗當局的抗議,準許巴列維赴美,名義上治病,實為藏匿,令霍梅尼對美國政府十分仇恨,也激起了伊朗人民對美政府的不滿,他們在美國駐伊朗大使館前示威,要求美國交出巴列維,讓伊朗對其進行審判。

...

11月4日,在伊朗首都德黑蘭,成百上千的伊朗人民與軍隊在霍梅尼的支持下,占領了美國大使館,抓走了52名人質,讓美國交出巴列維。與此同時,六名大使館工作人員趁亂逃出,并躲在了加拿大大使的家中。

雖然大使館的機密文件在政府軍沖進大使館之前已經全部通過碎紙機銷毀,但是政府軍讓平民們将碎紙條進行拼接,發現有六名美國人不在人質當中,于是全城搜捕這六名美國人,按照當時的局勢,如果被找到必死無疑,營救這六名人質的行動迫在眉睫。

...

美國中情局CIA任命一名精通僞裝技巧的特工托尼門德茲負責此次人質營救任務,在否定了諸如假扮外語老師、騎自行車偷溜等方案後,門德茲想出了一個更難以置信的方案。

他決定将自己僞裝成一名加拿大籍的電影制片人,謊稱準備拍攝一部電影,且需要去伊朗取景。到達伊朗後,将僞造的加拿大護照送到六名人質手上,讓人質們僞裝成劇組人員,跟随他一起飛往加拿大再回到美國。

雖然這個計劃也是天馬行空,但是可操作性比其他的方案都強,算是矮子裡拔高個,當局便同意了這個營救計劃。

...

為了使這個方案看起來更加真實,他找了自己的好萊塢好友萊斯特和約翰錢伯斯,前者是好萊塢的制片人,後者是《人猿星球》的化妝師。

他們挑選劇本,制作海報,并大肆宣傳,讓人們都相信他們準備籌拍一部将在中東取景的科幻電影,而影片名字即本片的片名——《Argo》。

...

一場營救人質任務正式展開,門德茲隻身一人前往伊朗,與六名人質碰頭,讓他們牢記自己僞裝的身份,以免受盤問的時候暴露真實身份。

最後帶領人質們前往機場,雖然一路險象環生,但最後依然有驚無險地坐上飛機,離開了伊朗領空,營救人質任務順利完成。

...

02

看到這裡,展現在觀衆面前的是一部标準的好萊塢式的政治驚悚片,節奏緊湊,懸疑設置得當,不過也僅僅如此。

如果這類影片看得較多,情節也都能猜出個大概,雖然好看但是能留給觀衆回味的内容并不多。

直到片尾把六名人質與其他角色及其飾演者的對比圖放在銀幕上,才讓影片的震撼性上升一個檔次。

原來這麼離奇的事真實發生在我們現實生活中。

...

這是一種很神奇的體驗,往往看這類情節緊張的劇情片,隻會給人留下觀影時的緊張感,而故事本身距離我們太遠,結束了也就結束了。

就像最近重映的《阿凡達》,後半段人類與潘多拉星上的族人大戰的時候高潮叠起,看得讓人甚是緊張與興奮,不過電影結束後,觀衆也就從阿凡達的世界中抽離出來,因為影片差了一些真實感,難以拉近觀衆與影片的距離,除了3D效果的确很真實。

而像逃離德黑蘭這樣改編自真實事件,再将影片演員與其扮演的真實事件中的人物進行展示,仿佛像是一根連接着現實與虛構的一條線,将看似虛無的電影世界映照到了現實世界,更具真實感,也讓觀衆恍然大悟,原來藝術來源于生活是真的,生活遠比電影來得要離奇。

...

春節檔冠軍《你好李煥英》也是如此。當初沖着高口碑去看,不過說實話其實影片質量沒有想象中的好,但是情感太真摯了,特别當最後賈玲将自己的母親李煥英女士的照片放在結尾處時,立馬就繃不住,一種真實感撲面而來,拉近了影片與觀衆的距離,再回想電影中的情節,一幕幕就如同發生在自己身邊。

03

當然,電影有意無意也會對情節進行戲劇性的處理,不是僅做記錄的紀錄片,真實如《吉祥如意》在《吉祥》篇章也是有情節安排的。

《逃離德黑蘭》雖然改編自真實事件,但在一定程度上對其進行了美化,成了一部美式主旋律影片。

...

比如曆史中11月4号沖進美國駐伊大使館扣留人質的是幾百名學生,而影片則在這群學生中加入了一些軍隊,當真刀真槍出現時會使電影更具沖突性,也使得營救逃亡的幾名人質的任務更加迫在眉睫。

在影片最後機場逃生戲時,門德茲一行人通過配合騙過了駐守在機場的伊朗軍隊準備登機,當伊朗軍反應過來時,準備追擊門德茲一行人。

...

這時導演采用好萊塢大片中屢試不爽的交叉剪輯,将營救任務推到了最高潮。一邊是驅車狂追氣勢洶洶的伊朗軍,一邊是剛上機場擺渡車準備登機的人質們,兩邊都在與時間賽跑,形成極具沖擊力的對比。不過在真實曆史中,并沒有這場扣人心弦的機場追逐戲。

這些虛構出來的情節沖突也使得當影片上映後,伊朗當局認為其是在歪曲曆史,醜化伊朗國家和人民,更是宣稱要拍攝一部名為《總參謀部》的伊朗影片,講述20名由伊朗革命者移交給美國政府的美國人質的故事,并稱其完全準确地描述曆史,而不會像逃離德黑蘭那般缺乏正确的曆史觀,雖然至今該影片還未推出。

...

抛開政治問題不談,導演本阿弗萊克(對,就是正義聯盟中的蝙蝠俠)本意是拍出無私且善良的托尼門德茲的故事,并不是國家間的陰謀論。

影片在背景上也隻是對時局進行了介紹,沒有對兩國間的關系展開評論,而把鏡頭放在了門德茲和六名人質的身上,所有事件改編隻是為了推動劇情發展以及讓影片更具戲劇效果,這點也是讓本片隻能成為一部不錯的好萊塢主旋律片而已,至于其獲得了當年奧斯卡最佳影片和最佳改編劇本,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其基于真實事件改編的震撼性和愛國主義情緒的強烈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