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阿開

圖:網絡

影片《贖罪》由喬懷特執導,詹姆斯.麥卡沃伊、凱拉.奈特莉等主演,于2007年在英國上映,改編自伊恩.麥克尤恩的同名小說。

影片是采用一種簡單的、平鋪的叙事結構,但其細膩的描述、舒緩卻略顯憂傷的音樂、無奈無助的凄美愛情故事,卻把人帶入了濃濃的哀傷之中,仿佛走進了那個時代、那個鄉下莊園、那個故事,與他們一起經曆着那段煎熬的日子。

...

故事發生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一個英國鄉下莊園,古樸的城堡、碧綠的草坪,風流倜傥的青年在遠處打理着莊園、漂亮的兩姐妹躺在草地上聊着天......

這是一個炎熱的一天,一個再尋常不過的日子,卻發生了一些不尋常的事情,從而改變了三個人的一生。

莊園主的小女兒布裡奧妮完成了她的劇本,急匆匆地跑去告訴媽媽,并着手開始排練。不得不說,這是一個聰慧、想象力豐富,不過略顯神經質的女孩子。

莊園主的大女兒西西莉亞和管家的兒子羅比在一起說着什麼,她愛着羅比,但心裡又對他的出身有所顧忌,羅比辛苦地愛着西西莉亞,卻又捉摸不透她的心思。

羅比想幫忙給花瓶裝水,争執間不慎将花瓶打碎并掉進水裡,氣急之下西西莉亞脫了外套跳進水裡去撈打碎的花瓶,羅比呆呆地看着,本是戀人之間的小小插曲,卻被布裡奧妮無意間看到。

羅比想寫封信表達歉意,卻總感覺詞不達意,寫完後委托布裡奧妮轉交姐姐,誰知這封少兒不宜的信被這個敏感的小女孩偷偷看了。随後,姐姐和羅比在書房的一切又被這個女孩兒撞個正着。

晚飯時,發現在家做客的雙胞胎不見了,于是大家分頭去找,一個不堪的場面又被這個敏感的小女孩兒看見,表姐勞拉被人強暴。

“你是知道是他?還是你看到了他?”,面對警察的詢問,布裡奧妮堅定地回答到,我親眼看到就是羅比。

由于小女孩的證詞,羅比蒙冤入獄,由于出身卑微,沒人站出來為羅比說話,大家也都相信小孩子的話,因為小孩子大多有顆純真的心靈。

二戰爆發了,在度過了兩年半監獄生活的羅比決定上戰場,因為這樣便可以洗清自己的罪名,卻又不幸因為敗血症死在敦刻爾克大撤退的最後一天。西西莉亞為了羅比的事情和家裡徹底斷絕了關系,去醫院做了護士,後來死于炮彈引發的下水道坍塌。

一個小女孩當年不負責任的證詞徹底改變了三個人的命運,她雖然活了下來,卻也生不如死,因為活着的每一天都在贖罪之中。

...

别離

羅比上戰場前和西西莉亞在咖啡館匆匆一見,西西莉亞流着淚說,“come back ,come back to me.”(回來,回到我身邊),這短短的一句話卻是羅比活下去的唯一信念。

“故事會繼續,我們的故事會繼續,我一定會回來。”羅比說,“我會再一次穿上最好的西裝,帶着對人生的承諾,昂首闊步穿過灑滿夕陽的薩裡公園,我們的故事會繼續。”

“我朋友在海邊有個房子,說等你下次休假回來的時候,我們可以借住一下。白色的牆壁,藍色的窗框。”西西莉亞告訴羅比,并給了他一張這個海邊小屋的照片,說在外面的時候可以有點盼頭,這張照片羅比一直揣在胸口。

命運造人,眼看就要回家,有情人就要相聚,羅比卻因敗血症死于敦刻爾克大撤退的最後一天,死時手裡還緊緊地攥着那張海邊小屋的照片,雖活着不能踏上歸途,死後的他一定是魂歸故裡了,帶着他的承諾,“我會回來,尋你、愛你、娶你,挺起胸膛、堂堂正正地生活下去。”

羅比死于1940年6月1日,西西莉亞死于同年10月15日,也許在得知了羅比的死訊後,西西莉亞也是生無所戀,死亦無所畏懼了。

真的希望影片《源代碼》提及的另外時空真的存在,羅比和西西莉亞正幸福地生活在那個時空裡,西西莉亞穿着那條絕美的綠色露背長裙,羅比穿着他的那套最好的西裝。

...

緣由

布裡奧妮隻是看見了一個逃跑的背影,并不能确定是誰,為何一定要指認羅比為嫌疑犯呢?布裡奧妮,這個天性敏感、早熟的女孩子悄悄地愛上了羅比,她在有意無意地關注着羅比的一舉一動,甚至曾不顧生命危險跳進湖裡看羅比是否會救自己。

“你怎麼會做如此愚蠢的事!”

“我隻是想讓你救我。”“我很感謝你救了我的命,我一輩子都不會忘記。”

這個小女孩已經掉進了愛情的漩渦,隻是自己還沒有意識到而已,她的内心其實是慌亂的,一如片中那個鑽進房間又出不去的到處亂撞的蜜蜂。看見了姐姐和羅比的小插曲,以及那封該死的情書,心中美好的東西瞬間坍塌,她的内心頓時發狂了,此時理智早已失去了意義,愛之深,恨之深。

羅比和姐姐的死成了布裡奧妮心裡永遠的痛,她意識到是自己的妒忌和任性釀成了這個悲劇,而這個悲劇注定要用一生來償還,無法去愛、被愛,無法解脫。

這部小說斷斷續續寫了幾十年之久,因為要重新揭開心頭上的那張疤痕、坦白自己造下的罪孽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可以說這是布裡奧妮的第一部小說,也是她的最後一部小說。

...

贖罪

在認識到自己的罪過之後,布裡奧妮開始用自己的方式贖罪,她沒有去劍橋讀書,而是選擇了去了一家醫院做了護士,想通過做一些實際的事情來彌補自己的過失。

她找到姐姐,自知罪孽深重,不求原諒,隻是想通過修改當初的證詞還羅比一個清白,然而經過了太多磨難終于團聚的姐姐和羅比都拒絕原諒布裡奧妮。

小說終于問世,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布裡奧妮說,我活不了多久了,我得了一種血管性癡呆病,大腦會停止運轉、不能說話、喪失記憶。在叙述病情時,她的臉上居然帶着一種解脫般的微笑,失憶對她來說也許是一種最好的解脫方式了。

布裡奧妮說,在創作過程中得到了所有事件的第一手資料,包括那些沒有經曆過的,但坦白事實是相當殘酷的。

而這個殘酷的事實就是,當時膽小的她當時根本沒有勇氣去見姐姐,那個向他們坦白的場景是虛構的,所以,姐姐和羅比一直沒有機會獲得他們一直期望的團聚。

這個虛構的場景是布裡奧妮親手把自己推進了罪惡的深淵,年齡小并不是可以做錯事的借口,這是她對自己無情的控訴和自責。

“在書裡我給了他們一生都在渴望卻沒有得到的東西,我認為這不是軟弱或者逃避,而是人性的最終關懷。我給了他們幸福。”布裡奧妮在談及更改了姐姐和羅比死亡的事實時如此解釋。

如果說物質不滅定律适應一切場合、一切事物,不論是物質上的還是精神上的,那麼布裡奧妮的确是用自己一生的幸福來償還當年的“罪孽”,她無法再去愛人,更無法去接受他人的愛了。

每個人都有可能犯錯,一些無足輕重的小事往往會随風而逝,事後不再追究,但在一些原則問題上卻是來不得半點馬虎。不知情而為之雖可惡但尚情有可原,明知不對卻又刻意為之,事後又找來種種借口加以掩蓋,這種做法實在是自作孽不可活。

縱然是表面上不承認自己的過錯,但夜深人靜之時,自己的所作所為卻會在腦海裡突然閃現,揮之不去,内心深處也會深感不安。當然,一些無德之輩自是不在其列,因為他們已是無可救贖之人。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當真是求得良心安甯的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