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最近過的好嗎?
“出來工作一年了,2020年疫情期間斷斷續續換了好多份工作,一直找不到喜歡的,隻能先幹着眼前的工作”;“公司的新媒體運營妹子長得挺好看的呀,但是我一個程序員長得不好看還矮,一直不敢向她表白”;“大專畢業一年了,看着以前的同事通過專升本考試,我也想提高自己的學曆,可是現在還有機會嗎……”
我想大多數的年輕人的生活裡都有類似的經曆或者心理矛盾吧。
生活過的怎麼樣?僅僅一句“還可以“就包含了千萬種的情緒在裡面。
很多人的心裡煎熬着、等待着、甚至面對現狀的困境情緒很悲觀。
這時候,我總會想起電影《風雨哈佛路》中的女主角麗茲,她面對自己的困境時,沒有猶豫,勇敢地去打破現實的枷鎖,去做自己喜歡做和熱愛的事情。
從她的身上仿佛感受到了那比自己處境還不堪,但是比自己有勇氣去和命運抗争的那份倔強。

《風雨哈佛路》
《風雨哈佛路》主要講的是女主麗茲生活在一個父母雙親吸毒的家庭,八歲時沿街乞讨,十五歲喪母步入社會,重回學校考取哈佛大學的勵志故事。
影片中有3處體現了她勇于打破現實的枷鎖,渴望用讀書來改變自己的命運。
一、

家裡的生活環境
麗茲的生活環境亂七八糟,父母親吸毒成瘾,根本不管麗茲和她姐姐的生活。餓了就出去撿垃圾桶的食物吃,喝肮髒的水,穿一件衣服直到穿爛為止。
麗茲母親的毒瘾日漸嚴重,當戒毒所的警察把她帶走後,見到麗茲家的環境也不忍直視:簡直太糟糕了。
麗茲被警察帶入了兒童福利院,她想逃離那樣的生活,就找到鄰居說要重新回到學校去學習。她覺得自己不想做一個傻子,什麼也不懂。
二、
戒毒所出來後的母親情況并沒有好轉,因為她得艾滋病,沒過多久就死了。麗茲看到母親回來很高興,以為生活會回到從前那般美好。
但是母親的離世讓麗茲感到很難過,因為她一直幻想着母親有一天能夠好起來去照顧自己。

母親去世了
母親去世那天,沒有牧師來禱告,也沒有葬禮,隻有幾位鄰居前來送别。
麗茲躺在裝母親的木箱上,内心的支柱感覺瞬間崩塌了,所有有關母親的回憶湧上心頭,現在隻剩下她獨自一人去面對生活了,從此她開始流落街頭。
因為不知道該如何處理公辦學校裡同學之間的關系,所以麗茲想上私立學校,自己一個人去申請,還請父親出面幫忙。
母親的離開讓麗茲更加明白,自己唯有好好讀書這條出路。于是她白天上學,晚上就去餐館洗盤子。
她沒有像朋友克利斯一樣,雖然處境相似,但克裡斯不喜歡讀書,而麗茲知道讀書可以讓自己脫離迷茫、抱怨的環境,讓自己找到生活的信心。
三、
麗茲特别聰明,學習成績很好,深的班主任戴維的喜歡。
一次波士頓大學的參觀旅行讓麗茲感到新奇又期待,戴維對她說應該考慮考一所大學,麗茲覺得這樣美好又愉快的大學生活是自己可望而不可及的。
一想到自己的出身沒有好的家庭背景和條件,但是戴維鼓勵她說隻要内心有這種渴望就一定可以。

麗茲在地鐵上看書
這更加堅定了心中的想法,既然要上大學,就一定要上最好的哈佛大學。
他同時選修多門課程,每天運用在地鐵上的時間看書,總是最早一個來最後一個走。最終成功申請進入哈佛大學。
影片主要用麗茲面對親人離世化悲痛為力量,為脫離痛苦不堪的生活現狀,最終靠讀書來逆襲的故事告誡我們不要放棄自己心中的追求。
我覺得其中不足之處在于沒有具體事例表明她是如何克服學習困難的。

受到爺爺的辱罵
但是,我們可以看到麗茲面對生活的困境沒有抱怨,她勇敢地打破現實的牢籠:不願忍受爺爺的侮辱和他一塊住,不願随波逐流和朋友克利斯逃學,勇敢相信自己努力學習。
我們或許覺得麗茲學習成績好是因為人家天賦高。
但是,這裡我想說的是,絕大部分人的成功所付出的努力往往不到拼天賦的程度,隻要你足夠努力,成功必定非你莫屬。
我們總是抱怨生活很難,自己喜歡的工作,沒有勇氣去尋找;自己喜歡的女孩子,害怕失敗不敢表白;期待好的生活狀态,又遲遲拖延不做出改變。
所以,這導緻我們每天生活在一個矛盾與掙紮的狀态裡。
因此,願你有沖破現實枷鎖的勇氣,又有奔向未來的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