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can't take anymore this

我再也受不了了

影評的主人公馬庫斯總是說這句話,I can't take anymore this,我再也受不了了,也許像馬庫斯一樣,很多人在青少年時期都曾在心裡一遍遍大喊,我再也受不了了!

不到兩個小時的電影,看完覺得這是一個很壓抑很悲傷的故事,讓人覺得心裡難受。對于電影裡的很多情節我感到不吐不快,需要找個地方把心裡所想的寫出來才行,對那些還沒看過電影,不想被劇透的人提個醒,我這篇影評會有大量的劇透,不想被劇透的人就别往下看了。

這不是一部愛情電影,至少我不覺得是,這不是一段簡單的校園戀,這是一個年輕人在社會大環境壓迫下被毀滅的悲劇。影片中有三個非常明顯的社會(集體)與個人(個體)之間的沖突:1 種族問題(馬庫斯是猶太人,在二戰剛剛結束幾年後的美國1951年猶太人的身份還是很敏感的),2 宗教信仰問題(馬庫斯是無神論者,學校卻要求學生必須要參加四十次禮拜才能畢業),3 戰争問題(朝鮮戰争)。

這是一部令人感到壓抑的電影,從影片裡的氛圍,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包括配樂,都在給人一種壓抑、悲傷的感覺,使人在看到結局之前就已經預感到了這會是一個悲劇。

故事發生在1951年的美國,正值朝鮮戰争時期,主人公馬庫斯的很多表兄弟就都死在了這場戰争中。剛經曆完二戰,又開始了朝鮮戰争,這對于那個時代的很多美國人來說都是一個令人神經緊張,價值觀混亂的時期,而對于像馬庫斯這樣的猶太家族來說,則要比普通的美國人更加的神經緊張,承受更多的精神壓力。

馬庫的父親有着十分明顯的神經緊張和焦慮不安,連馬庫斯晚回家他都會焦急的出去尋找,馬庫斯說晚上要去和朋友一起看電影,他卻說起别人家的孩子偷了父親的車去台球室玩(好像馬庫斯也會這麼做似的),馬庫斯從大學裡打電話回家,父親也隻會說不要惹麻煩,接着便又談起了别人家的孩子惹了什麼什麼麻煩事,做父親的認為自己是在時刻提醒兒子,不要做錯事,不要惹麻煩,覺得自己是一片好心,殊不知自己這種過分的緊張和擔憂,在無形中給了兒子很多的壓力,這種壓迫感大到幾乎使他透不過氣來。

然後馬庫斯在大學圖書館裡遇到了有着美麗雙腿的奧利維亞,一個父母離婚(在那個年代離婚是很稀有的)女孩,一個曾經喝醉酒拿刀片割腕自殺,在精神病院住了三個月的女孩。無論從哪方面來看奧利維亞無疑都是一個标準的問題女孩(在那個年代的價值觀),這樣的一個女孩和馬庫斯相愛了,那麼究竟是什麼讓他們愛上對方的呢,是外貌嗎?我覺得外貌肯定是不夠的,有着一種内在的共同點是馬庫斯和奧利維亞共有的,那就是與周圍環境的格格不入,再就是相同的孤獨。

首先我所說的與周圍環境的格格不入,這裡所說的環境是指的什麼呢,從社會,學校,到家庭,這都是人的生活環境,也是人必須要适應的。

先從家庭說起,馬庫斯受不了父親過分的管教和擔憂,離開家前說幸好自己要走了,不用留在這裡,在學校裡和父親通電話時馬庫斯好幾次都想把電話挂掉,這是馬庫斯和父親之間不能相互理解産生的隔閡;到了大學裡,猶太兄弟會的會友來找他加入,他卻說不感興趣拒絕了,他嘴裡說是因為太忙,但實際上他是不願意參加任何團體,任何組織,不想成為任何團體或組織的一份子,這也說明了馬庫斯不喜歡和别人社交,而且電影裡馬庫斯在大學裡是一個朋友都沒有的,連曾經的兩個室友和兄弟會的會長也算不上是朋友,這說明了馬庫斯的人際關系很差,那麼這就有兩種可能,一個是馬庫斯和别人交往的能力很差,不會和别人維持朋友關系,另一個就是馬庫斯根本就不想交朋友和搞社交,認為那樣做不僅無聊而且浪費時間,無論是哪一種,都可以看出馬庫斯和周圍的其他人之間有些格格不入。

而對于奧利維亞的事情我們知道的不多,因為故事是用馬庫斯的視角講述的,我們隻知道奧利維亞的父母離了婚,從她說起父親的時候那冷淡的表情和聲音以及略顯奇怪的态度我們可以推測出她似乎和父親的關系極其不好,而她割腕和進精神病院的經曆更是和當時大多數女孩的經曆相去甚遠。

這就是馬庫斯和奧利維亞當時的處境,脫離了家庭,身邊也沒有任何親密的朋友,兩個孤獨又需要愛的年輕人,再沒有比這更适合戀愛的時候了。

他愛她,他每天晚上跑到她的宿舍窗子下守望,他為了她和室友鬧翻,換了宿舍,又因為換宿舍而被叫到校長辦公室,從而引出了電影裡最精彩的一出高潮戲。

馬庫斯在父親那一欄裡隻寫了屠夫,校長卻堅持要說馬庫斯的父親是一個潔食屠夫,并認為這樣說是更準确的,從這裡就開始讓人覺得不舒服了,畢竟馬庫斯隻是一個學生,馬庫斯的父親是不是一個潔食屠夫和學校有什麼關系,從這裡起校長多管閑事的作風就開始令馬庫斯感到不舒服了,然後提到宗教問題,馬庫斯在宗教信仰那一欄什麼都沒寫,校長問是為什麼,馬庫斯回答因為自己是無神論者,然後校長又開始問到那些更加私人的問題,他和父母的關系如何,他約會過嗎,這些越來越私人的問題終于使馬庫斯受不了了,他站起來反駁校長,他為什麼要受到這種審問,他指責學校有什麼權利強迫他必須做禮拜,他沖動地和校長争論,直到最後在校長辦公室裡嘔吐昏倒。

他做了闌尾炎手術,他媽媽來醫院看他,并且告訴他自己準備和丈夫離婚,這是馬庫斯所不願看見的,他無法想象父親沒了母親會變成什麼樣子。兩人一起散步後回到病房裡遇到了奧利維亞,與馬庫斯不同,母親一眼就看見奧利維亞手腕上的疤痕。

第二天,母親告訴他自己決定不離婚了,但是有個條件,她要求馬庫斯和奧利維亞分手。

母親說:世界上有很多沒有割腕的女孩,什麼都沒割的女孩有很多,去找一個這樣的。

馬庫斯說:你不明白,我們之間沒有你想的那麼認真。

母親說:認真,她對待你很認真,因為她很痛苦,因為她很弱小,弱小的人并不是無害的,他們之所以強大,正因為他們的弱小,這樣一個不穩定的人對你來說是一個威脅,她是一個年輕漂亮的女人,像女神一樣,她的成長環境顯然很優越,她成長中所經曆的比你能看到的要多,你永遠無法知道這些事情,無法知道這些人的家裡是怎樣的,要是孩子有問題,都是家庭的原因,不管怎麼,我很同情她,我為她祈禱,我對她并無惡意,但你,你是我的兒子,我唯一的孩子……

最後,馬庫斯答應了母親的要求,馬庫斯和奧利維亞分手了,之後馬庫斯就再沒有看見奧利維亞,擔心奧利維亞出了什麼不好的事情的馬庫斯再一次來到校長辦公室,希望校長可以告訴他,奧利維亞去了哪裡,校長告訴了他,奧利維亞精神崩潰了,被救護車拉走了,而且還懷孕了,校長堅持認為是馬庫斯的孩子,馬庫斯說自己沒有和奧利維亞發生性關系,也沒有和任何人發生過性關系,所以世界上不可能有人會懷上他的孩子,但是校長堅持說,這是可能的,馬庫斯終于忍不住了,脫口而出就是一句fck u。

奧利維亞懷孕了,當然不是馬庫斯的孩子,而隻能是别人的,這樣的解釋雖然令人感到驚訝,但除了奧利維亞懷了别人的孩子之外再沒有别的合理的解釋。

馬庫斯花錢找了别人來代替自己參加禮拜,被發現了,然後被學校開除,服兵役,上戰場,死在了戰争中,死前腦海裡盡是對往事的回憶。

電影最後的結局是年老的奧利維亞住在精神病院裡,從護士叫她“安德森太太”這一點可以推斷出,她後來結婚了。

故事就這麼結束了,這不是一個愛情悲劇,而是兩個性格悲劇,那麼又是什麼決定了性格呢?出身嗎?馬庫斯的母親說過:孩子有問題都是家庭的原因。而人要生活在什麼樣的家庭裡是一出生就決定了的,那麼是不是說,人的命運在出生的那一刻就已經決定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