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尋找電影中的場景是一種充滿詩意的行為,最近一次我找到的地方就是婁烨的蘇州河。
我想外地人很少知道蘇州河,但大家都知道黃浦江,蘇州河的下遊就是黃浦江,上海最引人注目的地方之一。

婁烨的城市總是灰蒙蒙的,大家印象裡繁華的上海,武漢,重慶,在他的鏡頭裡都蒙着一層灰色的霧,在搖搖晃晃的手持攝像機裡,跟随着電影裡悲情的人物漂泊不定。我到達上海的那天就是這樣一個陰郁的天氣,空氣很潮濕,當我從地下通道走上來,那種憂郁的氣味就告訴我,我會喜歡這裡。
蘇州河在電影中一點都不美,影片一開場,婁烨就把鏡頭毫不留情地對準了黃綠色的河水,船底的垃圾,岸邊的爛尾樓,這座繁華城市中隐藏的所有的不堪被展露無遺。片中攝影師娓娓道來的、平靜的獨白中,卻展開了繁華背後多數人掙紮生活的殘酷真相。

攝影師與他拍攝的酒吧演員“美人魚”美美相戀,并從她口中得知了摩托車送貨員馬達和他所送女孩牡丹的愛情故事。攝影師的故事與馬達的故事在某種程度上相互對應:
馬達替人送貨,但有一天,被人委托的“貨物”是個女孩牡丹,兩人之間的情愫逐漸産生;而攝影師同樣在被雇傭攝影時,愛上了自己的工作對象美美。
牡丹在被馬達一夥人綁架後,感覺自己的感情被馬達漠視,決然跳下蘇州河,在傳說中變成了一條美人魚;而攝影師女友美美的工作則是扮演美人魚招攬顧客。
牡丹離開了馬達,又被他找到,兩人重逢;美美在留下“來找我吧”的字條後,也離開了攝影師。
但馬達和牡丹因酒駕死于車禍,他們的故事終結了,而攝影師有沒有找到馬達?在片尾,攝影師握着一瓶伏特加,他們的故事還沒有結束。
不知道世間的輪回中還有多少這樣尋尋覓覓的孤獨的人。

“帶野牛草的伏特加”是一個浪漫的悲劇性象征,如同牡丹那種自然而熱烈的愛情,肆意燃燒,不顧一切。馬達憑借野牛草伏特加重新找到牡丹,兩人也因為那瓶酒雙雙殒命,無色的伏特加酒在傾盆大雨裡揮發開,在濃烈的浪漫與狂歡的巅峰中,兩人的故事戛然而止。
人們喜歡悲劇,喜歡凄美的愛情,但是沒有一個人願意那些發生在自己身上。

“我常常一個人帶着攝影機去拍蘇州河。”電影裡的攝影師這樣說。但我走在蘇州河旁邊的時候,我沒有拍一張照片,甚至并沒有去取景地,隻是下了地鐵走到了最近的河邊。那裡沒有景點,沒有遊人,我遇到的路人,樹木,圍牆,都日複一日平淡地生活着,因為蘇州河就是生活,是流淌着終将消逝的喜怒哀樂。
而我沒有帶野牛草的伏特加,也沒有馬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