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海誠的動畫電影《你的名字》想必大家即使沒看過也略有耳聞,同學朋友圈皆曬出票根的場面曆曆在目,票房過5億,是動畫電影進入中國市場的裡程碑。

緊跟而來的是京阿尼動畫電影《聲之形》。

...

終于是我喜歡的聲之形的影評了

但同樣作為動畫卻有所區别,一個是CG場景寫實的唯美畫面,更為大衆所接受的動畫電影。一個是典型京都畫風的二次元展現,是為亞洲動畫(日本)的代表。

這兩種畫風都是我所喜愛的,但令我遺憾的地方是二者的相同點,電影講述的故事都有所瑕疵,而聲之形尤甚,這也是聲之形在許多地方得到低迷風評的原因。

...

吃驚

電影故事講述的是一個少年從校園暴力的霸淩者變成被欺淩者,便切斷了與世界的聯系,看不見他人的臉龐,聽不到他人的話語。但同時也意識到了自己當年所做的錯誤,比起無作為的自殺,應是盡力挽回當年,與被欺淩者建立起新的情誼,希望大家和好如初。

在這個過程中,所有人都發生了一定的改變,而主角少年也完成了自我救贖,原諒了自己的行為,重新交到摯友,看到了身邊美好,重新聽到了世界的聲音,這就是聲音的形狀,無論你的發聲是否正确,都應以自己的方式傳達自己的心意,相互理解。

...

單看故事表面,大家會不會覺得奇怪?霸淩者與被欺淩者建立起情誼,攜手共度歡樂的場景是不是難以想象。這要放在現實中可真是稀奇了。我始終無法忘懷的是曾經受到校園暴力的同學在談起往事時的一臉憤恨,在她看來,那些人是無法原諒的,也早在畢業時斷了聯系,這部電影在她看來就是一個笑話。

我不能感同身受,但在衆多校園暴力的作品前,欺淩記憶的展現都是沾滿着鮮血和眼淚,我應是理解不原諒的态度。

...

看過漫畫之後,你會更加無法原諒男主

雖沒有經曆過欺淩,但在校園暴力中我所處的位置應是佐原同學的位置,雖沒有直接對同學進行暴力行為,但卻在旁邊默認了這樣的行為沒有進行阻止。當時的年紀太小,記不大清,但可能在許多事情發生的時候與大家一起哄笑起來。現在想想便覺得十分慚愧,過了這麼多年也無法原諒自己的不作為,怎麼還會有顔面去和被欺淩者做朋友的想法。

但不僅是動畫濾鏡對故事進行了美化,考慮到這是日本動畫,結合大和民族的特性,便可以對此動畫有所理解。

...

現實更加殘酷

女主在被欺淩時并不是去埋怨霸淩者,而是選擇一昧的道歉,将過錯歸結到自己,以至于在後期在自認定自己總是給别人增添麻煩,帶來不幸,而做出了自殺的選擇。

這可真是日本的國民代表。

日本民族不似華夏,每個人似乎都保持着一種間距感,而不是過分的親密。自己的事情自己完成是理所應當,即使對方是可以順手将這件事很好的完成,也不會為此去拜托對方。因為他們總是認為因自己的事而打擾他人是一件麻煩的事,總是自己一人承擔着事情。從他們日常中語言中衆多的敬語與動作便可以體現出來。像動畫中不停出現的ご免なさい(go me n na sa i)與五體投地的土下座道歉儀式。

所以你可以理解女主道歉與自殺的行為。

...

一直在道歉

但我不理解的是編劇給影片的happy ending是否有些牽強。一直以來讨厭,并拒絕與女主相處的直樹同學也開始學習起手語,與女主哨子進行交流。男主高空墜水重傷後蘇醒的晚上便能跑出醫院先不論,當時将他從水中撈起的人竟不是警察和醫護人員,而是小學對男主進行欺淩的同學,這釋懷的契機也太不合常理。

在編劇方面可吐槽的點在我這邊實有千千萬萬。便不一一贅述。

...

...

...

電影也是有做的好的一面。制作精良的畫面,打動人心的BGM,配上一如既往很能表現情緒的京都臉。

在視聽上,京阿尼給出了高分的答應。女主哨子的聲優早見沙織,作為日本動畫著名的聲優,也表現出她的優秀。将一個聾啞少女在發音上的含糊不清,激動時的嘶啞尖銳,想用自己語言表達的強烈願望表現的淋漓盡緻,身臨其境的真實感讓觀衆感到心痛。

...

影片還有一處亮點,大概是一個彩蛋。不知大家是否發覺,鏡頭裡總是有不同的鮮花,分鏡的切換很多時候都對上了花圃中的秋英、野菊、風鈴草…全篇分析下來可看考據,每一種花語都表達着主角的心境,女主在自卑腼腆上的改變,男主自我救贖的道路,夥伴情誼的升華,這都是一一對應的。

...

有時候我在想,引起熱議即使是非議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影片最重的意義,莫過于展現的是視聽殘障人士的生活與校園暴力的存在。

通過影片,我記住明天見,對不起,朋友等簡單的手語,也想進一步的了解這些人,正如女主哨子,他們作為社會的弱勢群體,是值得我們的關注。而老生常談的校園暴力同樣值得警醒,不僅是校園管理的問題,如何教育學生,避免此情況的再次發生是值得我們深思的。

END

更多精彩,盡在迷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