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情況下,我們都會将一部電影署名為某位導演的作品,尤其是在電影節的場域中,會将導演直接稱之為作者。

雖然電影是一門綜合藝術,拍電影一定是團隊作業,但導演的個人風格還是會對影片的最終呈現起到決定性作用,這是其他工種都比不了的。

然而,就在近十多年,有一位編劇的名号可以和諸多大導齊名,他就是憑借《社交網絡》獲得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獎的艾倫·索金。

他籌備13年的新作終于在Netflix上線,這次他不光是編劇,還是導演,又是濃濃的索金風格。

《芝加哥七君子審判》

...

何為“索金風格”?

台詞極多,信息量爆炸,節奏快,主角都像是吃了槍子兒,一言不合就口吐連珠炮,大量對話戲呈現劍拔弩張之勢,但冷不丁冒出的小幽默又令人忍俊不禁。

《社交網絡》的Facebook之父紮克伯格,《點球成金》裡的棒球隊總經理比利·比恩,《史蒂夫·喬布斯》的“喬幫主”,《茉莉牌局》中的撲克公主,索金筆下的這些角色皆有原型,大多是不愁吃穿的社會精英。

他們有一個相同的特點就是話多,對白幾乎是索金作品的全部,所以無論是在聽證會、法庭,還是訓練室、發布會後台、牌桌上,他從不放過任何可以吵起來的機會。

據索爾金本人說,他寫作時經常需要站起身走動,不斷将對白講出口做測試,特别消耗體力。

...

這次的新片《芝加哥七君子審判》是艾倫·索金繼《茉莉牌局》後,第二次獨立執導電影。

但這個項目本身卻已經籌備了13年之久,早在2007年,艾倫·索金就根據曆史上著名的芝加哥七人案撰寫了一個劇本。

制片人史蒂文·斯皮爾伯格、瓦爾特·帕克斯和勞拉·麥當勞共同開發了這個劇本,并計劃由斯皮爾伯格執導該片。

當年更是連演員陣容都挑好了,威爾·史密斯、泰雅·迪格斯、亞當·阿金、凱文·史派西、薩莎·拜倫·科恩、菲利普·塞默·霍夫曼等大咖演員都在列。

但之後由于派拉蒙與夢工廠的拆夥,再加上當時的美國編劇協會大罷工運動,讓拍攝時間一推再推,最終令該項目被擱置。

後來斯皮爾伯格在2013嘗試複活這個項目,有意請保羅·格林格拉斯來執導,可惜片方給出的預算不符合保羅預期,項目再次停滞。

這期間艾倫·索金寫了《社交網絡》《點球成金》《新聞編輯室》等口碑之作,并将奧斯卡、金球獎全都收入囊中,還升級為導演,自編自導了《茉莉牌局》。

...

最終這個籌備超過十年的項目順理成章地落入了索金自己手中,并且請到了一衆實力男星加盟,陣容非常豪華。

包括奧斯卡影帝“小雀斑”埃迪·雷德梅恩,金球獎影帝薩莎·拜倫·科恩和邁克爾·基頓,奧斯卡男配馬克·裡朗斯,艾美獎視帝傑瑞米·斯特朗,還有許久未見的囧瑟夫,全員演技派。

...

《芝加哥七君子審判》以美國曆史上的真實事件為藍本,1968年民主黨大會在芝加哥召開,反越戰示威群衆在會場外與警察發生激烈沖突,後來有七名激進分子被控“陰謀煽動騷亂”。

這七名被告就被稱為“芝加哥七君子”,他們遭遇了非常不公正的對待,在曆經151天的審判之後,其中五人被判有罪。他們即刻上訴,1972年判決扭轉,七君子全部被釋放。這一事件後來成為美國60年代民權運動的重要事件之一。

影片基本以庭辯戲貫穿始終,雖然文戲為主,但索金式的台詞處理有如機關槍掃射一般,巨大的台詞信息讓人根本沒有時間走神,我都替法庭上敲擊打字機的記錄員捏一把汗。

“文戲武拍”的方式帶給觀衆動作片一樣的刺激體驗,将法庭之外的暴亂氛圍轉移到唇槍舌戰的過程中,極具煽動性和力量感。

...

索金雖然是編劇出身,但導演技法已經相當成熟。

片名出現前的7分鐘,迅速交代了當時美國的政治背景和社會環境,先用一組新聞影像素材将你拉進那個年代,演講、選舉、越戰,一幕幕呈現。

之後十多個角色輪番出場,包括學生争取民主社會組織、青年國際黨(也稱“異皮士”)、黑豹黨領袖及成員,剪輯節奏到配樂情緒都明快淩厲,立刻勾勒好了一幅民主運動的群像。

...

這場審判從一開始就是不對等力量集團間的博弈,當時正值總統換人的特殊時期,共和黨的尼克松剛剛取代了民主黨的約翰遜成為新一任總統,新任總檢察長想借助芝加哥沖突事件除掉這些激進的民權活動人士。

它的滑稽和荒誕從剛一開庭就體現了出來,8名被告分屬三個群體,其中黑豹黨主席鮑比·西爾甚至是在開庭前從沒見過另外7人,中途被證明與本案完全無關才離開了被告席,不然就是“芝加哥八君子”了。

還有兩位被告在整個130分鐘的篇幅裡隻有幾個鏡頭呈現,他們就是原型七君子中無罪釋放的兩位,在片中他們還自嘲像在參加奧斯卡,提名即肯定,不得不佩服索金的幽默。

...

随着庭審的進行,會發現卧底探員無孔不入地鑽進他們的組織,但都沒有實質性的證據能證明七人是暴動的始作俑者。

最讓人難以接受的在于,前總檢察長克拉克将軍出庭作證,證明了當天的暴動是警察先動了手,但礙于他特殊的政治身份,所說證詞涉及司法部機密文件,證詞無法被采用,傳訊過程也沒有陪審團在場。

...

從一開始,“七君子”就注定會成為政治鬥争下的犧牲品,審判隻是走個程序,法官早就下了定論,這其實是一場不折不扣的政治審判。

這種明知真相卻不能将正義伸張的絕望和無力,讓我想到前一段時間的口碑國産劇《沉默的真相》。

和江陽及其夥伴一樣,“七君子”和律師昆斯特勒也始終沒有向權力低頭。

判決當天,現場陪審團席空無一人,結果不言自明。

法官再三暗示“七君子”的發言人海登,陳詞時不亂說話就可以從輕發落。

海登在一陣停頓後,念出了在審判的這151天裡,所有越戰中喪生的美國軍人姓名。

...

沒有比這一長串名字更有力量的了,全場起立向他們緻敬,包括對方的公訴人也選擇起身示意,和正義站在一起。

前面那些壓迫感十足的台詞像是一直拉緊的皮筋,直到最後一刻終于松手,一下子将所有的情緒釋放,瞬間擊中每個人,可謂是穩準狠。

影片就結束在這裡,七君子未能脫罪,但收獲了全場的掌聲和敬意,還在維持着所謂法庭秩序的法官氣急敗壞的樣子反倒像個滑稽的小醜。

...

又是一年選舉季,今年上半年北美也出現了警察與群衆的沖突事件,曆史總是在不斷循環,《芝加哥七君子審判》出現在當下的語境中更顯得特别。

再加上今年因為疫情,北美上映的影片量大幅縮水,艾倫·索金這部新作無疑是明年頒獎季的有力競争者,奧斯卡的最佳編劇提名應該沒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