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的話

  我是個初學電影的學生黨,最近寫劇本感覺自己文筆弱了不少。好久不寫東西了,就想着,是時候寫點文字練練手,也是時候好好整理一些自己寫的文章了。不然這些靈感就慢慢消亡了。恰逢最近有人找我一起寫影評,說大家都是為了愛好做事,我說:“好。”他挑了《肖申克的救贖》,于是就有了這篇文章。歡迎大家一起讨論,如有不足,請指出。當然也希望大家能多多鼓勵,謝謝。

...

Andy(左)和 Red(右)

《肖申克的救贖》是一部典型的個人對抗體制的電影。但它絕非僅僅講述了一段關于“體制化”的故事,而是通過展現“體制化”,傳遞了“Hope”的價值。

...

Andy第一次提到Hope

電影中為Hope下的定義

  “Hope”一詞真正出現是在影片進行到一半的時候。主人公Andy剛剛因為私自給全監獄的人放音樂,被關了一個禮拜的禁閉。他出來後去食堂吃飯,與Red等人聊天的時候,第一次提到了“Hope“這個詞。雖然這個詞本身出現的很晚,但是有關它的象征一直存在。不管是屋頂上的啤酒,監獄裡的書籍,還是Andy刻的小石雕,Brooks養的鳥等等,甚至是典獄長常常挂在嘴上的《聖經》,都是"Hope"的象征。我很喜歡電影裡的這些symbols,它們将一個抽象概念具象化,也讓我得以從中猜測導演自己對“Hope”的解讀。Andy同樣是先用了一個比喻,而非直接将這個詞脫口而出。他把“Hope”比作莫紮特的音樂,他說這是一種心中的,腦中的美好,是石牆關不住的東西。或者也可以說,不光是石牆,“Hope”是什麼也關不住的。

...

Andy越獄後Red感歎

Red在Andy成功越獄後有一段獨白。他說:“有的鳥畢竟是關不住的”。這裡提到的“鳥”在語境下象征着Andy這個人,但我想它象征的更多是“Hope”本身。換言之,并非Andy的肉身關不住,而是他心裡的“Hope”從沒有被束縛過。不管他身在哪裡,是牢房裡,還是在關禁閉的小黑屋裡,都一樣。有了“Hope”,美好的音樂不需要電唱機就可以播放,再厚的石牆也可以打破。不過Andy說完這段話,等來的不是共鳴,而是一片寂靜和面面相觑。他的獄友們不理解。Red甚至提醒Andy,“Hope”是危險的,是肖申克裡最沒有意義的東西,說完之後憤然離席。

為什麼Red和獄友們面對“Hope”會是這樣截然不同的态度?

...

為了留在監獄裡不惜傷害朋友的Brooks

Brooks 和他的 Hope

相信這位老人為了留在監獄裡不惜拿刀抵着昔日好友的脖子的行為,以及他最後懸梁自盡的悲劇給很多人都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對于Brooks而言,“Hope”這個概念未曾存在過。當然,五十年是一個很廣的維度,或許他曾經也有過“Hope”,但電影在有限的兩個多小時裡,沒有辦法描述Brooks早年的狀況。我們看到這個人物出現在熒幕上的時候,他已經被嚴重體制化。所以我姑且認為,他從來沒有思考過“Hope”這個概念。這裡提到“體制化”這個詞,電影又是怎麼定義“體制化”這個詞的呢?這個詞的定義出自Red之口。為什麼編劇選擇讓Red說出這句話,而不是别人呢?《紅樓夢》用詩來暗示人物性格,預言人物結局,而電影,用台詞。Red的兄弟們,還有Brooks,其實都是體制化的切身受害者,他們是受害最深的那群人,深到不自知,他們已經把這一切當作理所當然,自然不會說出“體制化”三個字來。而Andy,他一直以來就從未被真正束縛過,他永遠在做自己,所以也不會說出“體制化”。隻有Red會。因為他自己首先是體制化的受害者,其次他自知,并且抵抗過,隻是在不斷的失敗中,選擇了放棄抵抗。他深感“體制化”對自己的影響,也深知這種影響的力量之大。

...

在監獄裡送書的Brooks

看到Brooks,我不禁想起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在這個理論中,馬斯洛向我們展現了一個需求金字塔。由底層到頂層分别是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需求。Brooks的這五項需求,在肖申克裡都可以得到滿足。但放在監獄外真實的社會裡,卻是另外一番光景。在肖申克監獄裡,Brooks不愁吃穿。因為他年事已高,小混混也不屑于欺負他,反而會因為他資曆老對他格外尊重。除此以外,他還養鳥,看圖書館,有時也幫Red帶帶貨。從這些生活和所謂的工作中,Brooks得到了極大的滿足感。可是出了監獄呢?在外面,他雖然也不用為生計發愁,但是他早與社會脫節,又沒有認識的人。更可悲的是,他對于這個社會來說隻是個不值一提甚至需要特别提防的囚犯而已。種種因素決定了他無法獲得身份認同。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得不到尊重,無法實現自己的價值。連他自己都相信自己是個廢人,他又該如何在這種絕望的困境中生存下去呢?Brooks的自殺雖然震撼,但恐怕也預示了肖申克裡絕大多數人的命運。

...

監獄按例清點人員

Red說:“這些牆很有趣。剛入獄的時候,你痛恨周圍的高牆;慢慢地,你習慣了生活在其中;最終你會發現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這就叫體制化。”

...

Brooks

肖申克裡關的都是無期徒刑犯。罪犯在服刑期間,要想通過假釋申請十分困難。面對已成定局的漫漫監獄路,他們除了适應,似乎别無選擇。Red那一句“肖申克所有的人都是清白的”似乎是一句玩笑,背後卻暗藏着他們已把肖申克的生活當作平常生活來過的悲涼心态。畢竟在普通人的生活裡,何來有罪一說呢?我們目睹了暴力的獄警是如何對待不安分的囚犯的。在這種打壓下,聽話,認命,不做無謂的掙紮是他們無奈的生存法則。但是不僅如此,他們在不斷被重複和強調的監獄規則/Routine中逐漸适應。(Routine這個英文單詞似乎有種神奇的魔力,能讓那份在不斷重複中産生的無聊感和無意義感躍然紙上。)尤其是像Brooks這個年紀的人,突然放他出獄,無異于剝奪了他積累了一輩子的安全感,就像告訴一個住在熱帶雨林的古稀老人,你人生的最後幾年都要在南極度過一樣。

...

Brooks剛将鳥兒放生

Brooks在離開肖申克之前,放飛了他的鳥。鳥也是“Hope”的象征。我認為,Brooks在這裡放飛鳥,看似是還鳥兒一個自由,實際上是暗示觀衆,他出獄後必然絕望的悲慘結局。Brooks顫抖着松手的那一刻,鳥兒毫不遲疑地飛回了它的世界,隻留下鏡頭停留在他的臉上。Brooks身着黑色西裝,身處無盡的黑暗中,背後是他工作了幾十年的圖書館,唯有窗子的光照亮了他的臉。可是就在這唯一的光束裡,我們看到的不是自由的喜悅,而是Brooks對于鳥兒能無所眷戀地離開的不解,還有他對于前路,對于自己對監獄的病态依戀的迷惑,即便他對此并不自知。這束光不是天使的降臨,更像地獄的審判。

...

Andy送給Red口琴

Red和他的Hope

    Brooks代表了監獄裡絕大多數人,他們完全被體制化。明明深受體制化的迫害,他們卻意識不到,甚至迷戀這種迫害。而Red不同。他是一種相對特殊的存在,身處Brooks與Andy的中間地帶。Red知道“Hope“,他曾經也有過”Hope“,并且他懷揣着這種”Hope“在不斷嘗試和努力。他是想離開肖申克的,這決定了他不會是Brooks。但是這種“Hope”終于在他的假釋申請被不斷拒絕的過程中慢慢消耗殆盡,他無奈而選擇了放棄。在Andy提到”Hope“定義的那次對話中,Red告訴他,自己曾經也吹口琴,也知道音樂,但他來到肖申克以後就再也不吹了。就像他後來說的那樣,他認為“Hope”這種東西在監獄裡是最沒有意義的,懷揣着“Hope”隻會苦了自己。這是Red的人生經驗。他深知心懷希望,然後在一次次打擊中走向絕望是多麼痛苦。他把Andy當朋友,所以他生怕”Hope“也會給Andy帶來痛苦。不過也就是在這裡,我得以清楚看見了Red和Andy的不同,也清楚知道無論Red後來做了什麼,他都不會成為Andy。因為Red不由地會去比較外界的困難和他的希望,然後在看到困難的無窮力量後宣判希望死刑。可是Andy不會,他不屑于拿希望與任何外物比較。

...

Red看到Andy的錘子

Red的“Hope”并不堅定,或者說它是視外界情況而定的。這種“Hope”就像公園裡的貓,不斷向外索取後得不到回報,就慢慢離開了。當Red的“Hope”受到外界環境的打擊時,他就放棄了。所以他在看到Andy的錘子的時候,不屑地笑了。他堅信沒人會用那把錘子越獄,因為看起來那至少要花上六百年。但是Andy确實這麼做了,而且僅花費了十九年就獲得了成功。

“人這一輩子就隻有兩種選擇,要麼忙着活,要麼忙着死。”

...

出獄的Brooks


...

出獄的Red

我非常喜歡導演對Red和Brooks,Red和Andy,以及Red和不同時期的他自己之間的對比所做的處理。Red出獄時和Brooks出獄時,導演幾乎從完全相同的視角拍攝。不僅如此,Red幾乎複刻了Brooks的所有行動。直到最後一刻,Red拿着刀踏上桌子,似乎也要複制Brooks尋死的悲劇時,兩人的軌迹才産生了分歧。這一刻,Red選擇了去找Andy,而不是去找死神。這種複刻,幾乎是在用一種哀歎地口吻向世人展示體制化的強大,它告訴我們少有人能走出體制化的大牆,少有人能捍衛希望的火苗。

...

逃獄前Andy與Red在牆根對話

而另一邊,Andy在越獄前和Red在牆根下說了一番話。Red生氣地說Andy頭腦不清醒,總是瘋言瘋語,想些不可能的事。可是Andy站起身來,走出陰影,走到陽光裡。他轉過身來,看着Red。這時的Red仍然站在肖申克的陰影中。一明一暗,光影對比,十分清晰。此刻的Andy已經完成了他自己的救贖,走到光明之中,這預示着他的命運在這一刻終将發生轉折。而Red此時還沒有思索出“Hope”的意義,隻得繼續在體制的陰影下苟活。

...

Red最後一次申請假釋

至于Red和不同時期他自己的對比,導演同樣用了重複的手法。他以十年為一個維度,展現了Red從被關二十年,到三十年,再到四十年這三個節點的變化。他用幾乎完全一樣的台詞和鏡頭,甚至是同樣的紅色的reject,殘酷又真實地體現了監獄裡的這種慣例,以及罪犯年華的逝去是多麼的輕而易舉,罪犯們的人生對于那些官員警察又是多麼的不值一提。而在這二十年裡,沒人關系關心Red的生活經曆着怎樣翻天覆地的變化。他看着Andy入獄,經曆Brooks的自殺,又見證了Andy成功脫逃。他心中感慨萬千,終于在最後一次假釋申請中說出了真心話,袒露了自己的懊悔。他發現真正令他懊悔的不是監獄裡生活的辛苦,而是他身在肖申克,眼睜睜看着自己大好的青春付諸東流,在瑣碎的生活中消逝卻無能為力的那種難言之痛。他羨慕Andy明明身陷泥潭中蒙受着巨大的冤屈,卻還能在反抗的同時,一如既往優雅地生活。

“有莫紮特的音樂陪我。”

...

在陽台上請獄友們和啤酒的Andy

Andy和他的Hope

    我把Andy放在最後是因為我認為故事講述者Red的成長弧光更加廣大。他從一開始不相信“Hope”到影片最後認識到“Hope”的意義,在價值觀上有很大的突破。相比之下,Andy是那個始終堅守内心秩序的人。換句話說,Andy是一直心懷希望的那個人。當然,也正是這份不變的堅守,幫助了Red成長,使Andy自己成功逃脫,也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為什麼Andy的“Hope”是石牆關不住的呢?因為它是抽象的。這麼說可能很奇怪,因為這讓本就抽象的一個詞聽起來更加的虛無缥缈了。但是正因為它沒有實體,它可以幻化成各種樣子,前提是源頭存在。而這個源頭是誰?正是Andy本人的内心。隻要Andy還有心,它就可以附着在音樂上,明星海報上,棋子和棋盤上。哪怕是監獄廣場的放風,都能讓Andy走出午後漫步在中央公園的感覺。

...

在監獄辦公室私自放音樂的Andy

Andy所秉持的“Hope”最大的特點是,他隻依賴自己,不依賴外界。就像我在聊Red時說的那樣,Andy不屑于拿外界任何東西和他心中寶貴的“Hope”比較。因此,不論外界環境如何變化,變好或者變糟,Andy都處變不驚。正如黑暗不會剝奪他腦海中的音樂,冷漠和拒絕不會阻止他對書的渴望,外人的嘲笑和不屑一顧也不會停下他鑿開牆壁的雙手。在監獄圖書館裡,Andy和Red聊天時開玩笑說自己在監獄外面一直是個好人,進了監獄反倒成了壞人了。這是他在諷刺肖申克這個體制。看似與電影主題無關的一句話,卻巧妙地展現了Andy這個人的價值觀。不管監獄的真正意圖是什麼,Andy都有辦法讓自己在這個環境裡過得更好。但他心裡有一套自己堅持不變的是非标準,他知道什麼事情是有價值的,是有意義的。也許法庭和監獄不能給他真正的公平,但他自己可以。這套内心不變的法則,也是支持他一直不退卻的“Hope”的源動力。Andy的這種“Hope”與其說是“Hope”,不如說是自尊。那是一種極大的勇氣,和自我肯定,也是一種永不服輸的毅力。

典獄長在Andy他們進監獄時手拿《聖經》,對着囚犯們說了一句話:“把信仰交給神,把賤命交給我。”

...

典獄長

也許所有的囚犯都信了,但是Andy不信。他用自身的行動向典獄長證明,向獄友們證明,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人能掌握他的命運,除了他自己。

“歌聲直竄雲霄,超越失意囚徒的夢想。宛如小鳥飛入牢房,使石牆消失無蹤。就在這一瞬間,肖申克衆囚徒仿佛重獲自由。”

...

聽音樂的肖申克囚犯

肖申克和救贖

    最後我想聊聊肖申克,和救贖。沒錯,這是電影的名字。但是不少人在聊起這部電影的時候,似乎都忽略了它。肖申克是個烏托邦,它是電影中濃縮而成的社會。Brooks,Red,Andy,他們代表了這個社會裡三種不同的人。前兩種,一個不自知,一個自知,但都選擇了随波逐流。而以Andy為代表的第三種人,也是少數一部分人,他們堅守内心,外圓内方,無論世界如何變化,他們都按照内心的秩序生存。

    那肖申克的希望呢?肖申克的“Hope”是什麼?我想有三個層面。第一層,作奸犯科的管理者終于被繩之以法,肖申克迎來了公正。但是這種公正顯然是短暫的,我們很難保證下一個接任的典獄長就不會貪污,新來的獄警就不會虐待犯人。所以這一層“Hope”是暫時的。第二層,是Andy給這個烏托邦創造的一切美好幻想,包括圖書館,音樂等等,他們給了犯人機會,去思考“Hope”的意義,反思現狀。我為什麼說這是幻想呢?因為它同樣也是短暫的,而且并不是Andy“Hope”的本質,這層希望極大的取決于外在條件。一旦圖書館被取消,一切美好又灰飛煙滅。所以真正重要的是第三層,也是Andy真正的“Hope”。它是内在的,不會因為外界條件而變化,它是永恒的。這種希望指引着人們在不同的環境裡都能有所期待,積極向上地堅持下去。我想,“Hope”的可貴之處就在于,它是讓人身處現在卻要暢想未來的東西。它要求我們擁有極大的勇氣,去堅信一個看不見摸不着的美好未來。而在這條路上,會有無數障礙,否定你對這個未來的一切設想。隻有堅持下去的人,才能親眼見到“Hope”裡的風景。

    那麼救贖呢?我想在電影中,Andy不光救贖了自己,讓自己逃出肖申克。更是救贖了Red,讓他對人生有了全新的看法;救贖了肖申克,讓人們迎向各種無限的可能;救贖了我們,給了我們面對生活的勇氣。


掃描二維碼關注我的微信公衆号:學電影的圈兒

您的關注和支持是對我堅持創作的最大鼓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