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令我印象深刻的電影角色第二期,時間來到2001年。

這一年出現了《指環王》,拉開了21世紀特效大片的序幕,動作捕捉技術也更上一層樓,新技術在主流電影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

不過就我個人而言,留下深刻印象的依然是一些能在現實生活中找到相應情緒的個體,以下開始盤點。

艾米莉

...

《天使愛美麗》

我喜歡觀察别人忽略的細節

第一位是《天使愛美麗》裡的艾米莉。

在谷歌上查了法語原名Le fabuleux destin d'Amélie Poulain,中文意思是艾米莉的奇妙命運。

兩個名字所立足的視角不一樣,天使愛美麗是從艾米莉身邊的人的角度出發,因為艾米莉私底下幫助了他們,所以對他們來說,艾米莉就是天使。

原名則是以艾米莉為主視角,講述了她的奇思妙想和神奇際遇。

在“天使愛美麗”視角裡,艾米莉讓我想起了《重慶森林》裡王菲所飾演的角色。

...

天使腦回路

她對身邊的人不是那種正兒八經的大愛,而是腦回路清奇的小關愛,令人啼笑皆非又不忍責怪,甚至覺得她比天使還要有趣些。

在展示艾米莉的幻想畫面時,影片總是用極快的速度将大量畫面和台詞剪接在一起,稍一走神可能就會跟不上她的節奏。

這種無聊的想象力的堆積,又從側面體現出她在現實生活中的怯懦。艾米莉因為這樣的腦回路,造就了她的奇妙命運,造就了畫面中如此奇妙的色彩。

這正是許多有社交恐懼的人心中向往的,因此艾米莉不但是片中配角們的天使,也是那些在熒幕前收獲快樂與滿足的人的天使。

藤原千代子

...

《千年女優》

我喜歡追尋着那個人的自己

第二位是《千年女優》裡的藤原千代子。

電影裡有大量的今敏式轉場,這些視聽手法并非隻是為了炫技,而是為内容服務的。

電影源于生活,因此人們在沉醉于電影裡的世界時,往往會分不清虛拟與現實。

《千年女優》裡場景從現實過度到戲中,或是從戲中跳回現實,中間的界限并不是很明顯,這種處理非常直觀地傳達出所謂“人生如戲”的感覺。

在《千年女優》中最“沉醉不知歸路”的人莫過于女主角千代子。她把演戲當作人生,也可以說是把人生演成了戲。

...

戲中度年華

某種程度上千代子有點像“不瘋魔不成活”的程蝶衣,程蝶衣非常在乎一輩子裡的每一年、每一月、每一天,和每一個時辰。

正如千代子最後在結果論與過程論中選擇了後者一樣,奔跑中的自己才是自己最迷戀的狀态。

這是千代子“春蠶到死絲方盡”的人生哲學,肯定不适用于每一個人。

但在片中這種價值觀卻幫助她跨過大泷導演的婚姻騙局所造成的陰影,心無旁骛地追尋自己心中所愛,實在令人為她感到慶幸。

今敏的作品有時會被打上燒腦的标簽,這或許無法一概而論,不過從他的作品中能感受到他的每一次創作都不惜将自己的“腦”燃燒殆盡,并樂在其中,又何嘗不是千代子?

賈宏聲

...

《昨天》

我是列侬的兒子

第三位是《昨天》裡的賈宏聲。

在片中賈宏聲扮演自己,同時也請來了賈宏聲的家人本色演出。

而故事也根據他的真實經曆來編排,中間還加入一些紀錄片中常出現的采訪鏡頭,在片尾時導演甚至故意讓觀衆看到了攝影棚的全貌,使得電影出現了多維度的戲中戲效果。

無論在哪個維度,賈宏聲都在掙紮,在和自我對抗,他想抓住列侬這根救命稻草,卻未能盡如人意。

在真實與虛構之間,我們不禁要問,賈宏聲在片中演的到底是賈宏聲,還是一個叫“賈宏聲”的陌生人?

...

自我拉鋸戰

《昨天》裡的賈宏聲或許隸屬于現實中的賈宏聲,但絕不是全部。

對賈宏聲而言,這個面對自我,并且要暴露在他人面前的過程或許是痛苦的。

在看這樣一部電影的時候,我們會被營造出來的真實感所感染,但同時也會因為窺探了他人真實的傷口而背上一點道德負擔。

關于拍攝這部電影對賈宏聲的影響到底是好是壞也引起了一定的争議,但作為賈宏聲最後一部電影作品,無法不令人印象深刻。

而名為“賈宏聲的一生”的電影,在2010年7月5日走向了令人遺憾的結局。

艾麗卡

...

《鋼琴教師》

愛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第四位是《鋼琴教師》裡的艾麗卡。

這是伊莎貝爾·于佩爾塑造的經典角色。

電影的第一場戲,是艾麗卡深夜回家,受到媽媽的盤問,兩人遂起争執,甚至大打出手,冷靜過後又相擁而泣。然後鏡頭一轉,兩人居然同床而眠,而艾麗卡看上去已經年過四十了。

長期禁锢在母親近乎心理疾病的控制欲之下,她的心理年齡與實際年齡完全不符,這是一個處于叛逆期的中年女人。壓抑的情緒需要宣洩,但重壓下的宣洩方式往往都比較極端。

...

情感獨裁者

艾麗卡沉迷于用剃刀傷害自己得來的快感,也去租看成人錄像帶的場所,撿取别人用過的紙巾來聞。

這些都是在獨處的時候釋放出來的扭曲的自我。一旦走出房間,她就是一個端莊的鋼琴教師,嚴厲又毒舌,用現在的話說,是一副禁欲系的姿态。

結識自己的學生華特後,艾麗卡在他身上施展了性方面的控制欲。電影中性通常有反叛的意味,艾麗卡想要對抗母親的獨裁,自己卻也成了與華特這段關系的獨裁者。

于佩爾不僅将艾麗卡在人前人後的差異表現得非常有層次,在表達扭曲心理的時候,沒有單靠歇斯底裡,而是隐忍地壓抑住想要爆發的情緒,值得細細觀看。

麥兜

...

《麥兜故事》

唔該,魚蛋粗

第五位是《麥兜故事》裡的麥兜。

不管是那個以豬的形象出鏡的童年麥兜,還是那個真人實拍的成年麥兜,都令人印象深刻。

電影用一個非常直觀,甚至帶點童真的方式告訴觀衆,成長就是從天馬行空的動畫世界逐漸變成鋼筋水泥的現實世界。

如果把視角換成麥太太,從滿懷希望地生下麥兜,到最後看着他長成一個普通人,同時也接受他是一個普通人,這也是成長。

...

平凡逐浪者

在一部充滿許多成人才懂的邏輯的電影裡,主角麥兜的思維仍是非常貼近兒童的。

為這個角色配音的也是一位兒童演員,雖然聲音沙啞,與部分成人所認為的童聲應有的樣子不盡相同,但确實比一些成人演員配兒童角色的音色更真實。

麥兜直到長大了,心裡保存着一部分的童真,在他所處的環境裡實屬不易,盡管周圍的人會将其與愚昧聯系在一起,他自己也經常強調自己笨笨的。

鑽入大海的結果要麼是被浪推回岸上,要麼就是石沉大海。不過在他笨笨的腦袋裡或許沒有想太多,一隻雞要變成好吃的烤雞,總得烤一烤才行,隻要過程中烤得好一點就能變好吃了。

若是問他怎麼烤得好一點,他也答不出個所以然,總之,想吃就烤了,我吃故我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