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看电影的人大概很怕被人问“你最喜欢哪部电影?”这种问题。要从那么多的佳作中只挑选出一部,实在困难。

好在有“盘点”这种概念的存在,可以像搞收藏一样,将喜爱的藏品按照一种特定的逻辑排列,不一定要有排名,就这么并列着,细细观赏,也是一件乐事。

本文选定的逻辑是青春片。青春片的概念有点笼统,这里尽量缩小一下范围,即片中的主要戏份,主角都在上学的阶段,以中学和大学为主。

以下选片都是基于个人喜好,完全主观,目的在于和同样喜欢这些电影的朋友叙叙旧,同时也安利给还没看过的朋友。

另外,排序的规则只是按照上映的时间从前到后,并不是喜爱程度。

撞墙的鸡蛋

...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海报

原来你跟他们一样,对我好就是想改变我。你好可笑啊,你以为你是谁啊?我和这个世界一样是不可改变的……

打头阵的是片长四小时,片名也很长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这部电影篇幅庞大,内容复杂,可解析的地方也很多。回忆起当年观影时,最大的感触在于一种鸡蛋与高墙的宿命感。

电影围绕主角小四,在两代人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都构筑了一个个鸡蛋与高墙的对立关系。

小四的父亲坚守原则,不越雷池,但在一场高压的审判之后,褪去了昔日光彩,两场推车谈心的戏前后差异明显,让人既愤怒,又惋惜。

Honey也是理想主义者,他潜逃之后再度回到故地,却发现大家都在“搞钱”,再无往日的气息。这枚无法适应新环境的鸡蛋,最终被暗算致死。

...

凶手与死者

小明是一枚鸡蛋,但她并不想砸破自己,只能小心翼翼地在高墙之间来回滚动。因为脆弱而小心经营,为保全自己而随风飘荡,小明的选择相信也是现实中大部分普通人的选择。

小四继承了Honey的理想主义衣钵,眼看着父亲由坚定变得懦弱,小明也依附在代表高墙的小马的保护圈下。

小四对这个世界非常失望,但他能做的也只是将自己碰个粉身碎骨。

杨德昌很尖锐地揭示着强弱的悬殊,那么他本人的态度又是如何呢?

电影里唯一没有以悲剧收场的鸡蛋是小猫,或者说他仍然被蒙混在自己的理想之中,但他最后一场戏里,眼神中还是透着一丝曙光。

作为一枚“小明类”的鸡蛋,姑且相信杨德昌是站在鸡蛋这边的吧。

阳光的颜色

...

《阳光灿烂的日子》海报

我的故事总是发生在夏天。炎热的气候使人们裸露得更多,也更能掩饰心中的欲望。那时候,好像永远是夏天,太阳总是有空出来伴随着我,阳光充足,太亮,使得眼前一阵阵发黑。

第二部是姜文的处女作《阳光灿烂的日子》。这是一部个人色彩浓厚的电影,年代感也极强。

近几十年中国变化极其迅猛,不同年代出生的人生活的世界可以说是天差地别。如果不是导演的同龄人,想要从电影中获得直接的共鸣可能比较难。

可却有许多后来者陆续喜欢上这部电影,大概是因为这部电影拍出了某种持久保质,跨越时代的东西。

如果有人问起阳光是什么颜色,一时之间答不上来的话,大概可以说就是《阳光灿烂的日子》的画面那种颜色。

...

阳光的颜色

当然,这种颜色不是真实的,是创作者自己加了滤镜的。就像故事中的米兰,到底是不是真的和马小军发生过那些故事,连马小军自己都懵了。

也许正是因为它没那么真实,透着一股浪漫的味道,才使得生于其他年代的人在猎奇之余还能受到感染。

把别人干过的事安在自己头上,添油加醋地对另外一拨人吹嘘,许多男孩子都这么干过。仔细一想,英雄电影,不就是这么回事吗?

那个无关年代,持久保质的东西,是否是从那种幼稚可笑的意淫,和无疾而终的激情中得来的呢?

记忆的滤镜

...

《情书》 海报

お元気ですか。私は元気です。

接下来的《情书》可谓是大名鼎鼎了。大概许多经典电影的片单都会有它的一席之地。

岩井俊二是个青春片好手,《情书》那种纯净的质感,是通过故事、摄影、选角、表演、配乐等各方面,共同筑起的一道美景。

观影过程中仅是盯着其中的一项去看,就能引起舒适。

《情书》用影像记录了日本的90年代,不过,就像上文谈到《阳光灿烂的日子》时一样,真实的90年代到底是不是这样的呢?

...

藤井树回首

如果藤井树没有收到渡边博子的来信,她脑中关于高中生活的记忆里,恐怕那位同名的男生不会占太大的位置。

记忆总是自带滤镜的,却让人误以为真实。许多回顾型的青春片之所以有魅力,大概也是因为我们可以适度地将自己的过去理想化,继而从相对不堪的现在中解脱出来。

顺带一提,如今导演岩井俊二还在创作,但摄影师筱田升的作品库已经定格了。

影视作品中,通常演员的名气大于导演,导演的名气又大于其他幕后工种。如果我们迷恋《情书》的镜头,那么应当记住这位早逝的摄影师。

拥有的幸福

...

《横道世之介》海报

最近我在想,有世之介做我的儿子,真幸福。可能说出来有点怪,但对我来说,能够遇上世之介,无疑是我人生中的一件乐事。

每当说起青春片,我脑中首先想起的是上面提到的那几部。然后过了一会儿,忽然觉得,好像还有一部叫什么来着?噢!《横道世之介》!随后便不自禁地笑了起来。

世之介的朋友们想起他时,大概也是这种感觉。

说起来《横道世之介》的剪辑很有意思。总在角色们正当青春狂热的时候,接入一段他们的年长后的情节。

这些人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里想起了同一个人,脸上都洋溢出幸福的笑容,仿佛是被世之介传染了一般。

...

世之介之笑

最重磅的一处时间跳跃,应该算是片濑千春宣读世之介死讯的那段,可以说是官方剧透。可这却更能让观众在一系列平常的生活画面中感受到生命的无常。

影片结尾,世之介送走女友祥子后,一路上拍着照片,路边的樱花飘落在他身上,很委婉地呼应了他英年早逝的命运。

在这之后世之介开始奔跑,画面戛然而止,也同样表现出樱花在最美的时候飘落的类似感觉。

不过,电影没有把世之介死时的画面拍摄出来,甚至提前告知观众结局。而在最后一刻,观众记住的是世之介那神经质的狂奔和感染力极强的笑容,这也是一种“曾经拥有”的幸福感吧。

时间的真身

...

《少年时代》海报

我的人生就这样了,像一个个的里程碑,结婚,生子,离婚!又离婚!获得硕士学位,获得我想要的工作。送Samantha去上大学,送你去上大学。你知道接下来是什么吗?是他妈我的葬礼!

最后一部是理查德·林克莱特花了12年拍摄的《少年时代》。

这是一部以时间为主角的电影,时间把每个人当作表演的舞台。最直观的体现,就是我们可以看到男主Mason从“未残时代”过度到“微残时代”,再到“已残时代”。

成长的过程是一件件琐碎的事情,波澜不惊。普通人的人生大抵如此。

在Mason即将离开家去上大学时,妈妈情绪激动地对着Mason进行了一场控诉。花了这么大的力气去度过的人生,居然短短几句话就给总结完了,如何能令人不感到恐惧?

...

躺在时间的怀里

种种的琐碎日常,加起来就是一个波浪,翻一下就消失了。这是妈妈对时间的控诉。

时至今日,我们仍然对时间毫无办法,我们不能直接触碰到它,但能间接感觉到它,越靠近它,就越感到害怕。

我们有太多形容时间的漂亮句子,也确实能够帮我们缓解对时间的恐惧,但那多数是对时间的粉饰。

电影是个奇妙的东西,也许正因为它是关于时间的艺术,所以电影就像灵媒一样,我们借助这一媒体,仿佛窥见了时间的真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