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陵园路口》海报

同样是讲述小镇青年的故事,《陵园路口》与贾樟柯早期的作品截然不同,充斥着理想主义,甚至还带着点一厢情愿。不过,这样的作品总能找到它的拥趸,只要人口还在增长,就会不断有新的一批人进入这个十字路口。

花枝招展的画面风格,荷尔蒙爆棚的摇滚乐,本就让年轻人难以招架,更重要的是那种对已知的反抗,对未知的渴望,是根植于这个年龄的基因,好比中年危机,无论社会地位如何,年纪一到自然就会触发。

当看到弗雷迪和朱丽登上火车,逃离小镇,字幕升起,我们就知道这又是一个不负责任的结局。回想一下自己年轻时喜欢看的作品,总是在最美好的时候戛然而止,比如男孩子最爱的武侠小说。

...

私奔的前奏

在弗雷迪和朱丽出走之前,有两个非常喜剧的情节,一个是朱丽出走遭到父亲的阻拦,此时一向弱势失语的母亲站出来拦住了父亲,让朱丽出门。

另一个是弗雷迪遇到了之前把旅行的钱拿来买保险的老妇人,她告诉弗雷迪自己的丈夫已经去世,早知道就拿那笔钱去西班牙旅行了。这一段给弗雷迪传达的信息,翻译过来就是那句烂大街的“有些事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做了”。

这些都是前文提到的一厢情愿的表现。不过,倒也不必让每部作品都要提供一条龙服务,在满足青少年幻想的同时,还要适时地泼一泼冷水,这些事情学校和家长本来就在做着。而我对青少年沉迷这种幻想并不反感。

...

朱丽幻想成为摄影师

人类生性好奇,但探索未知这条路的终点必定是死亡。年长者会对未知越来越恐惧,很大程度是因为他们知道自己越来越接近死亡。但是死亡对青少年来说是个不必急于探讨的话题,因此他们往往可以对未知的世界无所畏惧。

或许不必用“愚蠢”“单纯”这些词去定义他们的反叛,有句老掉牙的废话:“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用在这里倒是合适。

片名《陵园路口》,即 Cemetery Junction ,显然是借 cemetery 一词将小镇比喻成死气沉沉的墓地,“路口”则体现出人人都有选择的权利。不过,电影为了宣扬其中一种理想主义,而贬低另一种世俗的理想,却又无视了选择的权利。

...

被朱丽抛弃的麦克

梦想买一套房子,然后结婚,过家庭生活,确实有些人是没有通过思考就走上这条路的,但这并不代表它不能成为那些想过平实生活的人的奋斗目标,不能因为它不够激进浪漫,不够特立独行就否定它作为理想的存在。

这就像《爱乐之城》里塞巴斯汀破坏小吃店的招牌一样,只准州官听爵士,不许百姓吃小吃。

《陵园路口》让我觉得有趣的,倒不是关于理想的探讨,而是某种“星星之火”的传递。

年轻的弗雷迪原本打算奋斗个几十年,然后住在梦寐以求的房子里面,和妻子孩子一起生活。朱丽在酒会上对弗莱迪说了一句阿拉伯谚语(莫名想起 Legal High):“把你的心扔向远方,然后跑过去抓住它。”

这句话像火苗一样种在了不明所以的弗雷迪脑中,此后愈演愈烈,到他决定逃离小镇时,说出这句话的朱丽反而退缩了。好比一名职员每天说几遍辞职,但从未付诸行动,可旁边努力工作的同事却受他的话影响而辞职。

...

布鲁斯同样每天说着要离开小镇

所谓理想,应当是自己内心真正想要做的事,但何为内心真正想要做的事呢?可能仅仅是一个外来的小念头,就会变成一件你将要做的事。换一个角度想,理想的重量,也可以很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