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晖

編 / 發亂

1772年的冬天,法國裡昂的蒙哥菲爾兄弟坐在壁爐前烤火,一股濃煙向爐頂沖上去。哥哥心裡突然産生了一個有趣的念頭:要是做個口袋,把煙裝進去,不就可以讓口袋飛起來嗎?于是兄弟倆找來綢子,縫成一個口袋,再裝上煙,口袋真的升起來了——這便是人類最早出現的氣球。

幾百年過去,我們已猜不出當初的氣球是什麼顔色?是否如近日上映的藏地電影《氣球》中一紅一白,色彩明麗?這部被譽為萬瑪才旦個人最佳的電影确實要從“氣球”說起。

...

電影海報
白氣球——生死困惑

故事從一團迷霧似的白色鏡頭開場,祖孫三代的藏地高原平靜如舊,羊群啃噬草地,親情溫暖融洽,但工業文明的新事物已經深入腹地。男主角達傑用摩托車替換了馬,電視機裡開始展示試管嬰兒技術,開場鏡頭從定格到拉遠,觀衆終于看清謎團似的白色鏡頭是經由白色避孕套的透視,現代社會控制人口的工具不經意間成為了藏地兒童的“氣球”。

...

工業文明的産物滲透至此,人們依舊羞于談性,避孕套被視為蒙羞的恥辱,會引發鄰裡争鬥,達傑的父親嘴裡,六字箴言須臾不離口,上師仍然擁有至高無上的尊嚴。如同《塔洛》與《旺紮的雨靴》,這便是神性與人性交彙的當代藏地,傳統與現代、信仰與俗世,矛盾交疊又滲透互融,但終有解不開的困惑落在了女主角卓嘎的身上。

...

《塔洛》

...

《旺紮的雨靴》

卓嘎因為僅有的避孕套被孩子偷去吹氣球玩,造成意外懷孕,是否打掉孩子成為了擺在面前的一大難題,一方面宗教信仰認為打掉小孩是殺生,而且腹中的孩子被認為是達傑父親的轉世輪回,打掉意味着拒絕老人歸來;另一方面國家的計劃生育政策不能不執行,此外經濟的壓力已讓這個家庭喘不過氣,卓嘎承受着巨大的心理沖突,是否生下來,我們聽到了卓嘎内心的聲音。

...

導演體現人物不安的方式,具象化為一個個隐喻深邃的鏡頭,正如導演所說,形式就是内容的一部分。影片裡有很多鏡頭表現卓嘎的内心不安,女醫生勸卓嘎趕緊拿掉小孩的場景裡,女醫生占據了大半的位置,對卓嘎顯示出強大的壓力,卓嘎出現在整個屏幕的角落位置,有種被壓迫的感覺,加上卓嘎急促的呼吸,内心的複雜。

卓嘎回到家,将懷孕的消息告訴丈夫時,鏡頭是從房間裡面住外拍攝的,窗口分成了一個十字,卓嘎出現在左下角小小的位置,這也象征着她的地位渺小,但從對話中卓嘎不卑不亢,說完徑直離開的舉動也讓觀衆感到女性意識的朦胧覺醒。

卓嘎的妹妹卓瑪是一個尼姑,對佛教信仰非常擁護,極力勸姐姐把孩子生下來,她相信沒有前世的機緣,投胎到這個世界上是很難的,如果拿掉孩子對亡靈來說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卓嘎的内心是崩潰的,導演把鏡頭拍攝到卓嘎的背面,反映出卓嘎對外界信息的抵抗,但卓嘎也有信仰,也知道作為母親的責任,更不想傷害爺爺轉世的亡靈,但家裡養三個孩子已經十分吃力了,經濟條件不允許再生,而且生出來還要罰款,自己累了也受罪,卓嘎陷入了各種外在和内存的壓力,于是泣不成聲。倒影在波紋淩亂水面上的卓嘎反映了此時她内心的不安。

...

在卓嘎去驗孕的一幕中,卓嘎懷孕後夢見自己的羊産了一隻小羊,濕漉漉的,卓嘎擔心自己懷孕,就到醫院找女醫生化驗,女醫生看着卓嘎拿着試紙走出門,繞過窗外,鏡頭從窗口往外看,看到的是一隻被栓起來的羊,窗口是有拉杆的,看起來像是被關起來的牢籠,然後這時卓嘎和羊出現在同一個畫面。卓嘎的命運和那隻母羊一樣,都是被關起來的生育機器,卓嘎會不會反抗,還是像這隻羊一樣任人宰割?我們目前不得而知。

...

紅氣球——去留抉擇

與萬瑪才旦前作《撞死一隻羊》類似,《氣球》也有大量的心理虛像,但該片有明确的夢境邊界。如爺爺夢到奶奶,說哥哥是奶奶的轉世,這為故事情節的發展做了鋪墊。爺爺出殡後,孫子的夢中有水中倒影,表達孫子舍不得爺爺的離開,夢中追尋爺爺的一路都有美好風景,也寓意着與爺爺在一起的美好時光。

...

更為耐人尋味的是弟弟夢到摘下哥哥的痣,那顆痣象征着奶奶,而摘痣似有脫離轉世神話的意味。在夢裡小孩子們光着身子,無所顧忌,内心的世界很簡單。就像二弟和三弟用避孕套換口哨時,看見有一條狗,二弟顯然有顧慮,擔心狗鍊會不會斷,如果斷了狗會不會沖過來。

而三弟看問題就簡單多了,他說鍊子粗不會斷,斷了的話狗沖過來我們就跑呗,人總是越長大就越複雜,看問題已經形成了固定的思維,就好像大人對待避孕套的态度問題錯綜複雜,是不能夠曝光的,而小孩子卻把它吹成氣球光明正大地玩耍,氣球的意象在小孩子眼裡是好玩的玩具,不拘紅色或白色,隻要能飛上天并承載夢想,便是可以仰望的事物。

...

也許,卓嘎的困惑與胎兒的去留問題隻能由片尾的紅氣球帶走,那是劇中人物共同仰視的時刻。三代人背負着不同的文化烙印在沖突與碰撞中踯躅前行,導演并沒有抽出解決問題的利刃,卻留下了未來的期許。

...

未盡線索

卓嘎的妹妹卓瑪尼姑的故事應是影片的隐含線索,或可成為卓嘎故事線的映照。但卓瑪與男老師的戲感覺沒交待清楚,不知道男老師當年做了什麼對不起卓瑪的事情,隻知道男老師充滿了愧疚,而卓瑪又好像對男老師有着眷戀,卻又礙于心結回避,最終兩人還是沒能在一起。

...

也許導演的着重點隻是想刻畫卓瑪的人物性格,如火中取書的堅定,至于之前發生了什麼事情,則留給觀衆自己去判斷。卓瑪代表着曾被情傷的女性,她深藏于宗教的力量之下,自我剝奪了情愛與生育能力。卓瑪和卓嘎姐妹間的互動關系是複雜而矛盾的,卓嘎斬斷了妹妹再赴情愛深淵的可能性,而卓瑪也勸卓嘎放棄生育的自主權,本應互通心意與相互扶持的姐妹也同樣遮蔽于神權、夫權,不得不說是一種遺憾。

...

總之,這部西藏本土原生态電影給我留下的感覺非常深刻,由淺入深的叙述,質樸又浪漫,輕盈又沉重,平衡和穩定的節奏,正如青藏高原蔚為壯觀的景色一樣,給人們可以停留和思考的空間,似乎做一個夢一樣。純樸的信仰,美麗的音樂,還有漂亮的馬尾辮,太迷人了。

END

更多精彩,盡在迷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