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霄霄

編:發亂

《棒!少年》的正式海報上,一名身穿棒球服的少年正傾力滑壘,遠看恰似棒球場上的一個碩大感歎号。這讓小編隐約覺得:這是一群棒球少年通過棒球改變命運的故事。

...

電影海報

電影開場,輕微晃動的攝影機開始追随幾位稚嫩的少年,鏡頭關注點随着叙事進程不斷遊動,一會兒是焦躁少年的意氣用事,一會兒是團隊主力的優柔寡斷,關于環境與時勢,鏡頭雖點到為止,也頗有留意。當小編逐漸适應這遊動的視角,期待着一場勝利進入高光時刻時,等來的卻是失敗與告别。小編恍然大悟,這不是傳說中的熱血體育電影,也不是逆天改命的催淚勵志片,它是一群少年的真實片段,是成長中無法抹去的一幕幕。

...

貧困的孩子們與棒球

“我剛出生的時候隻有這麼點大,比我雙胞胎哥哥小多了。因為沒有奶養不活,哥哥就被賣到保定去了,一開始要把我送過去,但是對面嫌太小了,把我給退回來了,就換成哥哥又送了一次,退回來本來打算把我用土埋了,我大伯說算了,才留下來的。”

...

梁正雙

說這話的是基地棒球隊的主投球手——梁正雙,天真地笑着和旁邊的小夥伴擠着躺在床上,嘴裡說着讓人心碎的話語。

還沒出生父親就去世了,剛一出生母親就跑了,就這樣被大伯養大。如此悲傷的成長經曆,在強棒愛心棒球基地裡,卻不是個例。

隊裡的擊球手馬虎,出現在片子裡人見人煩,打架、鬧事、擅長将一切問題轉化為暴力問題。

...

馬虎

這樣渾身長着刺的孩子,是吃百家飯、穿百家衣長大的,母親在他出生後不久和他父親大吵一架後不知所蹤,父親也在外打工常年不回家。家裡隻有一個奶奶,奶奶幫馬虎讨來衣服,想幫他改的合身一點,卻因為看不見針線隻好作罷。

馬虎父親是在馬虎去了棒球隊之後才回鄉的,他烤着肉串喝着酒,帶着醉意開直播,捏着耳機唱歌,還叫來馬虎讓他對着直播鏡頭跳社會搖。這些細小的痕迹都刺着一個半大孩子敏感的心。

棒球隊裡的孩子都有大體相似卻各不相同的痛苦回憶。因為這個棒球隊的選拔标準不是身體素質,不是技能水平,不是熱愛,而是貧窮。

...

這幫從出生就開始輸在起跑線的孩子們,他們的一生仿佛就隻能這樣在一聲令人心痛的歎惋中走向悲傷的句點,但隻要有一個翻身的機會,他們都會拼盡全力地去抓住。他們每一次揮棒,擊打的仿佛并非是飛來的棒球,而是他們背負的不公命運。

...

教練說,希望這幫孩子能打到省隊,打進國家隊,打到國際上,最不濟也可以作為體育特長生的身份參加高考,上個大學。

《棒!少年》全片沒有人問過這幫孩子到底喜不喜歡棒球,包括這幫孩子自己也沒問過,他們隻有一次又一次地揮棒、投球、奔跑、滑跪……

...

這幫孩子用盡全力地抓着這機會,在往好的方向改變。我們也在這群孩子身上看到了發着光的未來,是棒球點燃了他們本如一潭死水的生命。

雙男主漫畫标準設定

一個是天賦型選手,敢闖敢拼,一身的力氣,卻不将其用在正途,在球隊和隊友推搡,在學校翻跟鬥吃粉筆,所到之處擾得人不得安甯,他大叫大鬧着耍兇鬥狠,博取着身邊人的關注,他渴望愛,卻找不到一個正确的方式,把身邊的人越推越遠。

...

另一個是全能型選手,内向腼腆,過于早熟懂事,一直沉默着做自己的事,他把生活中所有的苦難都背在肩上、壓在心裡,是球隊當下最努力的孩子,卻被教練指出不夠自信,球風被動,不夠激進。

...

這在熱血運動漫畫裡,應該是最經典的搭檔設定了。

紀錄片導演許慧晶也感受到了這兩位少年仿若一體兩面的對位,從而選擇了馬虎和小雙成為故事叙述的焦點,讓屏幕外的觀衆不由期許他們也可以像漫畫劇情設定一般,在相愛相殺中磕磕絆絆地獲得彼此的認可,從對方身上汲取到自己成長的力量,從而走向人生輝煌。

...

...

事實上事情發展也的确是這樣,在不斷地磨合訓練中,小雙也敢投一些攻勢很猛的球了,他漸漸成為球隊的核心,臉上也開始洋溢天真的笑容,眼裡有了自信的光;馬虎也帶起了“兵”,明白了團隊的重要性,他和當時一起撕打的隊長大寶握手言和,在球場旁邊奮力帶動場外隊員們為場上隊員呐喊助威。

...

隻差一場證明他們的勝利了!

比賽輸了

強棒愛心棒球隊最重要的機會來了,美國“小馬聯盟”得知在中國有這樣一支完全由孤兒和貧困孩子組成的棒球隊非常驚訝,并在研究後決定邀請他們代表亞太區參加比賽。

...

隻要能在這個國際性的比賽中打出成績,這支球隊就将獲得前所未有的矚目,擺脫這種清貧的狀态,獲得大量的贊助,球隊中的球員也将會成為國家隊的後備軍,從此前途無憂。

但他們輸了。

連輸兩場。

沒有一場勝利。

鏡頭掃過小雙臉上的迷茫,肩負着所有人的希望帶傷上陣的他,一次一次投出失分的球。

按照漫畫的套路,這樣一支隊伍應該先敗後勝,磕磕絆絆地走到決賽,最後在誰都認為不可能的情況下絕地翻盤,捧走最後的冠軍。最不濟,也要打出風采,讓世界震驚。漫畫都是這樣的。電影都是這樣的。

...

當時看的時候很懵,但後來才反應過來,這不是電影,這是生活。

不是所有事情努力之後一定就會有好結果,畢竟他們去的是從小在學校裡受棒球文化浸染的美國,坐在美國的車上,馬虎望着窗外的繁華感慨,“這裡到處都是棒球場。”

...

這是兩個世界的差距,要讓孩子們用自身努力追平,甚至超越,太難太難了。

叫闆命運

觀影後,小編查閱資料,發現他們并非沒有做出成績。2017年,就有四人入選國家隊。為什麼導演将鏡頭對準了他們最狼狽的一場比賽呢?

...

截止至2019年強棒天使隊的戰績

看着片子裡小雙最後的笑容,看着在發布會上站得筆直的馬虎,小編突然覺着之前所有的苦都是有意義的,一場比賽的勝利并不是證明他們的真正方式,這些孩子身上切實的改變才是。紀錄片沒有囿于苦難和挫折的悲痛中,而是從挫折中站起來繼續前行,代表亞太區參加美國“小馬聯盟”比賽,是片子的高潮,而并非結尾。比賽過後,孫教練仍在聯系能收納這些孩子的學校,看着孩子們排着隊從拆遷的廢墟中走過,明白生活仍在繼續。

...

雖然生活依舊又苦又難,但這些少年仍有希望,仍有前行的動力。

影片的最後,馬虎坐在車裡哼唱“我會牢牢記住你的臉,我會珍惜你給的思念”,小雙站在樹下對着大伯喊“你不能抛下我不管!”,屏幕内外,牽念不斷,怎舍得說《再見》!

...

END

更多精彩,盡在迷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