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藍爵

編:吃魚少年張吃魚

1923年,魯迅評論易蔔生《玩偶之家》裡的娜(nuó)拉,說:“既然醒了,是很不容易回到夢境的,因此隻得走;可是走了以後,有時卻也免不掉堕落或回來。”

1991年,雷德利·斯科特導演電影《末路狂花》給兩種出走結局多加一種選擇:飙車在美國西部曠野,突出重圍後開出懸崖,飛向天空。

...

《末路狂花》當年票房大賣,備受婦女觀衆青睐,有人說:片中所有臭男人生活裡都認識。至于解讀,通常說是女權的,是“向男權社會發出抗争的女權主義電影代表作”,也有說反女權的,因為主角變得暴力和男性化,有說是講同性戀的,還有說應超越女權平常心看之的……普遍承認的是,它是一部女性公路片。

近日,迷影沙龍女性電影專題月“不完美的她”以這部名作收官。完美。

哼,女人

...

本片兩位主角:路易斯和塞爾瑪

《末路狂花》裡兩個當代“娜拉”,如身邊凡人,都不一眼驚豔,有缺點弱點,也都有吸引異性的魅力。“娜拉”們本是雙休日出遊,卻因意外而踏上了不歸路。

...

路易斯

...

塞爾瑪

路易斯:之前在德州性強暴無法申冤經曆,讓她不再相信司法和社會公正,憎恨男權至上的德州,因而踏上絕途且耽擱了出國境。這影響全片的前史,沒有畫面表現,靠演員寥寥數語,就讓觀衆大體了解和同情。行程中,她從自信幹練“變”得猶豫、脆弱,猶如下行線。

塞爾瑪:與前者相反,走了上行線。“人物弧光”大,經曆豐富、形象生動立體,是教科書般的脫變、成長然後自我救贖。

...

評論、彈幕裡,很多觀衆對塞爾瑪印象不好:不長記性的傻白甜,惹禍咋總是你,最後還拖路易斯遭殃。我卻不覺得,因為塞爾瑪不就是昔日男性理想的女人嗎?順從,友善,熱情,說話又好聽——陪騷男聊個天跳個舞,幫“窮學生”搭順風車、雨夜收留,她做錯了什麼?明明是男人犯的罪,辜負了信任,難道怪女人?她18歲學校畢業就嫁給大男子主義的丈夫,長期淪為被限制出門、聽從訓斥的家務“工具人”,因此這趟冒險是她最自由最快樂的時光。她不願再回去,沒有什麼好失去了。

呸,男人

片中各男性角色塑造也非常成功,展示了男人多面性。本片女編劇卡莉·克裡沒有一邊倒地将男性對立,或是對法律和社會絕望,而是試圖陰陽調和兩性,并給了“娜拉”活下去的機遇。

...

塞爾瑪的丈夫

...

小鮮肉渣男

除了塞爾瑪的丈夫,還有勾引女色、強暴女性的禽獸,有語言性騷擾不思悔改的油膩中年司機,有看起來完美性感、會打劫偷竊的小鮮肉渣男,有外強中幹、吓到哭泣的公路警察,也有百裡雪中送炭的求婚紳士,和那個秉公辦案、心念救助“娜拉”的警長。

...

顯然他們都有“短闆”,都不解女人心,毫無敏感,犯了自說自話、自以為是的通病。“女人就喜歡吃這套”,真的嗎?

話又說回來,許多男人(包括我)眼裡,女人永遠是個謎……該怎麼做呢?求解。

用心,故走心

《末路狂花》優點突出,完成度極高。在人物刻畫、意象選擇、服化道上都非常用心。

比如片頭第一個鏡頭是一條筆直公路,盡頭卻堵着一座山,畫面從黑白漸變彩色然後落幕,與全片對位,這地方正是片末主角歸宿。比如随處路人注視的目光,像四處滲透的男權制的監控與置疑,也像是未來人生的一面面鏡子,催促主角審視自身和采取行動。

...

女主駕車行駛的公路

又如兩個角色坐車對話,人物近景采取正面拍攝和側面拍攝交替,二人下決心才統一為正拍,景物嘩啦啦後退,主角勇往直前。以及塞爾瑪服裝造型,經過每次事件都有變化,契合角色改變。

事實上,把兩個女性放進标準西部片的場景,充斥着荒野、山丘、荷爾蒙酒吧、牛仔帽、手槍、吸煙等常見雄性世界的元素,并且不是取悅男觀衆的B級片,在影史中實屬珍貴。女主角雖顯得渺小和“異類”,但巧取豪奪和痛快戲谑了一系列男性氣質的象征,十分痛快!

...

最後,最可寶貴和難得的,是《末路狂花》成功讓男觀衆産生同理心,并引發自我反省。

影片不足或者說受争議的點也不少。比如說太通俗,直白。比如說限于篇幅,而省去二人的父母家庭和塞爾瑪沒有子女的安排或交待。而高潮處理顯得俗套、程式化,好萊塢式的翻車、飛車、警車漂移。一衆男警官天天呆在賽爾瑪家裡等電話,和最後出動軍隊圍捕追殺女主角,不太符合常理,有強行服務劇情、升華主題之嫌。

啊!女權

...

真正悲哀的是,影片上映30年了,世界範圍内,塞爾瑪和路易斯的困境弱勢盡管有好轉,但沒有根本改善。放遠點說,魯迅那則演講也快100年了,關于“娜拉出走”竟然還是問題!

當《末路狂花》的兩個“難姐難妹”開啟逃亡,路上首先遇到還差點撞上的是身軀龐大的大卡車,影片多次出現的大卡車是美國的“公路霸權”,象征着男人及其力量優勢。在被油膩司機多次語言騷擾後,她倆用手槍調戲了那貨,順便把他那輛大卡車引爆,把“紙老虎”炸得個粉碎。原本壓得透不過氣的西部雄性世界,漸漸和她們融為了一體,甚至被她們踩在了腳下。

...

塞爾瑪和路易斯威脅警察

這又出現了另一個問題,兩個娜拉放棄了女性特質,化身所謂男性氣質來對抗,仿佛是跳入男性構建的文化體系,屈從了男性話語輸出,以一種同化為雄性的方式順從了男人。這恐怕是她倆不情願和不相适應的,最終“甯為玉碎,不為瓦全”也是合理的抉擇。

不跳崖,當代娜拉何去何從?理論界給出新啟發。後女性主義和新女性主義流派,批評以前女權運動片面、過激的說法做法,去立場先行,去意識形态,走向務實和具體,直面和解決一個個不平等的問題。

...

女主的車(前)被警車緊追

過去,關于男女“差異”是女性主義各派争論的焦點:女性氣質該不該保留,如果保留該怎麼做?如今,不歧視、不标簽化,倡導多元化和盡可能包容。尊重選擇,解放個性,男女平等,不僅僅讓女性(或第三性别)受益,也讓男性解下某些被強加的枷鎖和負擔,獲得自由和快樂。

後附:何為女權主義?

學者李銀河介紹,女權主義即女性主義有兩次世界運動浪潮。第一波在19世紀後期到20世紀初,争取女性選舉、受教育、就業等權利,第二波在20世紀60至70年代,反對在政治、經濟、文化、思想、認知、觀念、倫理、性問題上的男女不平等。20世紀80年代美國保守勢力上台,運動陷入低潮至今。《末路狂花》推出時正處低潮期,但女權理論已經比較充實。

...

路易斯的槍指向卡車司機

女性主義理論和流派比想象要多得多,雖都追求男女平等,但彼此可大相徑庭、針鋒相對。流派常分“三大家”加後起之秀,“三大家”是自由主義女性主義(支持男女相異)、社會主義女性主義(支持男女相同)、激進女性主義(贊同女尊男卑),新秀是後現代女性主義(男女混合、不分界限高低)。眼花缭亂的分支和其他分法不展開了。

...

路易斯和塞爾瑪被警車包圍

各大流派都承認,女性僅因為身為女人而受壓迫、受歧視,常被無理指責和攻擊,男權制即父權制、“男性中心主義”,無孔不入,制造了不平等,曾讓男尊女卑深入人心。塞爾瑪的丈夫的言行便是範例:男人在前台,主導一切;女人是背景和邊緣,服從就好;獨立、賺錢、拿主意是男性氣質;家務不屬于事業;由男人确定評判标準,貶低或忽視女性的思維、情緒、感受和需求。

...


互動問題:

你所理解的女權主義是什麼?

END

更多精彩,盡在迷影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