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舊時代交替的浪潮中,中國文化創作者如何打破危局!!!
發文的起因是看了知乎上的一位大佬的發言,由于未争得本人同意,所以隻粘貼鍊接https://www.zhihu.com/answer/1466405838,還望大家見諒。
在這向看過的童鞋們緻歉,大佬談的确實不是國動如何走出國門,而是關于更廣義的國創——也就是中國的文化産品如何在新的時代——也就是中國經濟總量逐年遞增并取代美國的這個時代創作出好的作品。
不過一通百通,國創動漫和泛國創文化産品總有相通之處, 我認為這篇文章還是有我們國産動漫圈子可以借鑒到的地方的。
首先,大佬提出了在經濟總量飛速提升的國家和地區,文化産品的興旺和發展是必然的。
這其中比如美國的好萊塢,日本動漫, 還有香港的tvb,無不是在同時代一騎絕塵的輸出着自己的文化影響力。
自建國以來,我國的文化創作第一個興盛的時代應該是5,60年代,彼時雖說人們經濟上并不寬裕,但精神生活異常豐富,畢竟是帶着建國之初的向上勁頭嘛,各種優秀的作品也層出不窮,不過總得來說,基本是圍繞着“新舊時代的決裂,人民打倒封建舊勢力”的内核而創作的,這其中就有後來大家熟悉的國動名作大鬧天宮。
大鬧天宮
至于往後為什麼不行了呢?這個大家都明白原因。一是因為引進了國外作品,技術上争不過,畢竟大家才剛吃飽肚子,沒錢在特效上堆錢。
二也是因為大家吃飽了肚子,過去的時代内核代入不進去了,畢竟舊時代離得太遠,很多父母輩的人物都是從長輩那兒聽來的,大家都算是活在了改革開放的新一代,自然産生不了共情,而文藝創作,最要緊的就是與觀衆共情,那咋辦?還能咋辦,繼續找呗。
這一找就來到了2019年,一部國産科幻《流浪地球》橫空出世,引起了空前的讨論熱度,筆者雖然隻是在後來的手機屏幕上觀看到這部大作,但當時它的讨論度也确實是一騎絕塵的。
流浪地球開頭景象
當然 ,我們這裡不是讨論它的票房,而是談論它為什麼會引起這麼大的讨論度,是因為它是國産真正意義上的第一部科幻片嗎?還是因為主創們精彩的演技外加同行襯托。
或許有一部分原因吧,但在筆者看來,做重要的是這部電影透露出來的原汁原味的中華内核,既不是美式的孤狼般的個人英雄主義,也不是日本局限于一個小地方的個人情感叙事(大部分),當然,我不否認,這些都很精彩,隻是不中國。
龍應台曾經說過——中國應該要小民尊嚴而不是大國崛起,但這部電影狠狠地删了她的言論一巴掌,我們中國人,這些都要。
無論是大國崛起還是小民尊嚴,我們都要。
說到底,這兩者本就不沖突,隻是我們之前的部分文藝創作者局限了思路,忘了有時候我們未必要局限在外國的價值觀和思路上來想問題。
我們既可以拯救世界,也可以在一個虛構的學校裡談談戀愛學學習;我們可以崇尚集體主義下的大國重工,也可以屈下身子去好好聽聽每一個中國人的中國夢,而它,也是我們每一個人的夢。
這是一個很棒的價值内核,不過有一點我和大佬的觀點不一樣,我認為中國文藝創作者不需要一味的強求中國味,甚至不需要隻把上述内核當成唯一法則,畢竟這隻是一種方式,它不絕對,甚至不一定真得符合未來。
東方的太陽要升起來了。
該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作為一個電影相關的愛好者,我經常抱怨地,除了越來越多的導演開始更重視特效畫面而輕視故事表達以外, 就是很少有導演願意涉足懸疑題材。原因也很簡單,一部精彩的懸疑片,不管是對導演對影片的整體把控能力, 還是劇本的成熟度,都有着相當高的要 ...
《千與千尋》人永遠不知道,誰哪次不經意的跟你說了再見之後,就真的不會再見了。當陪你的人要下車時,即使不舍,也該心存感激,然後揮手道别。我們都知道,雖說電影評價自然是越專業越好,分鏡,畫面,劇本,甚至是動作的流暢度,在影評人眼裡,一部 ...
近期,随着姜子牙這部廣受期待的果凍電影的上映,相關電影視頻雜談的評論區簡直成了粉黑大戰,更甚者,甚至有人聲稱姜子牙是動畫界的上海堡壘,對國産動畫電影的傷害是不可逆的。 我無意探讨姜子牙與上海堡壘的異 ...
最近突然發現,在各種動畫電影的口碑上,動畫迷和真人影迷這兩個群體有着很大的分歧,簡單來說,就是雙方的評價體系有着很大的差異。當然,對于像千與,玩具三這樣的神作,口碑差異是顯不出來的,但是對于佳作或者平庸作,區别就特别地大。很有趣的是 ...
早上去看了姜子牙,12點看完,一點開始寫影評。先抛出我的觀點:這是一部偏向黑暗深沉風格的公路片,但不知道是因為導演能力的不足還是資本的要求,整部片子在大護法風和哪吒風之間左右橫跳,最後搞得既不商業也不文藝。總而言之 ,故事講地很尴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