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我天地》中的母親從未在場,卻從未真正離場。
媽媽對比利的影響無處不在,無論是對其日常言行,還是對其人生重大決定,我們也可以從一些細節中推斷媽媽的人生觀價值觀。

媽媽會讓這個家庭有輕松的氛圍。
全片一直被罷工的陰影籠罩,家中除了比利還有三個成員,奶奶老年癡呆,爸爸和哥哥都處于罷工隊伍中。沒有家庭主婦,家務事沒有人做,罷工使他們沒有了收入,而且哥哥作為罷工頭領情緒激進,這都使得家中氛圍緊張壓抑。
比利彈琴,爸爸說别彈了。“媽媽就會讓我彈”,這是媽媽在本片中的第一次“出場”。聽到這句話的爸爸情緒複雜,想念她,但是她已經不在了,一切都要變了。爸爸啪地一聲關住琴蓋。

有意味的是,比利又打開琴蓋,繼續撥弄琴鍵,爸爸看見了卻再未發聲。
從這個場景,可以推測媽媽不僅輕松溫柔,而且智慧有個性,還有自己的堅持。比利為什麼在爸爸走後又打開琴蓋?這個動作表示他理解爸爸的情緒,也是重複媽媽在時的場景,也可能是直接模仿媽媽的行為。
鏡頭往上移,跟随比利的視線,我們看到媽媽單人照和全家合影,媽媽與比利處于照片核心位置,臉上有發自内心的燦爛笑容,爸爸與哥哥也融入氣氛中。從這張照片,從爸爸聽到比利說媽媽時的複雜表情,可以推斷媽媽在這個家庭中的重要地位。
媽媽對比利人生最大的影響是告訴他“忠于你自己”。
芭蕾舞老師威金森太太說把你最重要的東西拿來,比利帶來的東西裡有一封信,是媽媽寫給十八歲的比利的信。這封信給了比利人生最大的溫暖,以及最重要的人生指向“永遠忠于自己”。

“永遠忠于自己”,無論哪個媽媽說給自己的孩子,都是對孩子最溫暖的語言。媽媽對兒子說的,不是你要成功,你要有錢,你要成為人上人,甚至不是你要幸福,你要快樂,而是說忠于你自己。
那就是說,追尋夢想苦也好累也好,隻是要你真正想要的,就去做。輕松、惬意、富貴、名利都是别人看你的東西,隻有你自己才知道你想要的是什麼。想學芭蕾,盡管去學吧,不要在意别人的眼光,不要問别人是怎麼想的,隻要自己想跳就去跳。
比利為什麼最終放棄拳擊改跳芭蕾,有老師的鼓勵,有自己的興趣,但更重要的是,比利知道這是一件正确的事,是媽媽一定會認可的事。
也正是在第一次芭蕾舞課後,比利和奶奶一起去墓地看媽媽。一路上,奶奶唠叨着,講起媽媽以前喜歡的明星,提到看完電影後“在大廳跳舞,像瘋子一樣,真棒。”
媽媽在片中的唯一次真人亮相,是比利開始認真學習芭蕾,聽了老師講的天鵝故事。晚上,他從冰箱裡拿牛奶喝,媽媽提醒他不能就着瓶子喝,倒完要放在冰箱裡。轉過身來,比利沒有看到媽媽的身影。他愣了一下,媽媽隻是他想象出來的,是自己内心的投射。

這時看到媽媽,實際上是比利想跟媽媽做個交待,告訴媽媽自己正在做什麼,怎樣聽媽媽的話“忠于自己”。
從那天與媽媽的“會面”後,比利真正開始了與老師的秘密課程。
媽媽在這個家裡依然有重要地位,嚴重威脅到爸爸的權威,所以出現了砸琴一幕。爸爸好像要把所有的不滿與憤怒都發洩到琴上,當然也有思念。比利說,你想她會生氣嗎。爸爸吼了一句,閉嘴,她已經死了。如果不是被說中心思,他又怎會那麼憤怒。

比利對媽媽的想念一直在,爸爸也一直思念着妻子,那對于從片頭到片尾都處于憤怒狀态的堅硬的哥哥呢?
爸爸決定讓比利去參加考試,但是沒有錢,爸爸走在複工的路上,和兒子東尼爆發了沖突。夜裡,兄弟倆的房間,東尼和比利都不能入睡,東尼說,媽就一會讓你去。

媽媽不在,所有人的心裡都有一個巨大的缺失。他們知道,如果媽媽處于這個境地,會怎樣處理。如果媽媽在,一切都會不一樣。聽到哥哥的話,比利未發一言。那一夜,我想他們都會對媽媽說心中的話。
看着以前的溫馨照片,爸爸拿出媽媽的首飾,當掉,給比利當了考試的盤纏。這一次,還是媽媽出場。

爸爸有錯嗎?爸爸隻是和媽媽不一樣而已。
父子倆在車上的對話說明兩人思維的真正差别。比利問老爹,為什麼你從來沒有去過倫敦。老爹說我為什麼要去,那裡沒有礦坑。比利說,老天,你就隻會想到這些。對比之前比利和奶奶的對話,奶奶說我和你媽媽經常會去宮殿戲院看電影。
《跳出我人生》給了比利一個完美的結局,皇家戲院,比利是最耀眼的那顆星,淩空一躍,影片在衆人驚呼中閉幕。

成為最好的那一個,對比利當然是最好的結局。如果比利在這條路上并沒有走到最輝煌的位置,我想他也是值得媽媽驕傲的孩子,因為他忠于自己。就像哥哥在劇院裡碰到的鄰居小夥伴邁可。
他們都是讓媽媽驕傲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