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的好看,不在于講了一個什麼好故事,而在于怎樣講好了這個故事。
若用小時候學過的概括文章大意手法,再結合擴寫與縮寫技法中的縮寫手法,一句話概括,《使徒行者2:諜影行動》在98分鐘的時間裡,講了一對童年兄弟長大後再相遇的故事。

兄弟情是很多電影的發源地。我看過故事講得最好的是《神秘河》,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導演,西恩·潘主演。最近的港片《掃毒2》也是關于兄弟情,甚至也是古天樂演兄弟之一,内心最為糾結的反派,以至于我不得不想,古天樂腦袋裡會串戲嗎?
《使徒行者2:諜影行動》導演文偉鴻為了讓電影好看,為了把這個兄弟情故事講好,用了很多方法。
在影院裡燃爆現場是必須的。演員方面,張家輝、古天樂、吳鎮宇飾演鐵三角。當銀幕上這三人齊齊出現的時候,其燃爆程度自然無話可說。張家輝無論是公交車上的神秘出場,還是後面對決時的一襲白衣,帥氣吸睛度無以言表。古天樂,帥氣不說,臉上陰沉不露聲色,還好在《掃毒2》裡面是一隻機械手,要不然真容易和這裡面的井進賢弄混。最後交戰時,張家輝白衣,這位就黑衣。吳鎮宇更是自帶氣場,将一個有時堅信有時迷茫的老大演繹得恰到好處。

像《使徒行者2》這樣的電影一定要在電影院看,那種立體環繞聲音響制造的整體氣氛,大銀幕帶來的身臨其境的感覺,好像可以覆蓋整個空間,緊張刺激氛圍也好,舒緩柔情氛圍也好,都能表達傳達得更到位。
《使徒行者2》的配樂、攝影、燈光,剪輯都超贊,尤其是西班牙的鬥牛節現場表現,觀衆可以透過聲音和畫面感受到公牛沖來時緊逼的氣勢洶洶。

正是通過對緊張情緒和舒緩情緒的交替感受,觀衆的情緒被電影完全引導代入。觀衆能否被成功代入情緒,也是電影是否成功的隐性評判标準之一。
創作者們為了讓《使徒行者2》好看,加入了一些非常不錯的元素,比如魔方和奔牛節。
魔方是本片最重要的母題,奀仔和阿迪是因為魔方比賽成為好兄弟,大概也是因為會玩魔方被董先生的團隊看中,後來魔方又成為兄弟相識的重要橋梁,最後魔方加摩斯電碼也成為最後求救的手段。

大概正是因為魔方在片中有如此重要的地位,所以電影片頭用了大量的魔方元素,有新意,但是内涵不足,如果後面整個故事的構建都能形成“魔方”就更好。後面的故事架構,用“拼圖”來形容更為恰當。井進賢身上的傷疤就是“拼圖”的最後一塊。
鬥牛部分也是本片的亮點,是可以讓觀衆走出電影院還能記得的部分。
公牛奔馳在整個街道上,其塑造的驚心動魄氛圍确實别具一格。張家輝開車沖向古天樂,開始讓觀衆有點迷惑,這兩人到底要怎樣,但是鏡頭往後退,鬥牛出現的時候,謎底揭開,程滔并不是要碾壓阿井,而是要截住飛奔過來的鬥牛。鬥牛用牛角狂抵程滔,車門被抵出一個洞,程滔的血順着洞流出來。場面很血腥也很有代入感。

台詞裡面有一句印象很深,決戰終了,程滔撐着最後一秒鐘問阿井:“這麼多年你是怎麼過來的?”這一句話很到位,很用心。一句話就很好地表現了“好兄弟在心中”的精隨。
程滔為什麼那麼挂念奀仔,就是因為一直在心裡問他是怎麼過來的,以及一直存在心中的愧疚感,如果不是奀仔回轉身來救自己,那就是自己被抓去訓練成黑警。同理心是兄弟情最在意的部分。《掃毒2》裡面古天樂飾演的地藏為什麼成為大反派,就是因為劉德華沒有問實際情況就砍了他的手,這讓他記恨一生。
公正地說,《使徒行者2》的創作團隊很努力,但是豆瓣評分依然不高,我也是評三星,究其原因還是港片同質化模式化太嚴重,而這部影片對人物的塑造還是不夠,阿迪成長為程滔,經曆了怎樣的人生,程滔和吳鎮宇之間的關系,也應該多做些表述。反派讓張亦馳來演雖有戾氣有變态表現,但是依然不脫奶油氣傻氣,我覺得不足以诠釋這個人物。
港片從過去到現在,老戲骨一直在努力,鏡頭攝影技術角度也超贊,而且越來越娴熟精湛,其不足的部分還是在于創新,槍戰毒品飙車卧底警匪之外,應該有新天地新手法。